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正面宣傳,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加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這對于我們在新形勢下辦好黨刊,增強黨刊“三力”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面對當前已發生變化的輿論格局和輿論生態,黨刊的創新發展既存在機遇,也面臨挑戰。黨刊要增強影響力、公信力、傳播力,就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建設,在創新理念、實現路徑、強化保障上做文章。
一、創新理念
黨刊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上功不可沒,但“機關化”傾向比較嚴重,大量充斥的就是一些機關化的稿件以及表述上的空話套話,讀者不可能喜歡看。黨刊是要為各級機關工作服務,但服務的內容不能“機關化”。傳媒有傳媒的規律和功能,必須將工作成績、文件、會議精神轉換成媒體語言,進行二次深化。
一是在圍繞中央和中心工作的落實層面,要在“善謀”“善斷”“善為”上下大功夫。“善謀”就是進一步搞好我們的策劃報道、統籌宣傳;“善斷”就是善于發現問題、發現典型、發掘有新聞價值的選題,圍繞中心工作做好的宣傳;“善為”就是把好的策劃和選題通過具有期刊特點的版面設計和表現形式表達、體現出來。
二是在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目標追求上,要努力達到“深入”“深刻”“深遠”。“深入”是深入地思考,深入地采和編,而不是平板化、簡單化地處理;“深刻”就是思想有深度、觀點有深度;“深遠”就是要有自我發展的特色、自我發展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增強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效果。
二、實現路徑
一是從抓實事、抓典型、抓問題“三點一線”抓起,抓出一批好稿件,抓出期刊新氣象。 “三點一線”,就是上面的精神、群眾的關注再加上新聞事實,只有這三點真正成一線時,文章才叫得響,讀者才愛看,才能傳播開;只有“三點一線”含金量高的期刊,才有人讀,才有競爭力,有傳播力,有影響力。抓實事就要抓深度具體事情,抓那些直接反映或折射上面精神的事實。抓典型加強導向。所謂正確的輿論引導,最有效的就是用有說服力的典型來引導人。而真正有價值的典型必須沉下去才能發現,靠記者用艱苦的勞動去挖掘,在深入的采訪中去提煉。抓問題解決問題。抓問題不是簡單地揭露問題,而是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其實就是抓思想,提煉思想。文章的生命力是靠思想性來延伸的。記者要讓自己的作品有競爭力、有生命力,就要努力使自己抓的典型既要具有真實性,又含有深刻的思想。
二是要改進傳播方式和手段,在“精”“深”“透”和“短、新、活”上下功夫。倡導清新樸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的文風,以小見大,深入淺出,讓群眾感到刊物的宣傳工作可親可近、可學好用;用群眾熟悉的語言闡釋黨的理論觀點和政策要義,把專家的文章通俗化,讓群眾讀得懂看得明白。同時在全媒體時代,我們要高度重視刊物的設計裝幀,樹立宣傳品也是“藝術品”的新理念,在版式、欄目、封面、廣告的設計上注入新元素,打造黨刊新形象,讓我們的刊物更接地氣,好看、好學、好用。去年,《實踐》雜志三個版從版面內容和欄目設計上都有較大調整,如黨教版以形式多樣豐富的欄目制取代了過去的版塊制,欄目設計上既貼近中心工作,也貼近基層實際,刊物煥然一新,讀者反響熱烈。
三是要圍繞自治區黨委的重點工作和重大舉措,精心策劃一些更具針對性、時效性的欄目,發揮黨刊宣傳的推進力。要把握大局大勢精心策劃;要緊扣黨和政府關心的問題策劃;要貼近廣大百姓關注的話題策劃;要結合主題宣傳、典型宣傳策劃;要注重關乎民生的策劃。無論是專題策劃、系列策劃還是特別策劃,都要有創意、有高度、有深度,力求產生規模效應。去年下半年,內蒙古《實踐》雜志圍繞自治區中心工作和宣傳工作要求,以“增刊”的方式全景式集中展示自治區縣域經濟和非公經濟發展的研究成果、經驗做法和實踐成效,以推進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實施,就是一次成功的特別策劃。
四是同網絡有機結合,增強傳播效果。進入全媒體時代,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輿論引導格局發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黨刊要想在多元化的輿論環境中繼續發揮主流作用,就必須主動適應新傳媒的發展,構筑數字平臺,使數字傳媒的即時傳達與紙質刊物的深度解讀有機結合。要加快刊網一體化建設,盡快形成“刊網互動”,實現優勢互補。近年來,實踐雜志社實行“刊網互動”以及同國內第三方電子閱讀平臺的合作,有效拓展了三個版內容在電子閱讀平臺上的傳播。但基本上還處于簡單化、淺層次,需要進一步豐富內容、增加信息量、擴大與多種媒體的互動與信息共享,從而逐步增強自身的影響力。
(作者單位:實踐雜志社)
編輯: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