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華
蘋果在華撈金,谷歌眼紅
自2010年搜索業務高調撤出中國市場后,谷歌意識到中國市場的規模并不能被忽視。在看到蘋果應用商店在中國瘋狂掘金后,谷歌按捺不住高傲的心,也想要在中國市場分食一杯羹。但在各大應用商店割據為戰的情況下,谷歌Play這個遲到者還能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似的競爭嗎?
對于谷歌而言,痛失中國搜索市場已經是一個無法言表的痛。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高速增長的兩年,谷歌Play經常被國產手機品牌無情的“刪除”掉,這一直讓谷歌耿耿于懷。要知道,在龐大用戶量的支撐下,谷歌Play在全球市場正成為谷歌第二大收入源,僅次于廣告業務。據花旗集團預測,2013~2017年,谷歌Play的年收入將從13億美元增至52億美元。盡管如此,與蘋果App Store的收入規模相比,這個規模仍顯得非常單薄。蘋果201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App Store收入達到49.96億美元。
尤其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受益于大屏iPhone在中國市場的熱賣,App Store中國市場的下載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下載量最高的國家,收入也排在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這讓谷歌意識到手機應用商店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機。要知道從數量上來講,Android手機在中國市場的用戶規模,是蘋果的數倍。但谷歌Play在國內的收入為零,這一危機如何破局,是困擾谷歌的一道難題。
中國市場,本是谷歌的機會
據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0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只有3 500萬臺,但2014年這一數字超過了3.9億,4年時間增長10倍。其中,Android手機約3.49億部,在全球占比33.5%。按照一部手機每年消費100元的話,國內手機應用商店的市場規模完全可以與蘋果App Store媲美。
或許很多人認為,開源的Android會成為手機應用商店盈利的一個障礙。事實上,開源和免費并非是影響手機應用商店盈利的絆腳石。據前小米副總裁黎萬強透露,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億的小米,2014年軟件單月收入突破2億元人民幣。而諸如《360手機助手》和《百度應用商店》這樣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也已經可以通過預裝來實現盈利。
盡管Android的手機應用商店,與蘋果的App Store在玩法上還是有很大區別,但無論哪一種玩法,在國內市場都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正因于此,BAT三大巨頭都分別在此卡位。手機廠商和運營商意識到了手機應用商店的商機后,也分別布局。試想,谷歌怎么肯放過這一大好機遇呢?
遺憾是的,谷歌Play目前并不具備進入中國市場的資格。面對國內手機應用市場這一座金礦,如何快速入華將是擺在谷歌面前的頭等大事。
中國市場,已無谷歌Play之位
自從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之后,產品使用體驗差成為了其代名詞。對于谷歌Play入華來說,政策并非最大難關。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打破《91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應用寶》以及各手機品牌應用商店的市場壟斷地位。
國內行業第三方機構發布的《2014年中國手機應用商店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第三方手機應用商店未來市場格局已漸趨穩定,《360手機助手》、《應用寶》、《百度應用商店》(原來的《91手機助手》)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除了這些主流的手機應用商店外,華為、小米和聯想等國產手機廠商也在搭建自己的應用商店。廠家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統,內置了自己的應用商店,這使得其市場份額在銷量的攀升下穩步提升。按照小米此前公布的數據,小米去年智能手機銷量為8 000萬,MIUI用戶破億,小米手機應用商店的用戶已經突破了1億。
華為手機去年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也在8000萬左右,其手機應用商店用戶規模也輕松破億。考慮到重合率的問題,華為和小米兩大手機品牌的用戶規模突破2億是不成問題的。再加上《360手機助手》和《百度應用商店》,國內手機應用商店市場幾乎被手機廠商、百度和360這幾家壟斷。
雖然如今谷歌Play還未拿到入華通行證,但谷歌已經試圖通過補貼來打破手機應用商店現有的格局。為了刺激用戶增長,谷歌為每部手機提供約1美元的補貼。按照小米的規模,每年小米將會增加4~5億元人民幣的營收。不過,那些野心勃勃得國產手機廠商們真的會買賬么?
總之,失去了天時、地利和人和的谷歌Play想在國內手機應用商店分得一杯羹是很難的,在國內手機應用商店市場掀起波瀾更像是天方夜譚。或許谷歌出臺補貼手機廠商的政策,短時間內能夠吸引一些合作伙伴,但這種燒錢的模式也很難打破國內手機應用商店的壟斷格局。本土化問題不解決,再多的錢也燒不出谷歌Play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