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停歇的IP亂戰
都說2014年是手游IP元年,但是這并不代表進入了2015年,IP就變得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因為2014年狂熱的IP圈地運動,一大批優質IP被相繼圈走,剩下來的IP只要質量還過得去,就會被手游開發商相中迅速拿下。一方面,不少手游開發商開始拿出自己的壓箱底IP,直接參與市場競爭,而在另外一邊,2014年被許多手游開發商所拿下的優秀IP,開始陸續問世。
所以,2014年的IP之戰,其實已經被延續到了2015年之中,并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2014年更為殘酷—2015年可以直接檢驗出一個IP的含金量,以及相關作品和其背后的手游開發商的水平。而這也給2014年營造起的IP泡沫打了一劑強力的清醒針—那些動輒對外宣布花費百萬元人民幣購買的IP,真正能夠為手游開發商帶來實在利益的少之又少。而這種現象并不會給火熱的IP市場潑一盆冷水,恰恰相反,在經過了實戰的考驗之后,未來手游開發商會更有針對性理性地選擇IP,而不是“花錢拿了就跑”。
卡牌不再是絕對主角
2015年的手游市場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卡牌手游突然變得沒有以前吃香了。以截止到6月7日的中國內地APP Store暢銷排行榜為例,昔日占據了各大榜單半壁江山的卡牌手游,如今只剩下了排頭兵《我叫MT2》和《刀塔傳奇》在獨立支撐。老人雖然看起來依舊老當益壯,但是昔日火熱的卡牌手游市場如今卻死的死逃的逃,未免讓人感到有些物是人非。而取而代之的則是大量RPG手游的崛起,要知道和其他可以隨意刷榜的榜單不同,暢銷排行榜直接反映出了一款手游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玩家的消費情況。很顯然,人們更樂于將錢砸到RPG之中,而不是卡牌手游之中。
另外根據mGameTracker基于中國各大手游發行平臺榜單監測數據統計,卡牌手游在市場中所占的比重,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網游Top50中有36%都是卡牌手游下滑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時的22%。這一數據似乎預示著卡牌手游開始走向了窮途末路。
與之對應的是,三消游戲也開始展露出自己的強勢一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三消游戲一直被認為是無法讓玩家產生消費欲望的休閑游戲。雖然很多手游開發商都會推出幾款三消游戲來試水市場,但是誰也沒有把它當真。但在《開心消消樂》和《天天愛消除》兩款游戲崛起之后,人們似乎在一夜之間發現三消游戲賣賣道具,賣賣體力,也能夠在不知不覺間讓玩家痛快地掏出自己的腰包來—而且相對于其他手游,不少玩家在消費三消游戲時保持著“淺嘗即止”的態度,所以往往每次消費數目不大,但頻率很高。
最后我們可以看到,像《天天酷跑》這樣的老牌跑酷游戲依舊有強大的生命力。和三消游戲一樣,跑酷游戲也曾經被認為是一個玩家雖然比較多,但消費點少,而且很容易讓玩家產生厭倦心理的游戲,但憑借著強大的平臺效應以及自身的游戲素質,《天天酷跑》還是呈現出了極高的生命力。考慮到跑酷類游戲本身玩法非常多變且易被模仿,未來也會出現像《開心消消樂》之于《天天愛消除》、《我叫MT2》之于《刀塔傳奇》這樣的跑酷類手游,打破騰訊的壟斷地位。
說好的重度網游呢?
2015年,重度網絡手游開始在整個市場上嶄露頭角,像《夢幻西游》手游已經在APP Store暢銷排行榜首位位置霸榜了整整兩個多月,而且從目前來看還沒有要停止的跡象。這讓很多人都在想,說了好久的重度手游的春天,真的要到來了嗎?
也許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如果跳脫《夢幻西游》手游這個“BUG產物”,那么排在暢銷排行榜前10的手游中,只有玩法上和《夢幻西游》手游相似的《神武》,還有一星率極高的《全民奇跡》兩個碩果僅存的重度手游上,以及一個騰訊的《全民突擊》勉強能算重度手游,其余的全部是清一色的休閑游戲。
如果以上的事實相對于過去重度手游全軍覆沒來說,似乎已經有了一些進步,那么不妨來看看另外一些事吧—絕大部分的重度手游雖然在推出伊始能夠憑借著IP、開發商和渠道商不遺余力地宣傳而迅速爬榜。可一旦宣傳期過去,其滑落速度也遠遠超過了其他類型的手游。比如《亂斗西游》,一個月前網易還在慶祝它在暢銷排行榜上拿到了第二的位置,結果現在已經掉到了27名—這在暢銷排行榜這個相對穩定的榜單中,是一個很大的退步。從整個排行榜曲線圖來看,它就是依靠著一次次的更新來強行救市收割羊毛,而市場對此行為的熱情正在快速降低之中。再比如《魔天記》這個作品,在被拱上了最高暢銷排行榜第十七名的位置之后,迅速被擠下了整個排行榜,甚至官方將其從收費下載游戲改為免費游戲,依舊沒有挽回頹勢。而其下榜時間,可以說和整個游戲的宣傳周期結束時間幾乎完全吻合,這就是很典型的“重度手游不燒錢了就立刻死”現象。
從這幾個游戲的市場表現來看,談“2015是重度手游的春天”還為時過早,重度手游還能走多遠?關鍵還要看下半年。
HTML5死在沙灘上
去年,一款名為《圍住神經貓》的HTML5的游戲在朋友圈中大紅大紫,讓不少一直都看好這一類型游戲的開發商大為振奮。但是在接下來的2015年中,HTML5游戲的發展就讓人有些失望了。
新浪微博前一段時間推出的《愚公移山》,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行情一路大好,新浪也宣稱它的月流水成功突破了百萬元人民幣。但實際上根據筆者親身試驗,在充值36元人民幣之后,游戲充值榜的排名就達到了全榜4 000+名(最高時排名為3 000+)很顯然,這個排名已經多多少少能夠看出來實際上《愚公移山》的成績并沒有新浪對外宣布的那么好—在其他手游動不動就在高調宣布自己已經拿到了億元人民幣的月流水時,一個HTML5游戲還在為自己的百萬元人民幣月流水“放衛星”,并為之沾沾自喜,這其實已經非常直白地反映出了HTML5游戲如今的尷尬處境。而2015年開年至今,依舊沒有一款游戲,看起來有希望打破這種怪圈。
老游戲留存率高
最后,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姜還是老的辣:那些老游戲們的留存率依舊很高,甚至有“吃老本”的嫌疑。根據艾瑞移動游戲市場監測產品mGameTracker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單機游戲Top50中,有22款游戲時隔一年,仍然擠進了2015年第一季度的Top50,留存率竟高達44%—這些游戲包括《植物大戰僵尸2》、《保衛蘿卜》、《保衛蘿卜2》和《神廟逃亡2》等。
這主要是因為單機游戲呈現高覆蓋、高粘性與高留存的特點,同時單機游戲中的經典游戲多,很多產品是續作,用戶口碑及知名度都較高,反而會形成具有市場價值的IP。而對于中國玩家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游戲尤其是單機游戲,收費相對來說比較友善,而且可玩性比較高。對于免費和付費玩家來說,游戲壓力都比較低,這讓很多玩家愿意在下載之后把它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