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書瑤
【摘要】舒曼的鋼琴套曲《狂歡節》是一首充滿隱喻和象征色彩的鋼琴曲,這套鋼琴曲中滲透著具有文學特質的元素,將人物的性格完美的勾勒出來,同時在作品中還運用到復調組織,極大的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通過作品來將人物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可見,以《狂歡節》為代表的舒曼典型作品中,其音樂思想都比較鮮明,能夠從中品鑒出浪漫主義的味道,為音樂史上所獨有,是音樂藝術寶庫中的寶貴財富。
【關鍵詞】舒曼;《狂歡節》;音樂特點
羅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是十幾世紀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其作品響徹歐洲,是當時音樂領域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舒曼的音樂作品巾,其最為鮮明的特征就是引入了小品套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其多部做皮中均有所體現。舒曼的音樂作品極具張力,在表現手法方面能夠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也使其成為歐洲為數不多的比較知名的音樂藝術家。舒曼于1834年創作的《狂歡節》是其頗具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之一,創作歷時近兩年,這部作品很好的展現出了其在音樂方面的天賦異稟,這部作品不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同時在文學性與抒情性的表達方面也頗具造詣,曲巾飽含熱情洋溢的情感色彩,使作品形成一種奔放豪邁的氣勢。
一、《狂歡節》創作背景
19世紀30年代,德國社會中充斥著庸俗的習氣,德國作為歐洲板塊中具有絕對話語權的國家之一,其政權迂腐的程度也很深,而舒曼的《狂歡節》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完成的。作為一名民主主義思想強烈的著名作曲家,舒曼在與當時這種庸俗風氣進行斗爭的手段則是通過其音樂來鞭笞社會的黑暗與腐敗,這種非直接的斗爭方式在當時藝術節比較普遍。24歲時,舒曼和其幾位摯友聯合創辦了《新音樂雜志》,其藝術批判的意味非常濃烈,直指社會的陰暗面,充滿了對社會的唏噓和嘲諷,將市儈的民眾心理以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形成對時政的一種有力抨擊。舒曼引用《圣經》的一個典故,以大衛為原型虛構出“大衛同盟”,而入主這一同盟的藝術家都與舒曼一樣,多為民主主義人士,其中不乏歐洲頂尖的音樂藝術家,如肖邦、莫扎特、帕格尼尼夫婦等,其中還存在其虛構的人物,比較典型的有弗洛雷斯坦和約寨比烏斯。
舒曼以音樂為載體針砭時弊,而《狂歡節》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創作完成的,在《狂歡節》這首曲目巾,舒曼對藝術家同盟大加贊賞,并且對社會中陳腐的陋習以最刻薄的方式進行嘲諷,曲風奔放不羈、輕快明麗,曲中展現出來的是大衛同盟與陳腐音樂進行對抗的激烈場景,而舒曼的目的則是將這種斗爭還原到現實社會中,并最終取得民主的勝利。舒曼對《狂歡節》這部作品見解獨到,將其個人思想很好的融入到音樂藝術中,是這不作品成為其與社會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將舒曼新的觀點完全展現出來。
二、《狂歡節》的音樂特點
在《狂歡節》中,舒曼對整套鋼琴曲的布局非常巧妙,主要是以短小的樂曲為主,并將其進行組合而形成《狂歡節》;在這些短小的樂曲巾,蘊含著舒曼豐富的想象力,這種具有幻想特質的音樂作品,則必須要通過短小精悍而錯綜復雜的旋律進行組合才能夠實現,而對于這部極富個性化的音樂作品,將舒曼的音樂筆法全部融人其巾,并在《狂歡節》中完全體現出來。
《狂歡節“四個音符的小景”》中包括22首短曲(若第8、9兩曲的“二個迷Sphinxs”進行合并,那么短曲數量為21首),并且這22首短曲都尤其各自的曲目。從第1個曲目開始,相繼會出現舒曼在作品中描繪出來的各種人物,其中有傳統的小丑角色(2、3、16曲)、有“大衛同盟”約寨比烏斯(5)、肖邦(12)、帕格尼尼(17)等,同時還采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來虛幻出一些獨特的節日景象,使人們融人作品的過程更加自然,將舒曼的內心世界刻畫的更為逼真,將其內心的憂郁和不羈通過作品巾的人物展現出來,這種雙重人格在《狂歡節》這部作品中展現的極為精致與人徽。
舒曼的作品簡介明麗,意域深遠,句子結構以錯亂的方式有序排列,將所有的情感傾瀉到音樂藝術中,使曲目的意境更加深遠。鋼琴在《狂歡節》這部作品巾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將歌者內心中一種掙扎與冥思的心境演繹出來。舒曼鋼琴后奏是其精彩之筆,樂曲巾涌動這激情與靈動,曲聲四起如山洪海嘯撲面而來,給人極為震撼的心靈感觸。在《狂歡節》這個曲目中,其特點主要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一)采用暗示的手法增強樂曲的張力,舒曼在作品中會引入各種隱喻、暗示,如用人名、地名等來實現樂曲空間中的一種轉折,進而在樂曲與聽眾間形成一種主導作用
如:ABEGG(Op.l),曼海姆的舞會上,舒曼結識的一位朋友的女友。ASCH(《狂歡節》Op.9),1834年戀人愛納斯士日·馮·弗里根的出生地阿什。
歐賽皮烏斯(《狂歡節》)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在性格方面表現的特別憂郁,并將這種性格進行外化。弗洛雷斯坦(《狂歡節》)則是一個熱情奔放的人,沖動與不羈是他的代名詞。肖邦則在其中被捕繪的入木三分;而舒曼創造的核心主題“神圣的大衛同盟進行曲,向凡夫俗子開火”更能夠從多個樂章中有所體現,其中包括《狂歡節》、《蝴蝶》、《大衛同盟舞曲》等。
(二)以音樂作為富有文學性的歌唱手段勾畫性格素描
舒曼的性格小曲為人們內心巾的浪漫情懷點燃,這種富于幻想而又激情澎湃的特征,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浪漫主義鋼琴音樂是舒曼在全球音樂史上最為鮮明的特點。《蝴蝶》勾勒出一個假面舞會的場景,在其每個段落中都存在性格特征鮮明的人物。《大衛同盟舞曲》主要講述對庸俗的社會進行鞭笞與斗爭的場景。《狂歡節》對人物的刻畫堪稱完美,也是舒曼最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作品。
(三)在音樂中使個人情感得以全部宣泄
《從大調幻想曲》作為舒曼的又一力作,在情感宣泄方面表現的非常突出,其中同樣充分展現出浪漫主義的色彩。在這部作品中,舒曼將對愛情受挫后那種茶食無味、肝腸寸斷的感受描繪到極致,同時還通過大場景對作品進行渲染,使作品具有空前的震撼力,這種震撼力是多數音樂作品可望而不可及的。第一章采用各種曲凋相融合的方式進行鋪開,先后承接奏鳴曲、敘事曲、變奏曲、幻想曲等,在形式上看似繁冗復雜,實則是經過了歌者的巧妙構思,布局精巧、組織特殊,這在當時來講是一種全新的結構方式,對后續出現的《幻想波蘭舞曲》、《第四敘事曲》等有很深的影響。
(四)精密的復調組織
舒曼鋼琴曲對線條、對位復調掌控的非常到位,使其每部作品在內部機理上都比較分明,和聲巾的音線軌跡非常明顯。同時,他并不炫技,音程方面更為狹窄。舒曼在音樂作品的創作巾,對外在的豪華并不在意,而是通過靈敏的音樂嗅覺來捕捉曲調內在的邏輯。浪漫主義作曲家巾,舒曼受到巴哈的影響可謂最深,將這種復調思維運用的更為精準。不過,復凋形式也存在其同有缺陷,如和聲色彩略顯單薄,凋性布局較弱,相鄰音之問密集,無法獲得共振效果,不過這種劣勢在其激昂的旋律巾被弱化,短促多變的快節奏配合不合常理的踏板韻律,價值切分和交叉的運用,形成具有舒曼性格的新型旋律。舒曼是浪漫主義作曲家巾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在鋼琴音樂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結語
《狂歡節》在音樂風格方面獨樹一幟,這與舒曼的精巧構思密不可分,多變的韻律與豐富的內容都使聽眾能夠從音樂中感受到力量的存在。舒曼的作品不拘一格,樣式更為靈活,并且具有更強的隨機性,這些都使其作品擁有幻化的韻味,其巾承載這對自由與美好的渴望,曲調激蕩悠揚,氣勢宏大,具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這就是一代大師級作曲家舒曼的特色,這種音樂風格無論在浪漫主義時期還是在音樂史,都抹上了濃重一筆,并被后世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