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昂 于杰
對于汽車來說,涉及安全方面的技術性能指標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兩大方面,其中“主動安全”是防止汽車事故所采取的措施,而“被動安全”則是指事故發生后為減少損失所采取的措施,但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提升汽車的安全性能都是汽車企業關注的焦點,也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目前在我國不但交通事故的數量大幅度颮升,道路交通事故還呈現出事故絕對數大、事故致死率高、惡性道路交通事故多發等特征。”在“2014(第五屆)中國汽車安全技術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趙曉平指出,所有的道路交通事故誘因都可以歸結到人、車、路和環境與現實群眾交通需求不適應。
以“車聯網與智能駕駛”為年度主題的“2014(第五屆)中國汽車安全技術發展國際論壇”的參與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門、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汽車安全技術企業,論壇內容包括全方位交流探討我國汽車安全標準及管理政策發展方向,相關企業展示最新汽車安全技術發展動態。作為中國汽車安全領域最為高端的技術論壇,本次會議釋放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隨著汽車大量進入社會,提高中國汽車的各項安全指標和性能已迫在眉睫。
汽車安全技術標準將加嚴
“中國社會的汽車化來得太快,其所用時間僅為美國的1/3,社會上對汽車和駕駛汽車的高風險還沒有充分認識,機動車駕駛員及其他交通參與者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尚煒表示,中國道路交通安全矛盾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人均GDP水平超過1萬美元的省份超過1/3,這些地區汽車保有量較大,汽車文明程度較高,交通事故矛盾處于下降階段;介于4000~6000美元時,由于城鎮化和汽車社會在這一階段發展迅速,道路交通矛盾比較突出,這些地區約占1/3;低于4000美元則為潛伏期,此類地區尚未發展到汽車社會,但應重點預防。
而對于如何提升汽車的安全指標和性能,趙曉平認為,總體來講,我國的汽車設計、生產、制造標準以及法律法規均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他認為,當前我國應借鑒國外汽車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制定中國汽車生產法律體系和標準體系,提高汽車的主被動安全性,增強道路安全行駛的空間,保護道路參與者的安全。
國家轎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總工程師、C-NCAP管理中心專家劉玉光表示,今后,中國C-NCAP中長期的研究方向將有調整,C-NCAP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加重視主動安全技術、行人保護、新能源汽車安全和翻滾試驗等領域。
安全技術持續提升
汽車安全標準、管理政策和法規的持續加嚴必然會對于汽車的技術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種趨勢對于很多零部件企業來說,則是很大的商業機會。
在“2014(第五屆)中國汽車安全技術發展國際論壇”上,擁有先進技術的零部件企業發布了最新的汽車安全技術趨勢。其中,博世公司駕駛員輔助系統單元工程部高級經理蔡旌博士介紹了博世公司的自動泊車技術發展情況,大陸集團底盤與安全部系統集成與應用技術智能科技總監James Remfrey介紹了駕駛員輔助系統發展情況和趨勢,IEE公司全球汽車產品銷售經理Albert Meiers介紹了其先進的夜視攝像機技術,首美安全系統設備商貿(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介紹了碰撞測試假人及其發展趨勢。
其中,汽車安全檢測系統全球領導者IEE公司是作為外資企業首次參會。該公司的NightGuard(夜視系統)由于有助于防止車輛與行人或動物發生嚴重碰撞事故,而被廣泛關注。IEE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汽車安全傳感器系統供應商,該公司可為汽車整車企業提供優秀的夜視系統。據介紹,IEE公司的夜視系統(NightGuard)能準確識別各種生物的熱信號,繼而對駕駛員發出警報,其可視范圍達到300米,在距人或動物110米時,系統可以在車載屏幕上發出警報。
數據顯示,在歐洲,51%致命交通事故發生在能見度不佳的地區,而優秀的夜視系統能有效減少此類安全事故。IEE公司中國區總裁Hans-Joachim Sommer告訴記者,在“2020年歐洲汽車技術發展藍圖”中,歐盟宣布2018年將引入“新的測試和評價流程,其中包括對行人和騎車人在白天、夜晚和模糊光照條件多種模式下的保護功能”。而日本的NCAP也計劃于2016年在他們的評級標準中增加“夜間行人探測報警功能的項目”。
與其他掌握著先進安全技術的企業不同,IEE這家總部設在盧森堡的汽車安全檢測系統全球領導者于2013年3月被中國航天科工海鷹集團成功收購,而這是中國航天首次進行的大規模國際并購。
此外,由于自動泊車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博世公司基于超聲波傳感器的自動泊車技術獲得了很高的“人氣”。博世的泊車輔助系統能夠在車內無人的情況下實現汽車在狹小車庫內的入庫與出庫,操控者可以站在車外,利用智能手機或遙控鑰匙的按鈕來實現泊車操作。據介紹,自動泊車系統需要超聲波傳感器與攝像頭來探測車輛的移動軌跡,基本具備了低速自動駕駛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