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
【摘要】人,只要嗓音沒有疾病,所有的人都能夠發出聲音與人交流,正是聲音使人們盡情歡呼、歌唱,展示人們極具個性的聲音以此宣泄內心的情感一歌唱。想要在歌唱中擁有美妙的聲音,就必須通過聲音的訓練才可能獲得。人經過全身歌唱器官的協調訓練,獲取到正確的歌唱“呼”“吸”,才會發出動聽的聲音如何才算是一個正確的歌唱“呼吸”?如何在“呼吸”之下保持聲音的珠圓玉潤呢?下面本人就從歌唱最重要的方面——歌唱的呼吸,初步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索分析。
【關鍵詞】歌唱;呼吸;發聲訓練
世界上除了啞巴,所有的人都可以發出聲音,如果想要擁有一種美妙的歌聲,還必須通過聲音的訓練才可能獲得。歌唱是以“人聲”為傳播的媒介,必須通過全身歌唱器官的協調,才會發出好的聲音。人各有志,我們都知道有的人適合唱高音,有的適合低音,所以在訓練巾必須因材施教,加以啟迪,歌聲才會美妙動人。聲樂就是歌唱巾用美好的聲音抒發情感、表述人的喜怒哀樂。縱觀國內外成功的歌唱家們,他們優秀的演唱,都有著優美動聽的聲音,使人聞聽后久久不能忘卻,歌唱家們完美的將聲樂藝術呈現于舞臺,在歌唱表演藝術中,極大限度的表現了音樂作品的高水平的藝術性、思想性的,歌唱家們靠的是自身過硬的歌唱基本功。而歌唱基本功最為重要的功夫又是什么?這就是歌唱呼吸。
人們在歌唱時運用人體內的氣息震動著聲帶,按照所需要的不同的音高,振動聲帶的沖擊力的不同,發出的聲音高低、音色也不同。歌唱訓練步驟很多,呼吸、發聲、語言、肢體配合等等。就目前來說,大家一致的認同歌唱巾最為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掌握歌唱呼吸基本功。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說過: “誰懂得呼吸,誰就會歌唱。”當然,呼吸在歌唱巾它不是獨立存在的。
第一,歌唱中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同的。人們在日常交流中,語氣的大小并不妨礙人們的聽覺,所需要發出音量不必很大聽見即可,因此說話所需要氣息較淺,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傳得很遠。當一個人連續說話,嗓音用時過長,就會感覺聲音疲勞、嘶啞,甚至喉嚨里有灼熱感。原因就在于普通人們說話不需要夸張的呼吸方法和發聲方法,但是一個學過歌唱的人,在平時的說話中,往往會給人一種底氣十足、聲音洪亮的感覺。因此我們說話的呼吸如果與唱歌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唱歌是為了抒發作品的思想情感,展示歌唱者的藝術魅力,歌唱時面對的往往是廣大聽眾,可能在大劇院進行演唱,必須將歌聲傳至每個角落,讓每個聽眾都能聽到。這就要求聲音既要有極強的穿透力,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要有長時間歌唱的能力。歌唱者必須根據歌曲的需要高低強弱有控制地輸送聲音力度、氣息,要做到這些,就這需要很好地歌唱呼吸方法支持。所以有的歌唱家說:“嗓子不是練出來的,練的是氣息的運用”。
第二,歌唱呼吸中的訓練。首先是吸氣。在初始訓練呼吸時,要想象自己處于寂靜的森林巾,去全身心感受大自然發出的芳香聞出它的滋潤、深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甚至至腳底。要用愉悅的心情狀態去吸、輕松自然,不要猛烈吸氣。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窩處,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和臀部則要用力收縮,吸氣時背部的一定要挺立,但是不要身體變為僵硬。要有吸氣向下和向左右擴張之感,當氣吸推向兩側與背后時必須保持在那里,在保持的狀態下再緩緩將氣吐出。吸氣訓練時候需注意,要刻意體會在吸氣時小腹起伏的動作,小腹鼓起則為吸,小腹收縮則為呼。時間長了就可以練成用小腹呼吸、橫膈膜呼吸,而不是用口、鼻呼吸的方法和意念。
其次是呼氣。當我們唱歌吐氣時,應該始終保持吸氣狀態。沈湘教授說過:“歌唱時候,一定要貼著咽壁吸著唱。”就好比我們平時給自行車打足了氣,要保持住他的飽滿度,不能一下跑氣了。這里講的就是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很多大師都說唱歌要屏住呼吸,這就要求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氣息的對抗也就是這個道理。在呼和吸的過程中,整個身體和面部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松的,大師們經常說“下緊上松,里緊外松”,其實就是說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演唱巾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而上面胸部和面部應該是放松的。也可以拿一只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止確的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時間越長越好。
其次是要有氣息支持點。我們都知道支持點也就是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歌唱的這個立足點也就是氣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我們可以試驗一下咳嗽或者大笑時的狀態,動作都是在肚子上,我們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到高音區就會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當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歌唱時便會感到聲音仿佛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這樣就會受到氣息的支持,聲音就會做到強弱自如。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活靈活現。
最后,樂句用氣是不同的。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
呼吸的幾種方法大體為:緩吸緩呼和急吸急呼。緩吸緩呼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采用的方法。發聲時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和臀部向內微收。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松,平穩柔和地進行。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這樣氣息和聲音就會很好的搭配在一起。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急吸急呼是在很短的時問內,我們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并將氣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會經常遇見,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采用“偷氣”的辦法來吸人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
結語:美妙的聲音需要各個歌唱器官的協作,呼吸是歌唱的動力,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要想在唱歌上取得質的飛躍,一定要在呼吸上多加體會和理解。這是作為一個優秀歌者永遠要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