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家族與李鴻章家族有過幾代淵源。他的祖父和叔叔都曾在李鴻章麾下任職,他本人也得益于李鴻章的賞識,去德國留學。所以,后來他總攬國政的時候會將女兒嫁給李家,也會為李家后代出頭辦事。
李鴻章賞識段祺瑞
咸豐年間打太平天國的時候,段祺瑞的祖父段韞山就跟劉銘傳、張樹聲、周盛波、周盛傳等地方豪強,一起拉隊伍、辦團練。到李鴻章辦淮軍的時候,他又與劉銘傳等來到李鴻章麾下,參加了多次戰斗。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后,他仍在軍中,“以軍功累得提督銜,記名總兵,獲勵勇巴圖魯(滿語,勇猛志士的意思)稱號,授榮祿大夫,振威將軍,于光緒五年卒于宿遷軍次。”
段祺瑞的一個叔叔也在淮軍中,后來當上了山東威海軍營的營務官。段祺瑞17歲前往威海投靠叔叔,從站崗放哨做起,漸露才干。在他20歲的時候,李鴻章創辦的天津武備學堂(陸軍學校)開張了,他去投考,一舉考中并名列前茅,遂進入炮科學習。
在段祺瑞24歲時,李鴻章為培養高級軍事人才,決定在軍校畢業生中選派優秀者出洋留學,到德國學習軍事。段祺瑞抓住了這一千載良機,考了個第一名,遂被派到德國柏林。從德國回來以后,開始受到重用,后被袁世凱看中,任炮兵學堂總辦兼炮兵統帶。李鴻章去世后,他又隨袁來到河北保定,任保定軍官學堂總辦……后來竟至大紅大紫。可知老段的發跡,與老李選派他留洋德國有著直接的關系。
段祺瑞一直念記著段家與李家的友誼。所以民國初期,他的大女兒段式萱要出嫁的時候,就選擇了李家的孫子李國源作女婿。
李國源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的孫子,他父親李經敘與過繼給李鴻章當長子的李經方是親兄弟。段氏當時正處在政海的巔峰時期,代理國務總理,擇婿的標準自然較高,老段之所以選中李家的孫子,而且在還沒有見過李國源的情況下就斷然作出決定,總與兩家之間的淵源不無關系,盡管那時李家已經開始衰落。
當時李國源還在英國麥倫斯科學院讀書,剛剛畢業。其父已經去世,家中一切由其母丁氏作主。丁氏唯恐兒子思想“開放”,不允這門婚事,就發電報謊稱“母病垂危,火速趕回”。李國源回國后才恍然大悟。
段祺瑞很喜歡這個女婿,因李國源學問好,又有英國紳士派頭,回國后就安排他進外交部工作,任參事,還曾出任駐仰光代理總領事。20年代中期段祺瑞從政壇上下來之后,李國源率家小回到安徽蕪湖,抗戰時期到了香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又轉到上海。他與段家小姐段式萱婚后得一兒一女,兒子即他們的長子李家曜,女兒名李家明。數年后段式萱因病去世,他的繼室是陳篆的妹妹陳琪玉。
段祺瑞一語釋“侯爺”
了解了上述背景就不難理解,段祺瑞為什么后來愿意管李國杰的“閑事”了。
李國杰是李鴻章的長孫,李經述的長子。李鴻章去世后,兒子李經述百日之內也隨之西去,所以由李國杰承襲了李鴻章一等肅毅侯的爵位,故有“侯爺”之稱。民國初年因有袁世凱的護佑,革命基本上沒怎么“革”到他的頭上,在段祺瑞執政的時候,還當了安福國會參議院的議員。而到了國民黨北伐成功之后,蔣介石不肯買李鴻章家族的賬,李國杰就面臨了大麻煩。
李國杰1924年當選了輪船招商局董事會會長。其實輪船招商局這個晚清遺留下來的龐大企業,一直是國民黨人的心事,因為油水太大了。但那時的招商局已經是商股了,是商人們的企業,國民黨公開搶奪總不是回事,只好打出“整頓”的旗號。
南京政府派了個趙鐵橋出任總辦,到招商局內部來“監督”李國杰。趙任總辦之后,有政府作后臺,大權獨攬,李國杰不得不處處退讓,日久便生怨尤。李國杰惱了,下決心報復。他與王亞樵聯絡上了,除掉了趙鐵橋。
趙鐵橋被暗殺后,蔣介石非常震怒,責令宋子文火速查辦。他們知道是李國杰干的,但抓不住把柄,可經濟上已抓住了把柄,就以經濟案件把他暫行拘留。然而李國杰倒也不慌不忙,他運動了父親一代甚至祖父一代的故友舊僚,又用銀子去賄賂交通部次長與監督陳孚木,使案子一拖再拖。最后,連陳孚木自己也保不住了,事情才如水銀瀉地,無可收拾了。
兩年多后的1932年12月27日,上海地方法院的判決書終于判下來了,判處李國杰有期徒刑三年,剝奪公民權利四年。罪名是經濟犯罪。
可是那個時候法律還是比不上權力大,只要有權人一講話,格局就變了。這個有權人首先就是段祺瑞,老蔣還買他的帳。
1933年,老段從北京政壇上下來,到上海租界里去當寓公。車到南京浦口火車站時,蔣介石親自去迎接。幾句寒暄之后,想不到段祺瑞卻提起了李國杰的事。他對蔣介石說:“國杰的事,就看在中堂大人(李鴻章)的面子上,算了吧!”蔣介石在保定講武堂就讀時,段是校長。蔣介石只好點頭喏喏。不幾天,神通廣大的侯爺就被放出來了。
可是李國杰“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最后還是倒在了軍統的槍口下。
抗戰爆發后,輪船招商局總局遷往香港,后又遷往重慶。
李國杰沒有去重慶,仍在上海逗留。那時上海已逐步被日本人控制,晚清遺老中有些后代開始在日本人中間走動,成立了維持會,后又在日本人的操縱下準備成立維新政府。
這時國民黨軍統機關得到情報,說日本人將拉李國杰出來出任維新政府的頭目,也有人說李國杰已接受了日方的任命,將在維新政府中出任交通部長。國民黨早就對李國杰恨之入骨,只差找個借口干掉他,這次總算找到了理由。這時,段祺瑞已經去世三年,沒有人能夠保護他了。
1939年2月19日正是大年初一,那天上午,李國杰剛步出他住的新閘路沁園邨的弄堂口,沒走幾步槍就響了。至于李國杰是否真的當了漢奸,軍統是否真的拿到確鑿證據,一直是個謎。
段三小姐的“奪子”之計
現在翻開《合肥李文忠公世系簡表》(俗稱李鴻章家族“老六房”),可以看到老六房中有一個人有兩個名字,即李國源的五兒子李家暉,同時又叫袁緝輝。這里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源頭還是來自段家。
大約在1935年,段祺瑞的弟媳婦在合肥過生日,大家族的親戚們都前去為之祝壽,李國源夫婦也帶著3歲的兒子李家暉前去了。
段家三小姐段式巽嫁的是袁世凱的侄孫袁家鼐,婚后只有一個女兒,那時還沒有兒子,她很喜歡李家暉,就說想帶家暉回南京家里玩幾天。李家暉的父母李國源和陳琪玉沒加思索就同意了。
誰知段三小姐將李家暉帶入袁家,關上門就告訴他,他是袁家的孩子,從此改名袁緝輝。等到李國源夫婦上門領孩子的時候,段三小姐卻怎么也不肯交還了,聲言:“你要把他帶回去,那先拿手槍把我打死好了!”陳琪玉沒有思想準備,哪里舍得把親生兒子送給別人?僵持中,還是李國源頭腦活絡,就對妻子講,他們沒有男孩子,喜歡家暉是很自然的,家暉在袁家不會吃虧的,何況,三妹身體這么弱,待她以后去世了再要回來也不遲……于是李家暉就真的成了袁緝輝了。但是陳琪玉仍是放心不下,在李家暉過10歲生日時,給了他最衷心的祝福,并且設法讓他知道,他的確是李家的孩子……也不知李家暉小時候長得到底有多靈氣,弄得兩個媽媽為他的“名份”搶來搶去,真是操碎了心。所以說起家庭出身,有人是雙重豪門,而李家暉則是李家、袁家、段家,三重豪門。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后來李國源、陳琪玉夫婦先后于1965年和1974年病逝于香港,而段家三小姐段式巽病怏怏地卻活到了1993年,享有92高壽,病逝前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擅長繪畫,已經畫得很不錯了。那套著名的“洪憲瓷器”,最后就是在她手上,經她手轉讓國家有關部門的。
現在的李氏家譜里,又把李家暉“接”回來了。他后來就讀復旦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研究社會學、老年學,還當了上海社會學學會的副會長。自己的“身世”復雜,想必對社會的復雜性有著深刻的理解。其妻王愛珠,是他在復旦大學時的同窗,畢業后留校任教,升任教授,也是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獎勵的專家。她的專著《老年經濟學》是我國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老年經濟學專著,填補了我國老年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空白,獲得了多種獎項。他們兩夫妻金婚紀念時,該校為他們出版金婚紀念文集《愛輝耕耘》,其中好幾篇文章,都談到了他那有趣的“出身問題”。
(李金玲薦自《揚子晚報》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