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主說#
伊利谷粒多相關負責人
優質內容讓品牌與視頻平臺價值共振
《奇葩說》第二季中馬東老師的花式口播,讓很多人記住了“國際扛餓大品牌谷粒多燕麥牛奶”。谷粒多燕麥牛奶,是伊利谷粒多2015年度推出的全新產品,品牌定位是營養又扛餓,目標人群是80后、90后年輕群體。我們希望這支產品能成為年輕人的話題,進而成為他們的風向標。
《奇葩說》作為網絡綜藝欄目中的標桿性欄目,第一季收獲了點擊率破2.6億的華麗戰績,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其年輕化的定位與谷粒多無論在人群還是品牌調性上都非常契合。與此同時,我們需要的是能夠與谷粒多品牌相互借力,形成品牌價值共振,最終實現Co-Marketing的視頻平臺。除了關注各平臺節目的品質和內容吸引力,我們還會考量平臺的運作能力、社交互動體驗、用戶覆蓋和構成、廣告產品創新以及視頻平臺本身的品牌價值。綜合考量了以上幾大因素,最終選擇了《奇葩說》進行合作。
谷粒多與愛奇藝《奇葩說》的合作,是一次品牌與IP的完美融合,通過贊助《奇葩說》獲得了節目內產品擺放、主持人口播、節目品牌特效露出等節目內傳統權益。除此以外,谷粒多配合此次合作,進行了全渠道整合,從公關口碑傳播、戶外廣告、到終端奇葩說限量版包裝,讓《奇葩說》播出期間,無論是線上聲量還是線下露出得以最大化。
讓我驚喜的是,谷粒多在節目內外受到了選手和觀眾的一致追捧,在馬東老師的帶領下引發的一系列谷粒多“扛餓梗”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這也印證了不管是節目還是品牌,內容取勝才是王道,谷粒多對《奇葩說》已經不是單純贊助植入,儼然已經成為了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節目內容。
與《奇葩說》的合作,在傳播效果上十分滿意,這很好的證明了內容營銷時代,只要節目有料,即使不在傳統的主流電視媒體播放,觀眾依然樂于買單。我非常看好視頻這種內容營銷載體。明年谷粒多會繼續在視頻營銷發力,隨著社交類視頻軟件的迅猛發展,我們希望明年大家不只是在屏幕上看“國際扛餓大品牌”,而是親身參與和谷粒多玩到一起,將品牌植入消費者的心里,讓谷粒多的“扛餓梗”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
#營銷專家說#
實力傳播Newcast中國區負責人 顧如怡
視頻自制內容營銷空間更大
近兩年,視頻自制內容發展非常快,視頻網站都做了大量投入,不再只是一個播出平臺,而是轉型為內容提供者。相較于傳統平臺的內容,網絡平臺在節目的制作量級、靈活度和反應速度上面更符合現在廣告主和用戶的需求。而且很多電視媒體的專業人士也在轉向網絡平臺,比如馬東、蔡康永、汪涵等,因此網絡自制內容也更加精良了。
對于廣告主而言,視頻自制內容的營銷空間要更大,主要可以滿足幾個需求:大聲量傳播、互動話題性和社交分享。同樣一筆預算,投在視頻網站上,可以鋪天蓋地的把整個平臺資源都串起來,而且內容可以根據品牌高度定制化。如果投在電視上,可能只覆蓋小范圍地方市場,即使投在衛視平臺,雖然覆蓋面很廣,但傳播的精準性和互動性就沒那么強,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內容也可能沒辦法馬上在社交網絡上進行分享互動,而這尤其對于年輕群體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電視內容要符合大眾口味,受到很多限制,而網絡自制內容的尺度就比較大,有更多發揮空間。而且,純網內容可以做到更加垂直、細分,在傳播上就可以更精準地定位到目標人群。比如愛奇藝的《奇葩說》就是用90后的說話方式說給90后聽,如果要考慮面向大眾就沒辦法在表達上那么順暢。
目前在自制內容方面,愛奇藝相較于其他平臺比較領先。比如《奇葩說》《愛上超模》等品牌節目都已經做到第二、三季,經驗比較豐富了,廣告主的持續合作也證明了對平臺和內容的認可。同時,還有《我去上學了》這種向電視臺反向輸出的內容,網臺聯動效果也很好。
對品牌做視頻內容營銷有幾點建議,首先需要在觀念上更開放,對新理念、新事物接受度更高,給予更多空間才能獲得更多回報。比如《奇葩說》那種創新的營銷形式,雖然效果很好,但不是所有廣告主都能接受。
其次,在選擇投放內容時,不一定只關注頭部內容,其實專注于內容本身與品牌的契合度,充分體現品牌個性也很好。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不要認為做出來的視頻內容自然就可以有病毒性的傳播發酵效果,再好的內容沒有好的資源去推廣,期待它自發形成病毒式傳播其實難度是很大的,內容的推廣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