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沒有人是傻子
我們知道,除非是像老干媽這樣的企業,只要你到了一定體量,難免就會有一堆券商忽悠你去上市。一旦上了市,你就不是為你自己打工,而是為無數投資者們打工—你看馬云前段時間還在后悔不迭,說自己不該讓阿里巴巴上市,然而如今再想跑,以阿里巴巴的體量已經沒有回頭路了。而投資者最想要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一個會折騰的公司。會折騰了,股價才能有高低起伏,他們才能從中漁利。就算是沒想買空賣空,對于普通的小股民來說,甭管自己看不看得懂,也希望你的公司能多弄出點動靜來,別總是像一潭死水一樣。
既然有了這個市場需求,自然就會有人來滿足。對于那些上市公司自己來說,玩營銷、惡炒一把自己的產品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對于絕大部分上市公司而言,他們還沒有厚臉皮到像人人網一樣,哪個概念紅就去炒哪個概念,再批發制作各種“胡蘿卜”,把投資人這頭驢拉得跟著他瞎轉悠。但是自己為自己的公司發個聲音,那總是可以,而且廉價的吧?于是,雖然外在看來,這就是傻子在充大款撒錢給營銷公司,但是誰是誰眼中的傻子,這還真不好說。
除了為了自己的股價之外,營銷自然還是為了自己產品的銷量。普通消費者沒有投資者那么難纏,得到的信息也不到位,很有可能就被幾個大餅,幾個大V給忽悠過去。別人說Uber司機都是強奸犯,那就都是強奸犯;你說《神州專車》安全,那你們的司機就真比Uber少了點性沖動。再拉上幾個明星舉一下牌子,明星腦殘粉們也跟著一起信了。甭管外界噴得再多,自己主要面對的客戶已經抓住了。
你看,人家壓根不在乎你的態度、你的看法,因為你本來就不是他們的潛在客戶。就跟張悟本忽悠的就是喜歡在家做做冰鎮綠豆湯的中老年一樣,能一眼看出其中貓膩的現代年輕人,有幾個愿意自己動手做綠豆湯喝?就算是覺得有貓膩,也會有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反正綠豆也不貴又沒毒”的心態,把綠豆給買了。結果不會給自己找代言人的“紅豆”們,就只能看著自己的對手在那里吃香喝辣了。
快餐文化,看客“健忘”
市場熱衷于營銷的另外一個原因,就在于這是一個快餐時代,你靠產品本身細水長流,那估計還沒有“長流”起來,細水就已經斷完了。市場以及你,需要的就是熱鬧,而且是持續性的、花樣百出的熱鬧,不能一招鮮吃遍天。
這也別怪人家企業事多,實在是整個市場環境就是這么要求的。你看娛樂圈里的那些熱鬧,今天詐捐了、明天出軌了、后天被拍艷照了、大后天自己的基金會賬目不清了。哪一次不是熱熱鬧鬧開場,結果火了沒幾天就偃旗息鼓,又有多少次,當事人出來哭了幾句,三分道歉六分否認還有一分在罵娘,結果事情過去了,該拿獎的還在拿獎,該做道德楷模的還在做道德楷模,該夫妻恩愛的還在讓人相信愛情。事情鬧再大,等過去了大家也就忘記了。而很顯然,在互聯網領域,從小蝦米到大佬,也都向娛樂圈取過經了,天大地大聲音最大,人丑家丑沒錢最丑,不就是鬧么?那就上吧!
于是乎,整個互聯網圈就變得突然熱鬧了起來。別看別人老說營銷成本高,但實際上相對于其帶來的利益本身,這營銷成本實在太低了。《夢幻西游》手游業內瘋傳營銷成本為7 000萬元人民幣,但是你看人家都霸榜了多久了?別說擠進億元俱樂部,現在iOS暢銷排行榜第二位的位置經常會變,但是它是根本沒啥變化,還讓網易從“未拿過全球iOS收入排行榜前十位置”的小醬油,變成了最高排名第四的業內大佬。還有你看以前奇虎360和騰訊撕逼,有多少人被忽悠著“咱們要支持360,抵制騰訊”,而去下載《360安全衛士》(他們才不會傻到卸載QQ呢,那么支持奇虎360的唯一手段就是下載使用了,至于事后能不能想卸載就卸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什么好的壞的腥的臭的,都往自己懷里扒拉吧,準沒錯。
也許有人要問了,你正能量營銷能給市場帶來正面反饋沒有錯,你自己給自己背鍋,市場也買你賬?事實證明,人呢,真是賤出來的,的確如此。
你看從《富春山居圖》到《道士下山》,多爛啊!影響人家票房破億元了么?不止如此,還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看它有多爛。你看之前的“情懷6”(《仙劍奇俠傳6》),網上的沒胳膊圖、魚雷照,還有知名的“泰坦隕落”的諢號,這都已經滿天飛了吧?你說買家全部聾了啞了瞎了沒看到?這當然不可能。人家做不出最好,就要挑戰最爛,把名聲揚出去了,下次再賣情懷,市場還是會認可的。畢竟人們記得的總是那份美好的初戀,至于后來初戀變成什么模樣了,別人在受到刺激之后,就會選擇性遺忘了。所以您別擔心,如果有“情懷7”,市場還是會買賬的。
這些領域必有一撕
互聯網業內的互相互噴炒作,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接下來就看哪邊能夠玩出新意來了。而從目前來看,移動醫療和可穿戴設備領域,恐怕是互聯網行業口水互噴的下兩個重鎮。
咱們先說移動醫療設備。這一領域到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像iPhone這樣的重量級產品出現,領域內群龍無首。不要說市場和產品了,就連消費者群體也是一片混沌—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中老年疾病也開始有了年輕化趨勢。市場在擴大,但是產品卻五花八門沒什么權威性。想要讓自己在一堆競爭對手之中脫穎而出?炒話題是一招。
在體量差不多,大家也暫時沒擺出大作死派頭時,撕一下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搞不好就撕出了一個業內老大哥來了呢?更何況移動醫療領域是個高新科技領域,“高新科技”聽起來高大上,但也正是因為外界對其有一種神秘感存在,絕大部分消費者專業不在這上面,對于企業丟出來的專有名詞沒有認知,所以很容易就被忽悠過去。也就是說,雖然這逼是撕給消費者看的,但是話語權其實全部掌握在企業手里,就看企業怎么忽悠了。這個適合撕逼的環境,開撕就是遲早的事情。
再看可穿戴設備領域,這些年蘋果、谷歌和微軟都在做,但是大佬們的入局帶來的不是整個行業的大發展。相反,大佬們自己的產品要么把自己的粉絲騙了一圈之后就歸于沉寂,要么連大佬自己都承認失敗,要么就是還沒見到真家伙。總而言之,大佬入局了,但是沒有拿出能讓對手和市場信服的產品。怎么辦?撕吧!
要是真有這么一個能讓市場眼前一亮的重磅級產品出現,這一幕無疑又會重現,屆時大佬們會由著小嘍啰們借機上位?所以這一領域,大佬們互相之間要撕,大佬和小嘍啰們還得撕,貴圈將亂,看來是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