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在媒介融合的全媒體時代,傳播信息要求全面、精確,而傳統媒體中培養的人才,已不能滿足這種新的需求。本文圍繞全媒體的運作方式,從交互思維、全面技能、多元內容生產、協調管理上探究傳媒人才的需求變化特征,并結合全媒體運營的實際情況,探析培養全媒體人才的方法,從院校培養體系、校企合作平臺、媒體集團全媒體平臺規范建設3個方面上淺析培養路徑。
【關鍵詞】 全媒體 傳媒人才 需求變化 培養方式
學界認為,全媒體是運用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以不同的媒體形式為渠道,傳播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滿足受眾全部感官需求的信息內容,以此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的媒介形態。筆者認為,全媒體是大規模的媒介融合形態,它能夠在各種媒體形態、傳播方式之間縱橫交互。
近幾年,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紛紛推進全媒體戰略,各種媒介載體在發展中逐漸趨向融合,轉向全媒體謀取發展。而在全媒體發展中,全媒體人才短缺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的瓶頸。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全媒體需要的是集信息采編、攝影、攝像、專題策劃、網絡運用等于一身的全能應用型人才。因此,全媒體人才培養和發掘,是傳統媒體集團構建全媒體戰略的重要內容。
一、傳媒人才受到傳統媒體轉型意識的影響,也面臨新的需求
1.從線性思維轉向交互思維
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通常是在單一的工作職位上,以一種固定的內容形式向受眾單向傳播信息。在這種傳播模式下,受眾是被動接受信息,參與的信息反饋相對較少,且反饋滯后。同時,從業人員也受到所在單一媒介載體的制約,如報刊記者受到版面、排版限制,電視臺新聞記者受到播放時長限制。
全媒體基于傳統媒體形式,卻又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帶來的用戶體驗。它提供多元化、開闊式的綜合傳播平臺,傳播渠道多樣,傳播內容覆蓋面廣,傳播交互性強,受眾從多角度獲得閱讀體驗。在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集團轉型成為信息服務商,這就要求全媒體人才具備互聯網思維,增強受眾深度交互意識,了解受眾的需求,在信息采集和發布形態中注重受眾體驗,以此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高受眾忠誠度。
2.從“一專”向“多能”轉變
全媒體報道涵蓋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多媒介立體的展現傳播內容,這就要求全媒體人才不僅具有較好的文字功底,還需要熟練掌握運用音視頻與圖像處理等各種軟件。
不同的傳播渠道有其自身的傳播特征,也對應不同的受眾群體。全媒體人才需要根據不同傳播渠道的形式特征以及受眾閱讀方式,進行全媒體報道的媒介策劃,有效提升全媒體報道的傳播效果。
3.從單一采集擴散到聚合生產
全媒體從業者需要具備一次信息采集、內容整合、多種渠道發布的業務專業能力。以報社記者為例,傳統報社記者針對一次采訪報道,只需要采編撰寫報紙題材的新聞稿件。在全媒體時代,報社全媒體記者需要由文字記者轉型成為全媒體人才,在采集報道新聞時需要用文字記錄采訪,同時需要攝影、攝像、錄音等。此后,還需要對采集信息通過不同方式的編輯、網絡制作處理,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各類傳播工具上發布,實現內容在不同介質、載體上的產品化。在全媒體內容生產上,既有詳實的文字報道,又包括生動的視頻報道,以及實時互動的網絡新媒體等,呈現傳播內容的多元化生產。
全媒體人才還應具備甄別揀選信息的能力。用戶在自媒體上發布各方面的信息,在受眾觀點多元、信息復雜的環境下,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培養敏銳的新聞眼,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也是全媒體人才在內容生產過程中承擔的職業責任。
4.從個體融通到整體并進
全媒體集聚傳播內容,延展信息覆蓋面,呈現傳播方式、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但在其管理運營上,全媒體人才需要推廣媒體集團的理念,將其傳遞到各種媒介載體之中。因為缺少媒體集團理念,即使集聚再多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也是“一盤散沙”,并不能起到應有的傳播效果。
二、全媒體人才培養策略淺析
1.更新高校培養體系
全媒體行業發展環境下,傳媒行業對全媒體人才提出更新更全面的要求,而高校的媒體人才教育是培養全媒體人才的基礎。因此,面對傳媒行業需求變化,高校需要更新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全媒體人才的綜合能力。
在理論課程上,高校需要更新媒體人才培養課程方案,增設符合全媒體行業需求的新課程。為了加強學生對全媒體的認識,高校還可以邀請全媒體行業精英與學子對話,分享其成功的實踐經驗。這樣既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行業敏感度,又能及時了解全媒體行業動態。此外,高校還應該搭建全媒體實訓平臺,模擬全媒體采編中心,針對學生開展全媒體實訓,提升學生的操作水平。如深圳大學的全媒體實訓平臺,就具有直播、點播、社交互動等功能,從而增加了學生的交互思維意識和全媒體運作流程的認知。
2.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高校全媒體人才的培養只依靠教學理論還不夠,還需要提供媒體行業的實踐訓練。因此,高校要對接業界的全媒體集團,建立雙方長期的合作關系,搭建全媒體校企合作平臺,給學生提供實踐鍛煉機會。由于全媒體校企合作平臺能實時反饋全媒體的行業動態,學校可以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全媒體技能。學生通過全媒體校企合作平臺,可以掌握操作全媒體設備的基本技能,積累全媒體采集的實踐經驗。
3.全媒體平臺規范化建設
傳統媒體集團實施全媒體戰略,并非是簡單的各種不同媒介資源的疊加,而是指全媒體平臺上各種媒介資源之間的協同互補。全媒體的媒介多元化拓寬了信息覆蓋面,實現了媒介融合的最大傳播效果。如上海第一財經涉及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新媒體等媒介形態,它提供實時、嚴謹、專業的財經新聞和信息服務,實現了集團內部的人力資源和渠道資源的有效整合,是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的財經類全媒體集團。
在全媒體平臺構建中,應將全媒體人才開發列入重要環節。媒體集團的全媒體平臺需要為全媒體人才制定合理的職業培訓,提供媒介信息指導和教授全媒體應用技能,幫助全媒體人才盡快適應媒體集團的全媒體策略。
全媒體人才擁有全面的傳媒業技術與能力,由傳統的知識型人才轉型為知識型和技能型的復合人才 。其具備的綜合專業素質,能夠勝任各種情況下的信息采集任務。當然,這并不等同于他們在平臺的信息采集過程中,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演“獨角戲”。在全媒體具體實踐過程中,全媒體人才仍需要來自全媒體平臺不同部門之間的人員協調配合,在分工與合作的前提下,構建成熟的全媒體平臺結構體制,以此才能更快更好地提供全媒體內容。
三、結 語
在傳統媒體集團的全媒體平臺構建中,要把培養全媒體人才作為核心戰略,只有具備更加豐富的行業技能和更新的知識儲備的人才,全媒體的發展才有可能“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 羅鑫.什么是全媒體[J].中國記者,2010(3).
[2] 周德國.著眼“全媒體”時代需要培養“全能型”新聞人才[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4).
作者簡介:宋亮亮,上海理工大學傳播學博士
編輯:范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