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臻
【摘要】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當音樂傳播技術發展到電子和網絡傳播,隨著電視、VCD、拉卡OK的普及,廣告音樂、背景音樂廣泛的運用,音樂藝術空前繁榮,音樂的實用、娛樂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體現和發揮,本文試圖從音樂傳播的角度論述電子音樂作品與傳統音樂作品在傳播方式上的異同
【關鍵詞】電子音樂;社會傳播;社會影響
音樂藝術在社會巾的普及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正如存在主義美學家薩特在其著作《為什么寫作》中談及:“只有為了別人,才有藝術;只有通過別人,才有藝術。”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層面去理解音樂創作的實現,其是在作曲家及欣賞者共同參與下完成的。在組成人類精神文化的各個部分巾,音樂占有著重要的位置,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音樂藝術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各種類型各具特色的音樂形式紛紛涌現而出形成了獨有的藝術風格,同時也產生了許多閃光的藝術作品。音樂藝術借助現代社會科技手段的發展普及開來,音樂家的意圖、思想通過這些媒介可以很迅速的被聽眾分享,可以說社會的普及是音樂現象存在及音樂藝術作品實現其功能的一種重要方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音樂作品的社會功能的實現是通過社會的傳播和普及,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藝術價值、深化藝術思維并成為人類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聲音記錄技術、CD唱片的誕生及發展,人類進入了音樂傳播歷程中繼音樂的樂譜傳播之后的電子音樂傳播時期,這種傳播形式給音樂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新媒體技術止形塑我們的感知方式并與我們生存的周遭世界相互作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組織的重要扮演者”,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給音樂在傳播方面、社會普及方面拓展了渠道,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互聯網絡的大范圍覆蓋使音樂可以滲透劍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是以往傳統音樂創作方式下產生的音樂作品所不能達到的特定的空問,比如私人空間和公共空問。以往我們欣賞音樂會只能去劇院或是專門的演出場所,基于這樣的原因,傳統的音樂作品的傳播速度及廣度都會受劍一定的限制,聽眾主要在音樂會現場欣賞音樂作品,而且其傳遞信息的方式是“發布一傳輸一接受”的單向的、不可逆轉的、被動的傳輸及接受模式,但電子音樂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方式,其呈現的方式是“發布←→傳輸←→接受”,這樣的方式體現出雙向、可逆、互動的特點,電子音樂作品的傳播更多的是依靠新媒體技術,這使得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到我們想要欣賞的音樂而不會受時問和空問的限制,因此,電子音樂依賴的這種傳播方式和以往的傳統傳播媒介是有一定差別的,這種差別使傳統音樂創作方式下產生的音樂作品和電子音樂創作方式下產生的音樂作品在社會普及的廣度、速度、深度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差距。
電子音樂作品和傳統音樂作品的不同點還體現在,電子音樂作品在傳播過程巾體現出的易存和虛擬等特點讓音樂的傳播變得便利和快捷,音樂作品在傳播過程中,音樂創作者、音樂表演者、音樂欣賞者等等都可以同時享有某一音樂作品的相關信息,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得音樂作品成為信息共享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方式使得音樂作品的創作、傳播、欣賞、評價形成了一個整體。傳統方式創作的音樂作品,音樂的傳播與流行都是以它原本的面目呈現,但隨著網絡技術、數字化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音樂的傳播方式將會由實體呈現轉化為信息呈現,相較傳統的傳播方式數字化的媒介傳播可以使傳播和欣賞更為快捷、便利,我們不用再因為錯過了一場音樂會而耿耿于懷,也不必為了一場音樂會而匆忙的趕去劇場,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新媒體隨時隨地的關注到我們想要關心的內容。
在社會普及方面,電子音樂作品相對傳統的音樂作品更具優勢。首先,電子音樂作曲的方式是組織聲音而不僅是組織音符,這樣使得作為音樂載體的電子音樂可以容納下相對傳統音樂創作而言更多的聲音素材。其次,電子音樂及電子音樂的創作方式使得傳統的音樂要素失去了主導地位,由于電子音樂的創作方式是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它能突破傳統素材的局限創作出聞所未聞的聲音。止是因為這些特征電子音樂在現代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在廣告音樂中,電子音樂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促進了電視廣告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普及使每個人都成為了“作曲家”都參與到了音樂創作活動中來,高雅藝術與大眾藝術之問的分野在后現代時期土崩瓦解,藝術的大眾化成為后現代主義的一大特征,“大眾文化與后現代主義本質上說是血脈相連。只有在后現代社會里,大眾文化才從邊緣走向前臺,真止成為社會的主要形態”。后現代的“去分化”模糊了生活與藝術的界限,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r藝術家、成為了藝術的締造者。然而,順應時代產生的電子音樂通過其自身形式創造了一個聲音的藝術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沒有專業和業余之分,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音樂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傳統音樂創作所講求的嚴謹性、邏輯性、藝術性都被自由性、隨意性、娛樂性所替代。在電子音樂創作方式中,無論是藝術的締造者還是藝術的欣賞者,他們都面向自己和他人進行展示,并以一種娛樂的心態積極參與到藝術創作巾去并從巾獲得美的享受。如果說傳統音樂創作方式下產生的音樂作品具有高雅、嚴肅的特征并深刻的體現了高尚的人文情懷及民族精神,那么電子音樂則是通過大眾的參與及藝術的普及相互滲透后呈現出的一種輕松的大眾文化。
綜上所述,傳統音樂作品和電子音樂作品在社會普及、傳播形式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兩者依靠的傳播媒介不同,導致在傳播的廣度、速度、深度上的差距,由于電子音樂作品是以電子計算機作為創作平臺、依靠網絡技術進行傳播,而傳統音樂作品以樂譜形式進行譜面創作,依靠真實樂團演奏進行音樂傳播,從社會普及與傳播層面上講,電子音樂作品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