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凌晨一點。
盡管已經睡意朦朧,但我和很多人一樣,仍守在電腦前—一年一度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即將開幕,大家都渴望臺上的庫克能祛除我們的倦乏。然而,整場發布會卻顯得平淡而冗長—總時長為144分鐘,比去年多出了整整半小時。加上一些國人似懂非懂的美文化段子穿插其中,相信在“One more thing”Apple Music到來之時,很多大洋這邊的人已經被催眠入夢。
不過,我并非是要吐槽WWDC 2015,至少在第二天認真回顧了這次大會之后,我放棄了吐槽的想法。可以看出,在“冒進”了數載的蘋果,在今年選擇“慢”下來。
從擬物到扁平,從帶魚屏到Plus,再從Touch ID到Apple Pay,蘋果這幾年正在瘋狂地向前邁進。但伴隨這種快節奏而來的,則是品質的下降。iOS7和iOS8一直被“不穩定”的吐槽所困擾,為此蘋果不得不破例發行公開測試版。iPhone Plus易彎、夾頭發與白帶易染色等問題,也僅僅是風頭剛過。至于Apple Pay,在這次大會之前,仍然僅是美國特供。就連我周圍一個資深媒體人(果粉)在拿到iPhone 6之后,也不得不感嘆:“如今的蘋果,似乎真的少了幾分匠氣。”
蘋果需要慢下來,把iOS做得更扎實,為Apple Watch多催生些APP。因此,我們在WWDC 2015上看到了專注修煉內功、增強易用性的iOS9,看到了Watch OS 2(其實應該叫做Watch OS 1.0正式版),還看到了開源的編程語言Swift 和全新的開發工具Xcode 7。
WWDC 2015確實平淡,以至于天才小熊貓都沒能寫成微博段子,但這其實是蘋果長跑途中的一次調整和蓄力。自己掌控節奏的蘋果,選擇為躍進補課。這雖不能“大快所有人心”,但長遠看也的確算“大好事”。那些一味追著市場節奏、元器件參數和固件版本號的廠商,接下來也會選擇慢些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