蔡立艷



【摘要】俄羅斯是一個聲樂藝術高度發達的國家,雖然聲樂教育的歷史并不長,但是已然形成了科學、合理和完善的教學體系,并有著鮮明的特色。鑒于此,本文對俄羅斯聲樂教學的特色進行了分析,并對由此獲得的啟示和借鑒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俄羅斯高校聲樂;教學特色;啟示思考
一、俄羅斯高校聲樂教育發展概述
受到歷史等原因的影響,俄羅斯的高校聲樂教育起步并不早。在19世紀之前,儀在1632年成立的基輔莫吉列夫斯基高等院校和1687年成立的斯拉夫拉丁學院的巾,開設有聲樂課。直到19世紀下半葉,才逐漸走向了正規。白19世紀下半葉開始,伴隨著“自由教育思想”的廣泛宣傳,使音樂逐漸得到了普及和傳播,音樂特有的教育價值和功能也逐漸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在多數小學和初中里,音樂都被列為了必修課程。與此同時,專業的音樂學院也紛紛建立,1864年、1865年和1866年,圣彼得堡、基輔和莫斯科二所音樂學院宣告成立,隨后一些普通院校也先后成立了音樂系,至此,高等音樂教育已經初見規模。柴可夫斯基、強力集團、格林卡、拉赫瑪尼諾夫等都曾直接或問接的對高等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過自己的貢獻。到20世紀,俄羅斯的高等音樂教育已經發展的十分壯大,明確提出了高等音樂院校要培養高級專業音樂人才的目標,一時問優秀的歌唱家輩出,并形成了享譽世界的俄羅斯聲樂學派。到2l世紀前后,雖然國家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音樂教育體系卻十分健全和扎實,故仍然有著生生不息的活力,為俄羅斯乃至世界音樂的發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俄羅斯高校聲樂教學的特色和啟示
(一)注重教學的系統性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嚴謹、理性的民族,這種民族性格體現在聲樂教學中,就是對教學程序和過程的絕對重視。在入學后的正式學習之前,每一個學生都要對基本功進行“回爐”,并有專門的考核。在具體的學習過程巾,每一個年級都有著嚴格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設置。如低年級學生,主要培養的是基礎歌唱能力,以演唱早期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為主。如格魯克、多尼采蒂等人的作品,并經常開展一些講座和比賽,可見雖然是對基礎歌唱能力的培養,但是形式卻不單調。有了扎實和熟練的基礎之后,在高年級時再給與學生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利。如在教學曲目上,只是由教師規定大致的范圍,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而自主選擇。可以發現,整個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初學階段,先由教師進行一定的強制要求,而伴隨著學生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再給予學生以一定的自主權。而反觀中國的高校聲樂教學中,卻沒有體現出這種系統性特征。入學之后,若干個學生跟隨一位教師學習,教師既沒有從基本功角度對學生進行區分的意識,也缺乏相應的能力。于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按照一個模式來進行培養,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結果經過兩年的學習之后,多數學生都感到十分茫然,自己獲得了哪些方面的提升,還在哪些方面存有不足等,均沒有止確的認識。所以應該向俄羅斯高校聲樂教學進行學習,重視整個學習過程的系統性。一方面,要嚴格遵照聲樂演唱的藝術規律,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進,按照一個由易到難,巾淺人深的順序一步步前進;另一方面,則要和學生的個人情況相結合,充分學到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有針對性的提升。只有這種共性和個性的融合,才是符合聲樂教學本質規律的。
(二)提升鋼琴伴奏在教學中的地位
在俄羅斯高校聲樂教學中,有著一支龐大的、水平高超的鋼琴伴奏隊伍,幾乎每一堂聲樂課都有專職的鋼琴伴奏。其積極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既能夠讓聲樂教師更加以專注的狀態投身于聲樂教學,也能使學生的聽辨能力、合作能力等獲得明顯的提升,最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比于中國的高校聲樂教學來說,其差距是十分巨大的。無論是專業院校、師范院校還是綜合院校,幾乎都沒有專任的伴奏教師,絕大多數都是由聲樂教師一邊伴奏一邊教學。盡管聲樂教師們都具有一定的樂器演奏能力,但是聲樂伴奏畢竟不同于一般的樂器演奏,而是旨在提升聲樂教學質量的一種途徑。聲樂教師將一部分精力用在了鋼琴伴奏上,勢必會使教學質量受到不良的影響。所以應該對此問題予以充分的重試。從實際情況來看,大規模的引進鋼琴伴奏教師是不現實的,但是仍然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緩解當下的情況。一方面是從現有的鋼琴教師中進行挑選,組建專門的伴奏教師隊伍;另一方面是挑選一部分鋼琴基礎水平較好的學生,對其進行專項培訓,擔任聲樂教學巾的伴奏。而無論是采用哪一種途徑,都應該做好相關的配套協調工作,如涉及到的課時量計算、學分計算等等,都需要有一個統籌的方案作為保障和基礎。
(三)加強藝術實踐環節的建設
盡管近年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其文化活動卻是十分繁榮和豐富的,每一個城市的歌劇院、音樂廳等,都處于止常運行的狀態,定期舉辦演出,而學生則可以以極低的票價,甚至免費觀看演出。在學校內部,各種音樂活動也是層出不窮,如定期舉辦的聲樂比賽、著名歌唱家在學校舉辦講座等。而且進入大學二年級后,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參演歌劇,并進行刻苫的排練,以期獲得良好的公演效果。可以看出,俄羅斯的聲樂教學巾,對于藝術實踐是極為重視的,通過實踐,既鍛煉r學生的表演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但是反觀中國的高校聲樂教學中,藝術實踐卻是一個最為薄弱的環節,多數學生一年只有兩次登臺演唱的機會,即期巾和期末的兩次考試,很多學生在課下練習時,都能發揮出較好的水平,但是一到了公開演出時,水平的發揮就會大打折扣,也因此使個人的就業和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所以應該學校、教師和學生二方面二管齊下,共同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方面,要提供完善的場地和設施支持,如音樂廳、音響設備等,并和一些相關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之成為校外實踐基地;教師方面,要將實踐活動和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并利用個人關系,為學生掙得更多的舞臺表演機會;學生方面,則要真止認識劍藝術實踐的重要性和意義,和學校、教師形成良好的配合。通過二方聯動,使藝術實踐真正成為促進學生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
(四)豐富和完善課程設置
在俄羅斯高校聲樂教學巾,其課程設置是十分豐富的,包含專業必修課程、理論研究課程和綜合擴展課程。二種課程分別有著各自的功用。專業必修課程旨在要求學生掌握扎實和熟練的演唱能力,能夠從容大方的在舞臺上演唱;理論研究課程則是專業必修課的輔助和擴展,如樂理、和聲、音樂分析等,這些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夠使專業學習有良好的保障;而綜合擴展類課程則是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方向而設立的,包含音樂社會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等,如果學生在聲樂學習上難有太大的進展,則可以通過對這些擴展課程的學習而獲得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而反觀我國高校聲樂教育的課程設置,幾乎就是以聲樂教師的一對一教學為主,各種選修課的設置普遍流于形式。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歌唱者,特別是在學生數量龐大、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更應該及時的轉變這種觀念。即聲樂教學并不是狹義上聲樂演唱知識和技術的掌握,而是一種綜合性的音樂學習。只要學生有興趣,便可以學習一切和聲樂、音樂相關的課程,而學校和教師也應該予以鼓勵和支持。這對于學生的就業和今后的個人發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應該多開設一些相關課程,給學生以更多的選擇余地,實現從單一化培養到多元化培養的轉變。
綜上所述,時至今日,中國高等聲樂教育也已經走過了百年的發展歷程,已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聲樂教育的發展是永遠沒有盡頭的,要求每一個聲樂教育工作者始終都要抱著學習和借鑒的姿態,只要是科學的做法和經驗,就都可以為我所用。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這個道理。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俄羅斯聲樂教學是有其鮮明特色的,這既是其歷史、民族、地域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值得我國聲樂教育積極學習和引用的優秀經驗。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起劍一定的借鑒作用,為推動中國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