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濤
賺錢,成為Snapchat第一要務
時針撥回到2012年,那時的Snapchat尚在襁褓之中,公眾的目光還都聚焦在當到時的硅谷寵兒Evernote上。當時它剛邁過十億美元估值的門檻,坐擁三千萬用戶,并用三年時間將這一數字增加到了一億五千萬。但盈利能力上的孱弱表現,嚴重影響了Evernote的發展。盡管這還談不上深陷泥潭,但它也讓很多創業者重新重視一家商業公司最基本的目標—賺錢。
Snapchat無疑不想走Twitter和Evernote的“先搞發展再想賺錢”的老路,然而外部投資大環境已變,給不了它足夠的時間。在Re/code年度大會上,Snapchat創始人Evan Spiegel說:“我覺得人們正在做一些過高風險的投資,這種情況遲早會得到市場的修正的。”這位來自斯坦福的高材生機敏的意識到:資本的寒冬將至。
如果我們把IPO比喻為這些巨型創業公司面臨的冬天最嚴苛的考驗的話,情懷或者故事都不可能瞞過華爾街辦公室里的那些精致的眼鏡后面銳利的目光。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將用戶數變現實現盈利以換回一份華麗的報表,才是公司能存活到IPO的可行辦法。對于Snapchat來說,靠付費重播來嘗試盈利這件事,天經地義。如果繼續吃風投,恐怕就會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付費重播,真有那么可怕?
付費重播功能的推出,最躁動的聲音似乎并不來自Snapchat的核心用戶群,反而是那些行業內的觀察者們。這其中,最嚴厲的批評無非是:閱后不即焚,核心功能的變化也改變了Snapchat的社交屬性,繼而讓它失去用戶的喜愛。
然而,事實未必真有這么悲觀。0.99美元只能重播三次,每條信息只能被重播一次這樣的設置,無疑是十分克制的。更近一步的,這些被重播內容的UP主也會收到一則通知,這讓用戶在重播前必須好好考量一番。同時,這也會給UP主提供一個反饋,明白大家都喜歡看哪種類型的內容,進而提高整個Snapchat平臺的內容水準。由此看來,一些原教旨主義者擔心的問題,基本不會因付費重播的推出導致。這項功能,更多是一種后悔藥,在用戶誤操作的情況下使用。
跳出Snapchat來看,一款應用的核心功能發生了變化,會造成嚴重的用戶流失嗎?我看也不一定,那些做出改變的公司,只要能發展出新的用戶群,便可以華麗轉身。《陌陌》便是明顯的一例。依托荷爾蒙社交起家的《陌陌》勇敢選擇了主動洗白,最終在《微信》統治的IM領域活了下來。而那些固守所謂核心功能的公司如Path和Kik等,如今快成了一將功成身后的枯骨。
可見核心功能變更這件事,一看變化是否符合產品的發展的軌跡,二看實踐得如何。圍棋行棋中很注重不要局限在局部,而要輾轉騰挪到其他地方,顧全大局。經營公司亦如此,對于一家想基業長青的公司來說,變化才是唯一的不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