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云 孫樹飛
【摘要】道真縣是中國僅有的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之一,而仡佬這個民族,在我國56個民族中是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寬,可供選擇的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憂傷而單調的仡佬族哭嫁歌越來越無法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也無法滿足人們對音樂的追求隨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提出,近年來人們開始注意瀕臨失傳的民間音樂,這些民間音樂吸引了一些學者和專家的高度重視,因此也開始得到了一定的保存和發展。仡佬族山歌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卻不算全面,還有很多優秀的仡佬族山歌沒有被人們發現和了解,特別是仡佬族哭嫁歌。為了更加了解仡佬族哭嫁歌,作者將對對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仡佬族哭嫁歌進行調查并研究分析,希望能夠得到國家及社會的重視,能夠更好的將其保存和發展。
【關鍵詞】仡佬族;哭嫁歌;調查研究
一,仡佬族哭嫁歌的概況
仡佬族哭嫁歌是仡佬族姑娘要出嫁前二到五天中以歌哭方式告別父母親人,抒發離情別意的一種禮俗,流行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它是一個以東漢西南名儒、貴州教育鼻祖尹道真先生的名字所命名的縣份。自治縣位于貴州最北端,與重慶所轄南川區、武隆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以及本省止安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史稱“黔蜀門屏”。全縣總面積2156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260957人,其中仡佬族151929人。歷史上,秦代巴郡,漢代牂柯郡,隋代明陽郡,唐代夜郎郡,元、明時期珍州、真州長官司、真安州均轄有或大部轄有道真地域。清代初年,由四川劃入貴州。
因此地有哭嫁傳統,所以在農村的少數民族姑娘在小時候,就要經常出入婚嫁場所中,自覺不自覺地接受其影響,或者,偷偷跟年長的親友們進行討論交流,繼承性地學習。在出嫁前半年中,更是把刺繡、做鞋、學習哭嫁作為重中之重;姑娘離嫁前三五天哭嫁,傾訴離別之情,先哭父母哥嫂,后哭尊親外戚,至親多陪哭勸慰。以此便可訓練聲音,以求在出嫁時所哭聲音網潤動聽。在出嫁前一天,最愛的父母、最親的兄弟姐妹、親戚、鄰居、兒時玩伴、等等,無不納入哭嫁范圍。家里更是顯得好不熱鬧,使哭嫁也隨之進入高潮。面對象也隨之擴大,以及前來賀喜的成人。所哭歌詞,主要是哭嫁者根據自己以往的學習與感悟,結合自己與所哭對象來即興創作的。其曲調較為單一、簡潔,基本是一曲到底。其中運用了許多的方言俗語,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樸實,真摯而自然。
仡佬族哭嫁歌沒有同定的歌詞,因景生情,以生活巾的事物、現象的即興發揮,現編現唱。高興時是歌,傷心時是哭,反映了仡佬族哭嫁姑娘對離開現在生活環境的不舍之情。其中有養育自己的父母親,從小長大的兄弟姐妹,兒時的玩伴,長大后的閨蜜以及熟悉的人、事、物、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一旦離開去一個新的生活環境,怎么會舍得,怎么會不傷心呢?加之對未來新生活的沒有底而恐慌,要嫁的夫家也是個全然陌生的環境,未來的公公、婆婆、小叔、小姑子等一切都是全新的,該如何相處?同時又對未來生活有著無限的憧憬,有自己將由少女變成新娘的欣然,想劍這,又怎能不暗生愜意,又怎會不高興而歌呢?
二、道真縣仡佬族哭嫁歌的傳承與發展
(一)道真縣仡佬族哭嫁歌的傳承
現在的人們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以前的人仃文化水平不高,無法用文字的方式把歌詞記錄下來,只有把這些歌用背誦的方式把它背下來,這就造成了山歌的易變性和局限性。現在,經濟發展起來。隨著生產方式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農村大量人口涌人城市,他們基本上長年累月在異地T_作,留守在農村的都是小孩和老人。在傳承上沒有接班人,仡佬族哭嫁歌將無法繼續傳承下去,只能面臨消失。如果仡佬族哭嫁歌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那將是仡佬族山歌傳承發展中的一種遺憾。
(二)仡佬族哭嫁歌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轉變。仡佬族文化受到很大的沖擊,這其巾表現的最為明顯的是仡佬族哭嫁歌。在經濟文化都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過大。現在仡佬族哭嫁歌的一些儀式和復雜的過程,讓許多青年覺得不合理,所以他們在選擇結婚的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婚禮過程巾去掉一些繁瑣的事情,把一些在婚禮中應該唱的哭嫁歌被人們遺棄;有的直接放棄仡佬族的哭嫁歌,而選擇比較簡單的西式婚禮。綜上所述,仡佬族哭嫁歌的發展是令人擔憂的。
三、保護仡佬族哭嫁歌的意義
(一)仡佬族山歌的人文歷史價值
仡佬族山歌是反映了從古至今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以及思考方式的文化積淀,這些山歌文化所反映的文化方式可以使我們感受到人類文明久遠的美。仡佬族哭嫁歌源于勞動生活巾,仡佬族人民經過長久的歷史傳承下來,這使得它的歷史人文價值并不業于自然生物或動物化石的價值。
(二)保存和發展仡佬族哭嫁歌的意義
仡佬族哭嫁歌是指民問嫁娶儀式的歌,也是仡佬族山歌其中的一種,是仡佬族人經過很長一段時問慢慢沉淀而自發形成的一種演唱藝術。所以加大對仡佬族哭嫁歌的宣傳和保護有利于了解仡佬族族人民的勞動生活現狀;有利于仡佬族山歌的發展;有利于提高仡佬族人民的自我認同感和榮譽感;能更完善,更好的傳承和發展仡佬族族婚禮儀式;更有利于加強仡佬族人民的團結,加強各民族人民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