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摘要】2003年10月,第3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其產公約》。我國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國務院并于2006年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當涂民歌被列入其中。當涂民歌它是當涂人民用勤勞和智慧集體創作出來的反應本土生產勞動,生活愛情,民風民俗等各方面的歌曲。它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本文將從地理環境特征、當涂方言特征、民歌的歌詞與曲調、當涂的歷史文化與民歌的傳承等幾方面介紹當涂民歌。
【關鍵詞】當涂民歌;文化;傳承與保護
當涂縣被譽為“民歌之海”,有著千百年的文化,在這片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一直流傳著具有江南特色的民問小調,這就是列入到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涂民歌.當涂民歌是第一批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問音樂,有著獨特的江南水鄉民問音樂風格,它是勤勞的人們勞動生活中所創作H{來的音樂,反映魚米之鄉人們的日常生活。2003年10月,第32屆聯合圍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其產公約》,我國2004年8月正式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國務院并于2006年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當涂民歌被列入其中。當涂民歌它是當涂人民用勤勞和智慧集體創作出來的反應本土生產勞動,生活愛情,民風民俗等各方面的歌曲。它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研究當涂民歌的發展與興盛對于了解安徽省的文化發展與歷史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當涂民歌的音樂特征
(一)環境造就特色地方音樂
當涂位于安徽東部地區,屬業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由于優越的地理自然條件,給當涂人民帶來安逸富饒的生活。在這樣安逸的生活中所創作出的音樂也更加婉轉悠揚,細膩中又帶有風趣的歌詞,充滿鄉土氣息。當涂自然風景秀麗,人文景觀較多,詩仙李白曾在這寫下著名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直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因地理環境與當涂的差異,皖西地區自古多兵災,百姓祈盼太平安定,以農為本,安土重遷,于門向風水,。皖西民歌沒有當涂民歌的細膩與婉轉,更多的是激昂與粗狂,如:“慢趕牛”,“五錘鑼”等。可見,地理的差異對民間音樂的影響很大。
(二)當涂民歌方言的特色
1.方言的發音特色
民歌是一種語言基礎的民歌歌曲,民歌是以當地方言演唱出來的原汁原味的地方歌曲,所以,語言的地方性就顯得非常重要。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語言,如當涂與皖西地理相差較大,方言發音也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語言的不同在音樂的表現上也會有很大的區別。當涂位于官話和吳語的交界處,“縣境西北沿江一帶是江淮官話,其余地區是吳語宣州話。由西往東南吳語特征越來越顯著”(引用當涂縣志),后隨著歷史的變遷和發展,當涂方言也發生了變化,有著軟軟,甜甜的語風,同時又與江淮官話相結合,有著高亢的言語風格。總結下來有如下幾個特點:前鼻音與后鼻音混淆,拼音n與拼音l不分,通常是以前鼻音l代替后鼻音n.其二,卷舌音與平舌音混要,如s與sh,c與ch,通常都是由平舌c s z代替卷舌音ch sh zh等。其二,發音音調,當涂民歌有5類發音,分別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人聲。音調起伏較大,有棱有角。
2.方言的口語化特色
民歌是記錄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音樂,反映著人們的生活。往往是對事物的所思所想,或者是在勞動生產中所創作產生的,因此歌曲有很強烈的即興創作性。所演唱的歌曲會具有方言的口語化特征。
如:《黃是麥來青是秧》
一片(的那個)青來(也)一(啦)片黃(了)哈
括號里的詞就不算是襯字了,它是一種口語的即興發揮,是對情感的書法與表達。它不是任何的裝飾,而是即興的感性的瞬問表達。這樣的口語化表達會使得音樂的鄉土性更加濃烈,真真切切的感應到地方音樂的特點。
仔細去聽當涂民歌每句的結尾,會發現當涂民歌的結尾都會有自身的特點,每句的結尾詞都是當涂的方言居多,如以“呦”或是以“嗨”等的結尾,這是一種表示語氣的語氣詞,用當涂的方言一表現,就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
二、當涂民歌的曲調
曲調是每一首民歌組成的基礎,曲調與民歌的歌詞和當地的方言一起構成,不同地方的民歌的曲調也截然不同。每首民歌的曲調都體現當地的民風民情。當涂民歌曲調悠揚,婉轉,細膩,清新。這與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當涂民歌的題材多種多樣,簡單的可以將它們分為號子,山歌,禮儀歌等,、。不同的作用在音樂上的體現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最為主要的差異就在歌詞和曲凋上。勞動號子,歌詞就會很簡短,一般都是二字一句或者五字一句,鏗鏘有力歌詞多反復,能夠更好的表現情感。在音節旋律方面,當涂民歌有著自己特有的音階,它與巾國民問音樂一樣,大多由宮,商,角,徵,羽構成,較少出現4音(清角音)升4音(變徵音),降7音(潤音)等。
三、當涂民歌的代表性體裁
勞動歌曲當涂民歌最具代表意義的音樂體裁。如《打麥歌》表現的是農民辛苦耕作,在田問一邊勞作一邊吟唱,寄音樂于生活,將勞動與音樂結合,勞動也就不會乏味,音樂也會更貼近生活。勞動歌曲都襯字,這些襯字我在前文也提劍是一種情感的抒發表達,是農民工作是思想的直接表現。勞動歌曲是將勞動生活情景用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每每都與當地的民俗有很大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