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
大張旗鼓寓意何為?
最早的有記錄的游戲慈善公益始于1981年1月2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波茨敦市的“金礦”街機廳,5位年輕玩家為了給不幸去世的朋友募集墓碑費用,連續玩了5天《小行星》游戲。時至今日,國外的游戲公益行為也屢見不鮮,多年以來,國外的很多游戲企業、專業人士和游戲玩家都在通過各種途徑為游戲“正名”,投身慈善公益事業便是其中一種最“陽光”的方式。反觀國內游戲圈的游戲公益卻要比國外來得低調得多,少有聲勢浩大的游戲公益新聞出現,國內游戲人對于此還是抱著敬畏低調的態度,盡著游戲人自己的一份公益心。
然而近日在《龍槍覺醒》的新游發布會上,游久和巨人卻高調地宣布將這款手游將會投身公益。兩家游戲公司有這份做公益的魄力還是十分值得贊許的,然而選擇在新游發布會的現場宣布這樣的公益項目,就讓人有些其他想法了。在這樣一個新游發布會上談公益,那么后面的新游本身已經不重要了,接下來的媒體報道也多會以手游公益的觀點報道。不得不說這樣的一場新游發布會上更像是一場拿公益作為噱頭的炒作大會。
做公益本來就是個技術活
相比游戲圈內對于公益的低調,《龍槍覺醒》的高調引來眾多圈內圈外人的關注,當然人們更關注的是游戲公益本身,而對于新發布的游戲卻少有人提及。如果以新游發布會的角度來看到這場發布會,那無疑是失敗的,但如果看待成一場營銷宣傳發布會,卻是成功的。對于《龍槍覺醒》而言,接下來除了要面臨公司的業績審查之外,還會受到公眾媒體對于其公益承諾的監督,稍有一些關于游戲運營的負面新聞,或許就會被各大媒體放大并被扯到其相關的公益項目上,對于《龍槍覺醒》而言這其實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從《龍槍覺醒》的例子我們也可以想到為何國內游戲人對于公益事業這么低調,畢竟就目前而言,公益一詞太過敏感,它屬于一個社會話題。在游戲與公益結合的同時除了會帶來全社會的關注外,還會受到全社會的監督,為此游戲公司可能需要抽出人員來專門負責相關的公益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或許還會受到社會相關輿論的壓力,要求游戲公司公開相關公益項目的收入、支出以及項目規劃等信息,然而公開數據對于目前國內的游戲公司而言負擔可不小。如今除了少數上市的游戲公司會定期公布財報之外,其他游戲公司的內部數據是絕對不會向外流出的,更別提主動公開了。這里需要背負的社會監督和責任,對于目前的游戲公司來說太重。
如果說運氣不好,在運營的游戲公益項目中出現了事故,又或者說只是打著公益的幌子炒作,那么事態就變得嚴重了。為此整個游戲項目,乃至整個游戲公司的社會公信力都會降至冰點,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拿公益來說事,實在是弊大于利,難怪國內游戲人少有以公司或游戲的名義行事公益項目。
做公益是一份態度
在端游時代,也不乏國內游戲公司以游戲的名義發起公益活動,而到了手游時代,類似的活動的確不如當時普遍,這或許與手游的生命周期短也有一定關系。因為手游生命周期短,一款手游可能不到半年就“死”掉了,然而這款手游若是有進行相關的公益項目的話,這個公益項目并不能因為游戲運營的情況說停就停。所以手游公司可能會在一款手游已經“死”掉的情況下,還要繼續虧錢做公益,這是很多向“錢”看的公司不愿意做的。
但話說回來,社會公益其實非常需要游戲人的一份力量,游戲本是傳播快樂的事業,與公益事業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希望游戲圈的公益項目不是刮陣風,大家熱鬧熱鬧就完事了,而是持之以恒拿出該有的態度,做出成績后再拿公益一詞來說事。其實公益事業本不需要大張旗鼓的搞發布會和開慈善晚宴,就如同鍛煉身體一樣講究的是持之以恒,不是吸引了眼球之后就不再作為。當公益淪為一場秀,與其說是做公益,不如說是打著公益的旗號炒作。
結束語
現在國內大多數的游戲公司太過浮躁,眼中只看得到留存、流水和新增玩家數等數據,玩家也漸漸將游戲公司視為了唯利是圖的一群人。通過做公益的方式確實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讓玩家更有認同感,但玩砸了可就是適得其反。如果現在的游戲公司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公益的話,還是拿出態度把游戲先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