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美國“黑色星期五”過后,當大多人正在買買買的時候,一家名為 Cards Against Humanity 的公司上線了一個活動。
不過,這跟它旗下各類游戲的打折沒有半點關系。Cards Against Humanity 發起了一個捐款活動,邀請粉絲們不求回報地向它捐 5 美元。它還把這個活動稱為“一次“獨一無二的黑五體驗”,聽上去也像是一場特別的營銷。
最后的結果還不錯。Cards Against Humanity 收到了 1.1 萬名粉絲捐出的每人 5 美元,而有 1199 個人不止捐了一次,最忠心的一位粉絲直接拿出了 100 美元。所以到了最后,它們一共收到了 71145 美元,平分給的 17 名員工,有了一種被網友發獎金的即視感。
Cards Against Humanity 是一個桌游公司,目前的規模不算大,但是名氣不小。2010 年 12 月,它在眾籌網站 Kickstarter 上線了自己的第一款產品,花了兩周就達到了自己 4000 美元的目標。等到了第二年 1 月,它總共籌到了 1.5 萬美元,是目標金額的 4 倍。它允許消費者可以從官網下載 PDF 自己打印這款卡牌,而出國買卡牌的話這款目前只在英國、北美幾個地方銷售,另外,它還不適配中文。
卡牌的玩法不難。它分為黑白兩色,黑的是“問題”牌,白的是“答案”牌,每人抽 10 張白牌,輪流坐莊,坐莊的人需要抽一張黑牌,然后把牌上的問題念出來,其他玩家挑一張白牌面朝下交給莊家,莊家在收到之后按順序念下來,誰的答案最糟糕誰就贏了。
所以聽上去這個游戲的規則不復雜的,那牌上的問題和回答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樣說來,Cards Against Humanity 17 名員工的腦袋應該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在第一款產品順利推出后,Cards Against Humanity 也在 Kickstarter 上繼續開發和眾籌游戲,最近的卡牌游戲 Secret Hitler 還剩下 20 天的籌款時間但早已超過了眾籌目標。
除了是一家受歡迎的(卡牌)游戲公司,Cards Against Humanity 從 2012 年起就幫助它認可的幾個慈善機構,如 Worldbuilders、Sunlight Foundation 募集資金。
話說回來,在收到這 7 萬多美元的獎金后,17 名員工將他們每個人的消費清單都發到了網上。
比如,Max 花了 500 美元買了貓砂,803 美元分別捐給了非盈利機構 the Tree House Humane Society 和 The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900 美元買了個清潔機器人,還有一臺 128G 的 iPad Pro 一支 Apple Pencil。
如果主創們的腦袋是 Cards Against Humanity 最核心的競爭力,那他們玩得開心,開發的游戲才有可能更有趣,這樣看來這個捐款對誰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