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 甘泉 閆起磊
近20年來,全國已有30多位副廳級以上的交通廳官員落馬。而廣東等地一些已查處的高速公路腐敗窩案中,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官員因貪腐倒下。
目前,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0萬公里,僅公布的每年高速收費超過3600億元,這些數據背后究竟還有多少問題資金,人們不得而知。
換個馬甲“收費一萬年”
交通運輸部近日首次匯總發布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向社會公開的內容除收支情況外還包括里程規模、累積投資、債務余額、站點數量等。從過去一言不發悶聲收費,到應媒體和公眾呼聲出來曬曬賬本,有關部門這種信息公開意識的增強值得肯定。但是查閱公開的賬本內容不難發現,對于各界高度關注的霧里看花的高速公路收費年限,賬本沒有給出直接回應。
中國高速公路的收費年限就像橡皮筋。雖然法規有明確規定,但在執行環節往往被任意拉長。2014年11月22日,原京石高速公路河北段因收費年限到期停止收費。但免費時間只有40天,年底,在原京石高速的路基上,“新京石高速”又獲得22年的收費權。這意味著,華麗地換完“馬甲”后,“新京石高速”又繼續收費;也意味著,如果相關利益集團繼續把這種“馬甲游戲”玩下去,中國的高速公路可能真的會“收費一萬年”。
“法有規定必須為”是擺設
依法行政必須查清法律根源。根據現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十四條,收費公路的收費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標準審查批準:政府還貸公路的收費期限,按照用收費償還貸款、償還有償集資款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15年。國家確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還貸公路收費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0年。經營性公路的收費期限,按照收回投資并有合理回報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25年。國家確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營性公路收費期限,最長不得超過30年。
然而,近年來各地陸續出現打著各種旗號,公然突破《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收費期限規定的做法。在將政府還貸公路轉為經營性公路這種延長收費年限的利益輸送方式受到相關部門嚴查的背景下,各地新招不斷。例如,山東交通部門宣布,2014年底到期的15條(段)高速公路將繼續收費,主要理由是償還銀行貸款。此前,新疆等地也對到期公路采取了延期收費。這種霸王硬上弓的做法沒道理可講,明顯突破現有條例。
為加強并規范對收費公路的管理工作,交通運輸部去年曾經組織起草《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意見收集截止日期為2013年6月7日。如今,一年半的時間已經過去,新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仍然石沉大海。記者注意到,該征求意見稿曾經因增加多種延長收費年限的規定而飽受爭議。尤其是征求意見稿刪除了現行條例“政府還貸公路在批準的收費期限屆滿前已經還清貸款、還清有償集資款的,必須終止收費”這條,專家認為這樣改是缺乏法律依據的。
按照依法行政的精神,收費期限屆滿停止收費屬于“法有規定必須為”的剛性要求。在有爭議的新條例沒有落地的背景下,各地紛紛采用各種手段突破現有法規對收費年限的硬規定,有背離法治精神的嫌疑。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汽車社會爆發式增長,高速公路這個“印鈔機”成為地方財政和相關企業越來越依賴的財源。在這種情況下,利益誘惑很容易壓過法治精神。即使給延長收費開口子的新條例沒有落地,地方也紛紛突破現有法規延長收費,影響是非常惡劣的。
沉重的過路費已經嚴重扭曲了中國物流產業和百姓休閑產業的發展。各地雁過拔毛的收費站逼得貨運車主不得不嚴重超載才能盈利。而在超載與治超常年的貓鼠游戲中,喝農藥的、強行闖關的、收罰款月票的等怪事層出不窮,滋生腐敗不說,更激化了基層社會矛盾。更為沉重的是,本可以借助收費公路到期,重新在頂層設計層面進行改革和制度糾偏的機會,有可能被突破現有法規的行為葬送。
每公里就有一名貪官倒下
除了突破現有法規,“高成本”的高速也沒有保證“高質量”。河南內鄧高速近日被曝建成兩年不能通行,道路上出現一米多深的裂縫,成了半拉子豆腐渣工程。無獨有偶,2014年10月,媒體報道投資110億元的山西岢臨高速,還未通車就已出現橋梁隧道裂縫,路面沉降塌陷。
一道道高速公路上的裂痕,讓公眾的信任再度開裂:人們不禁要問,天價筑路成本的背后,有多少是腐敗成本?
高速公路“破爛相”令人氣憤,而一些交通部門的腐敗更是觸目驚心。隨著貴州省原交通廳廳長程孟仁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近20年來,全國已有30多位副廳級以上的交通廳官員落馬。而廣東等地一些已查處的高速公路腐敗窩案中,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官員因貪腐倒下。從工程投資招標、施工,到高速公路邊坡維護、隧道照明等“邊角料”,高速公路上的腐敗無孔不入。
腐敗成了高速公路難以承受之重,也是推高修路成本、造成豆腐渣工程的重要原因。在修路階段,審計部門2013年曾對安毛高速等5條高速公路進行審計發現,不足500公里的高速公路出現多計工程款、使用假發票等問題資金90億元。在運營階段,高速公路收費的有些資金被挪用于建樓堂館所、投資股票等。此外,交通領域企業單位超編嚴重卻享受著高額福利,也被網民詬病“養路費成了養人費”。
需要看到,高速公路背后的腐敗成本實際上要全社會為之買單。一邊是公眾對高速收費喊“貴”,一邊卻是交通部門對高速運營喊“虧”。即使是不開車的人,這些附加在物流成本上的錢,也會體現在一斤米、一桶油的價格上,轉嫁到普通群眾身上。
針對近日全國收費公路已經連續虧損三年的消息,審計署已表示,明年將對部分高速公路進行審計。人們期待,更嚴格的審計能擠出高速公路的成本泡沫,減輕物流成本負擔。
(新華社2014.12.23; 2014.12.26 南辰、甘泉、閆起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