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月
【摘要】海頓是奧地利知名的作曲家,他一生有著諸多作品,在有生之年的許多作品都獨具一格,在整個歐洲的樂壇上都享有盛譽。本文通過分析海頓的生平背景,闡述了他獨有的音樂風格,并對成因進行了全面分析。
【關鍵詞】海頓;音樂風格;形成;奧地利;作曲
一、海頓生平介紹
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出生于奧地利的羅勞,在維也納卒于1809年。從海頓的出生背景來看,我們很難發現他有音樂的細胞,他的母親是一個貴族家庭的廚子,父親是祖傳的車匠,他的兄弟姐妹共有12人,但不幸的是因為家庭過于貧困,一半的孩子都早夭了,他在整個家庭中是次子。
雖然海頓一生都非常清苫,但是他并沒有在這種環境下放棄追求夢想的渴望,他就自己的智慧以及勤奮努力的追求音樂,以至于后來成為了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他憑借著十二部《倫敦交響樂》震驚了整個歐洲,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成為了影響后世的主要力量。
二、海頓的音樂作品
海頓在維也納古典樂派巾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著名的音樂家,他的音樂后來紅遍整個歐洲,成為了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品。從他的音樂作品中科院發現,他的作品題材非常的廣泛,因此被認為是“弦樂四重奏奠基人”和“交響樂之父”,在器樂和聲樂方面都有著非凡的造詣。在他年輕時,創作的作品仍然較為青澀,這和他的奮斗歷程是不無關系的,海頓的生活艱苦一生坎坷,如不是充滿著堅韌不拔的意念,是不會在晚年時期創作出如此多輝煌的作品來。他晚年的主要作品有十二部《倫敦交響樂》,在當時震驚了整個歐洲,后來還有《皇帝四重奏》、《四季》和《創世紀》等作品,他的總體作品數量是非常驚人的,一生有著交響曲104部;弦樂四重奏77部;各類二重奏180部;鋼琴奏鳴曲50部;歌劇14部;清唱劇兩部。代表作品有鋼琴曲《流浪者幻想曲》、室內樂《“鱒魚”鋼琴五重奏》,聲樂作品最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鱒魚》;交響曲:《b小調第八交響曲,作品759《未完成交響曲》等。海頓在漫長的人生歲月里,用自己慈愛、善良和樸實的心,將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成為了維也納古典主義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音樂作品非常豐富,充滿著民主思想和民族特色,貼近百姓生活,深得大眾喜愛。
三、海頓音樂風格的成因
海頓的音樂生涯是從6歲開始的,他一生艱難困苦,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學習音樂。當年,僅僅6歲的海頓因為自身條件較為優異,被他的親戚——海恩堡教會合唱團指導J.M.弗蘭克所看中,開始學習小提琴和彌撒曲。在整個教堂的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他也在成年時期表明“是一段灰暗的時期”,經常受劍鞭撻。在8歲的那年,海頓被選進了唱詩班,在維也納圣斯蒂芬大教堂樂長G.羅伊特的安排下又于10歲那年因為變聲而被開除。這時的海頓仍然處于孩童時期,沒有經濟生活來源,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他便開始招募了幾個孩童,通過教授他們音樂來養活自己。后來,海頓的朋友因為實在不忍心看海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便為他找到了一處閣樓住下,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里,閣樓里的一架舊哈普西科德為海頓點燃了生活的希望。在海頓的回憶中提到:“盡管我的舊哈普西科德已經殘破不堪,被蟲咬壞,但是有了它我的生活才陡然的充滿希望,這時的我不羨慕任何處在幸福巾的人們。”在這個小小的閣樓中,海頓異常努力,通過研究音樂理論、聯系小提琴和舊哈普西科德來提升自己的音樂修為。
幸運總是會降落到心中充滿希望的人身上,在1754年海頓認識了N.波爾波拉,這是意大利知名的聲樂教師和作曲家,海頓在他身邊充當仆人和伴奏,同時向他討教聲樂和意大利文。如此一來,海頓的音樂功底見長,音樂修為也越來越高,后來在18歲成年后,便去了埃斯泰爾哈濟宮廷擔任了宮廷樂長,名望盛極一時。在宮廷擔任樂長的30年歲月里,海頓度過了人生中最難能可貴的歲月,他一生的成就基本都是在這里創作的,包括他創作的鋼琴曲《流浪者幻想曲》、室內樂《“鱒魚”鋼琴五重奏》,聲樂作品最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鱒魚》;交響曲:《b小調第八交響曲,作品759《未完成交響曲》等。在后來的日子里,他的作品得以出版,英國報紙也經常報道他的風光偉績,以至于后來認識了莫扎特時,他也已經名遍整個歐洲,兩人相見恨晚。在1780年以后,海頓的作品越來越成熟睿智,1891年和1794年他去英國交流學習時,得到了廣大音樂界人士的熱烈歡迎。由于受到生平經歷的影響,海頓的作品大多生活性較強,充滿著人的樸實情感和樂觀觀念,他極少表現人的矛盾和冷漠,總是以一種優雅的態度面對整個世界。他的音樂總是能夠讓人感受到美妙的氣息,不同于其他維也納古典主義作曲家那樣喜歡表現戲劇性的畫面,他無論什么作品都始終保持著與民眾緊密相連的樸實感。
在后世,人們為了紀念海頓這個偉大的音樂家,對他的四重奏都加上了許多的標題,如《皇帝》、《夢境》、《時鐘》等,人們根據海頓音樂風格取了這許許多多的名字,就是為了永久的紀念他。
四、海頓音樂風格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海頓的音樂風格對后人產生了許多的影響,包括知名音樂家莫扎特。海頓和莫扎特屬于忘年之交,他們的相遇仿佛是上天注定,也許兩顆本該心心相惜的心就應當碰撞出音樂的火花,為后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海頓和莫扎特的相遇要從17世紀末期說起,事實上海頓當時已經處于晚年時期。在1781年時期,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和薩爾茨堡大主教關系決裂,來到了維也納開展了自己新的音樂天地。當時的莫扎特29歲,海頓52歲,他們倆年齡相差甚遠,可是卻如同久別重逢的故友相聊甚歡。當時的莫扎特非常欽佩海頓,便親切的拜海頓為教師,甚至將其稱作為自己的父親。海頓也對這位音樂奇才表示非常的看中,兩人一直以來都相互交換自己的音樂見解,在音樂藝術道路上取得了更為偉大的成就。
海頓的音樂作品充滿激昂和雄偉,而莫扎特的音樂帶有強調的情感和抒情氣息,后來他們倆人通過互相影響,音樂創作的互通,在音樂表現上越發顯得成熟。我們可以從海頓的一生中發現,在專制主義的統治之下海頓的人生的悲苦的,他的心情非常壓抑,甚至給朋友的信中都寫到自己作為一個奴隸非常的可悲。在這種極度的精神抑郁之下,他的妻子也沒有給予他任何一絲的關懷,而是只順著從他那里索要撫養費,并帶領一群朋友在家里狂歡,每天吵鬧不休,讓海頓沒有一個純凈的創作環境。后來,在海頓妻子逝世以后,他才結束了這段可悲的婚姻,在這40年里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悲涼,他和妻子并沒有后代,因此在年老時也沒有一個可以訴說的人,更是沒有一個人繼承他的衣缽。盡管如此,但是海頓給世人永遠是帶來溫暖的,他希望用自己的音樂去感動別人,感動整個世界,不要讓更多的人在如同他一樣生活在地獄巾。在海頓最后的時光里,他用清唱劇來消磨時光,在他死后,一顆繁星終將隕落,在維也納的天空里,星空也為他而黯淡。我們終將緬懷這樣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繼承他優良的藝術品質。
五、結束語
海頓的音樂之所以能永世流傳,在于他雖然一生清苦,但是整個人卻充滿著積極的態度,從來沒有向命運屈服過,因此在他的音樂作品中總是樂觀向上,充滿著生命氣息,這也就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們喜愛海頓音樂風格的原因。在后世,海頓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并且莫扎特也深受影響,后來莫扎特說道,因為受到海頓風格的影響,讓他學習到了如何真止的去創作四重奏。貝多芬的交響樂風格也是受到了海頓的極大影響,這些都說明,海頓開創了一個新的音樂時代,值得人民敬仰和崇拜。海頓的音樂風格是質樸的、純凈的,他總是用樂觀的生活態度去消磨苦難,不止是他的音樂精神,更是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永世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