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笑天
陜西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和地理優勢,近年來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蘋果產業已經成為陜西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但是當前依然存在農村勞動力匱乏,專業人才偏少等突出問題,如果不積極加以應對,必將制約陜西蘋果產業未來的長遠發展。
1 發展現狀
陜西地處西北內陸,海拔較高、光照充足、降雨適中、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具有發展蘋果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蘋果產業在陜西發展勢頭迅猛,無論種植面積和產量都處于穩步增長的態勢。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系列中央惠農利農政策的實施,陜西蘋果產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據統計,僅2011年陜西保有蘋果面積935萬畝,年產量1 203萬噸。占到全國蘋果總產的1/3和世界總產量的1/8,優果率在75%以上。蘋果產業已經成為陜西發展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
但是當前依然存在著一系列制約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如果不能認真研究應對,必然阻礙蘋果產業后續的健康發展。
2 存在問題
2.1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匱乏,果農文化素質低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向東南沿海務工,造成農村勞動力嚴重匱乏,留守農村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小孩,大多科學文化素質低,自身勞動能力低下,對新技術新事物接受能力差,既難以應對果園繁重的日常作務,又制約著新型果園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
2.2 蘋果產業專業人才偏少,人才儲備不足
蘋果產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有一大批專業人才作為支撐。但是當前蘋果產業專業人才數量偏少。許多農林專業的畢業生往往改行或選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就業,不愿選擇環境較差的西北內陸和偏遠鄉鎮發展;產業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數量少,專業化程度不高;同時基層服務體系落后,基層組織和技術人員數量少,思想觀念陳舊,業務水平較低,產業發展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導致基層推廣難度大,產業更新緩慢。
2.3 品種單一,苗木繁育基地少
目前主要以晚熟品種為主,中早熟品種比例低。晚熟品種富士系品種老舊、抗性差、品質低,缺乏優良新品種,鮮食加工品種短缺。同時苗木繁育基地少,科研力量薄弱,新品種培育力度不夠。這一切都制約蘋果產業更新換代的步伐。
2.4 老齡果園面積大,更新改造難度大
當前老齡果園在蘋果總面積中所占的比重較大,隨著樹齡增長,樹體逐漸老化,品質和產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新建果園比重小,初期單位產量和經濟效益低。老齡園缺乏長遠的改造規劃和相應的技術規范,果園更新改造周期長,難度大。
2.5 渭北地區腐爛病發病嚴重
近年來,由于受氣候和人為管理等因素影響,渭北地區腐爛病發病嚴重。據陜西省洛川縣植保植檢站2010年洛川縣腐爛病發病情況普查結果,5~10年生果樹腐爛病平均病株率13.3%,平均單株病斑1.13個,11~15年生平均病株率為50%,平均單株病斑2.50個,15年生平均病株率73.3%,平均單株病斑2.59個。
腐爛病病菌具有潛伏期長、遇風雨傳播迅速、周邊輻射范圍廣、復發率高的特點,果樹一旦感染病菌,輕者造成蘋果減產、品質下降,重者出現挖樹毀園的嚴重后果。
2.6 不重視采后商品化處理,蘋果商品率低
據相關資料,美國農產品采后產值與采收時自然產值之比為3.7∶1,日本為2.2∶1,而我國只有0.38∶1。蘋果采后商品率低,嚴重制約著蘋果產地定價和當地果農的增產增收。
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陜西蘋果產業采后商品化處理程度較低,缺乏大型現代化果品采后深加工企業,大多數產區仍然沿用落后的地窖貯藏、冷庫貯藏,氣調庫數量較少,技術不規范。
3 對策建議
3.1 加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產業化人才
實現蘋果產業化發展需要加快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和新型農民。必須根據當地實際條件,制定人才培養長期規劃。
一方面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多方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加快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專家、技術帶頭人、技術骨干,逐漸形成完整的多層次技術推廣體系和長效推廣機制。
另一方面要重點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特別注意發掘農村技術能手、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從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引導他們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產業發展之路,同時要繼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勵農民轉變思想觀念,走聯合、協作、統籌協調、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
3.2 鼓勵青年農民轉變就業觀念,扶持有條件的農民自主創業
青年農民是未來蘋果產業發展的生力軍,也是關系蘋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人力保障。一是要鼓勵農村青年轉變就業觀念,改外出務工為本地就業,增強蘋果產業發展后勁。二是加快農民職業技能培養體系建設,大力興建農村學校、農民夜校,實行農民自學與專家講學相結合的方式,變勞動力優勢為技術智力優勢。三是扶持有條件的農民自主創業,通過政策宣傳、企業咨詢、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等形式扶持壯大農村龍頭企業,培育農民企業家。
3.3 加大新品種培育力度,興建苗木基地
針對本地區氣候和生產實際,加大蘋果新品種培育力度。一要組織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開展聯合攻關,培育一批抗性強、豐產性好、品質優良、易于管理的新品種。二要制訂長遠發展規劃,新建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苗木的科技含量。三要加快新型無病毒優質苗木的生產和技術推廣力度。
3.4 要重視老齡園更新改造
一是通過提干、落頭、間伐等技術手段,改造樹形,促果控冠。二是通過拉枝開角、摘心扭梢、刻芽抹芽等技術手段,不斷更新結果枝組。三是通過測土配方、土壤改良、科學施肥等技術手段,發掘土壤肥力。四是通過蟲情監測、科學防控、合理用藥等技術手段,將病蟲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盡可能延長果樹結果年限,以科技促果業持續良性發展。
3.5 加快腐爛病綜合防治技術推廣,研發新型防治藥劑
當前腐爛病已經成為制約蘋果產業提質增效的主要病害之一,必須加快推廣腐爛病綜合防治技術,進一步整合科研資源,發揮科研院所、農林院校的科研優勢,結合產區生產實際,建立腐爛病防治技術規范;同時要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手段,積極研發新型持效長、見效快、方便實用的防治藥劑。
3.6 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提高蘋果采后商品率
蘋果采后商品率的高低直接關系蘋果產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實現,只有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才是提高蘋果采后經濟價值的必由之路。
一要加快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蘋果產業盡快更新換代。
二要引導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加強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運作,提高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要新建現代化果品采后加工基地,加強蘋果采后商品化處理,全面提升果實商品品質,提高蘋果經濟價值,持續增加果農收入。
(作者聯系電話:1399102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