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眾籌
要說互聯網+帶給影視行業最直觀的變化,第一個被想到的應該就是電影眾籌。眾籌,這個誕生于科技行業的模式,初衷是為了幫助有想法的創業者募集資金,完成創業項目;同時,也幫助有需求的消費者,支持心儀產品。也不知道是誰腦洞大開,將它引入到了影視行業。
去年3月,阿里巴巴低調上線了前文提到的娛樂寶,用戶只要出資100元即可投資電影,還能賺錢(預期年化收益7%)。電影眾籌的概念隨著當時余額寶的超高熱度,迅速在用戶中得以傳播。此外,娛樂寶用戶還可獲得劇組探班、親臨明星見面會等福利,對粉絲有很大的吸引力。

半年后百度也聯手中影股、中信信托和北京德恒成立了“百發有戲”的平臺。一時間,眾籌在影視行業中儼然成為了一股新的推動力量,受到了影視界和科技界的歡迎。事實上,眾籌模式給影視行業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
娛樂寶相關負責人就曾向媒體表示表示,對電影制作方而言,娛樂寶不僅可以帶來資金保障,還可以幫助征集最真實的用戶聲音。由此,還可以通過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創作。此外,電影眾籌也還具備粉絲經濟的意味,粉絲們投資他們喜歡的電影,也同時是對電影本身的一種宣傳。
不過,電影眾籌目前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呈現出了高開低走的態勢。計劃融資9 200萬人民幣的娛樂寶二期上線不到100小時,92萬份就告售罄。百發有戲一期一經推出同樣被瘋搶,僅兩分鐘意向認購就達到了1 500萬。然而,娛樂寶二期中的《魁拔Ⅲ》盡管眾籌時門庭若市,但其實際票房卻并不如人意。類似的,還有百發有戲的項目《黃金時代》,百發有戲大數據預測《黃金時代》總票房預計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然而最終僅收獲票房5 000萬元人民幣左右。
可以看出,初嘗眾籌滋味的影視行業,還并未從中嘗到甜頭。我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由于目前相關的準備工作還并未就緒,比如大數據模型還并不完善,以及用戶對于電影眾籌的理解不夠等原因造成。相對于營銷,現階段的眾籌模式應該更適合那些確實囊中羞澀的獨立、小眾電影人,通過粉絲眾籌支持的方式,幫助他們完成作品。這在以前,真是不可想象的。
全新的互動方式
不僅僅是幫助電影人,互聯網+也正在對于影視作品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方式進行重構。
在電視盒子剛剛問世之時,曾有人開玩笑說,要是用天貓魔盒看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時,屏幕的下方可以提供一連串的二維碼,掃一掃可以直達各個角色的天貓同款服飾。玩笑歸玩笑,但是這種想法目前已經沒有技術壁壘,只是需要找到一種不那么生硬的交互方式罷了!目前,天貓和其贊助的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已經有類似的合作。
如果說這種基于深度植入廣告的互動模式,還有些浮于表面的話,那已經受到關注的內容互動則更有意思。外部條件也在不斷完善和形成,VR眼鏡等設備的興起,觀影已經開始成為一種很私人的行為。那么,電影能否也基于此進行私人定制呢?嗯嗯,條件已經逐漸成熟。在互動電影中,導演只負責開頭,而主角一系列的關鍵決定則可以有觀影者自己決定,最終完成一部用戶專屬的電影。
上述互動基于內容,而有的互動方式則還可以跨越地域。比如,演唱會或體育直播。去年8月,屢搶頭條失敗的汪峰老師在北京鳥巢的“峰暴來臨”演唱會,讓他成功在科技圈搶得頭條。這是國內第一場采用“現場演出+付費直播”的O2O模式的演唱會,由樂視操刀網絡直播。樂視公布的數據顯示,演唱會當天成功售出48 000張電子門票,在線觀看人數則超過100 000人。據統計,截至8月4日24:00轉播全部結束,共產生了超過75 000次門票購買。

演唱會在線直播一方面是解決了很多歌迷因地理原因無法到場,另一方面其超低的價格也充滿吸引力。據悉,此次演唱會樂視采用了20臺4K攝影機,搭配杜比5.1環繞聲效,更重要的是門票價格僅為30元。樂視預計,今年的演唱會直播場次將達到300場??瓷涎莩獣辈サ牟恢皇菢芬暎壳啊厄v訊視頻》也直播了超過30場演唱會。
在線視頻廠商抓住了演唱會,小米則玩起了體育賽事直播。6月25日晚,小米公司內容運營和投資副總裁陳彤發布微博稱:“就在剛才,小米電視和盒子成功地試驗播出了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北京國安對廣州恒大隊比賽直播視頻。這標志著小米OTT大屏產品正式躋身體育視頻直播陣營?!?/p>
演唱會和體育賽事直播,改變的不僅僅是用戶的觀看方式,還有參與方式。通過彈幕的形式進行交流,將直接影響到直播內容。在張惠妹的演唱會直播過程中,歌手便應線上粉絲要求臨時改變了曲目。騰訊視頻總編輯王娟認為:“這樣的偶然事件可以激起更多的互動方式,發掘更大的盈利空間。于是網站對產品開發了訂座位、粉絲創意變換道具等全新互動模式?!?/p>
實際上,除了電影眾籌和演唱會付費直播等玩法,互聯網企業還有其他不少新鮮的玩法。比如,此前推出的樂視超級電視和上半年發布的樂視超級手機,只要每購買一年490元樂視視頻的服務費,超級手機硬件價格就減少300元,直至0元購機。這種定價策略一方面,增加了樂視超級手機的價格競爭力,另一個方面也為視頻內容販賣找到了一種新的包裝方式。

從短線經營到長線思維
對于傳統影視公司來說,每一部影視作品都是一個獨立的項目。從劇本創作到獲得投資,然后確定導演選角排成內容成品,最終發行上映,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一旦項目結束,投資人、制作方和發行方都毫無疑問想要從前期投入中獲得回報。盡管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要走完這個流程大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但這仍只算是短線操作。
而對于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來說,一部電影的完整周期并不算長,他們幾乎不會考慮在項目的頭一年便獲得盈利,甚至有觀點認為這樣的項目并不具備很高的投資價值。放長線釣大魚,成為了科技圈內的通行做法。因此,我們看到了運營20年仍未盈利的亞馬遜仍然是華爾街投資人的心頭好,國內的打車、外賣各種補貼大戰綿延不絕。
試想,讓互聯網人來做影視,用長線思維來做一個影視作品項目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首先,邀請最知名的網絡小說作家為電影創作原創小說,召開盛大發布會并開始免費在各大平臺連載,收集網友反饋。小說成型后,再改編成網絡劇集上線,接著網絡選角兒拍攝成大電影。待各種互聯網營銷,以及電影上映之后,再發行相關IP的游戲產品,進行IP的再次利用。同時,開工建設相關的主題樂園,并開賣相關的文化周邊產品。根據市場的反饋,決定是否開拍相關續集……,周而復始。
這種長線思維的方式,顛覆了之前電影項目的單一盈利模式,將一個IP進行綜合利用(前文所說的騰訊電影+就有點這個意思),最終成為一種品牌。盡管有些腦洞大開,但是類似的事情的確已經在上演了,并有風行的趨勢。無論是國內的《秦時明月》,還是國外的《憤怒的小鳥》都已經有類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