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闌珊,新綠漸濃,行進在春風拂面、野花遍布的故園,我心中卻不時地回響起:“春風暖,春日長,春山蒼蒼春水漾。春蔭蔭,春濃濃,滿園春色散春香。”這縈繞靈魂的,兒時與小伙伴在故鄉的田野中剜野菜時哼唱的歌謠。
那杏花綻放,桃花含笑的陽春三月天,家鄉的田疇就會生長出各種味美誘人的野菜。諸如:薺菜、茼篙、苜蓿、茴香、蕨菜、小蒜、香椿等等。這些野菜在老家隴東黃土塬上,都是極普遍極尋常之物,除香椿是生長在一種叫紅椿的樹上之外,其余就各自散生在田間地頭、阡陌塬畔、宅前屋后的地垅里,而且都是在未開花前采擷其嫩芽烹調。其味純美地道,別具一番難以忘懷的風味。
在兒時的印象感知中,春天并非那滿眼望去的無垠綠色,也不是那滿山遍野爛漫的花朵;春天,是鼻翼里飄進的野菜的清香,是留存跳躍在舌尖上永不散去的香,是可以放進嘴里咀嚼的春天的味道。
鄉人們說:“農歷三月三,地菜賽靈丹。”地菜其實就是薺菜,這種野菜大多都生長在麥地里,開極細小的白花,沒開花前采摘嫩芽可炒了吃,也可包餃子或包子吃,很是鮮美。苜蓿菜可做苜蓿面條、苜蓿粑粑或菜湯,再放些肉臊子更是美味無比。茼篙、茴香、蕨菜、小蒜、香椿皆可炒著吃,亦可油炸或涼拌。而香椿的做法和吃法就特別豐富又極具特色了,可以油潑涼拌、油炸、爆炒,香椿炒雞蛋更是母親最拿手的、也是我最愛吃的一道美味佳肴。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即香椿樹的嫩芽兒。在故鄉隴東就有“房前一棵椿,吃菜春不斷”的說法,我家院門前就有一棵高約二丈余的香椿樹。
每年初春時節,香椿樹芽萌生約兩三寸長,是采擷的最佳期,一過三月份就變老變澀無法享用了,故香椿是春季不可錯過的時令美食。每當采摘時節,母親令我用長竹竿在樹上敲打,左鄰右舍便會聚在我家討一把香椿,爾后臉上掛著滿足的微笑離去。此時,也是我最快樂幸福的時候,因為我又可以享受到母親那雙巧手做出的香椿菜了。香椿菜不僅使味蕾生香,也是極具營養價值的、讓眾多美食行家都贊不絕口的時鮮佳肴。如今住在城市,野菜倒變成了奢侈品。花高價從菜販手中買來一些人工野菜,又匱乏新鮮勁,何來什么天然趣味呢?令你窮盡味覺,也難以找回那種野地里自然生長的,自足時鮮的,帶著春的氣息,散發著春的清香的味道。
也許在大多數人眼里,春天的味道是溫暖的陽光、沁人心脾的花香。
然而在我這個游子的心靈深處,春天的味道,則是跳躍在味蕾之上的新鮮,更是記憶中難以抹去地故鄉的泥土氣息所散發的芬芳,感覺是把整個春天吃進肚子里的舒暢之美。那是因為春天的味道,烙印著我對親情和故鄉的無限眷戀。(甘肅 樊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