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再宇


對于目前多雜散亂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說,是否擁有良好的風控機制更是決定其是否能夠脫穎而出并且獲得長遠發展的關鍵。
采訪當天,周歆明穿著理工男標志性的格子衫出現。
作為和信貸的COO、京東曾經的第三個產品經理,他卻并非科班出身——學著英語專業考著專八,卻從數學系拿獎學金,自學計算機,考過金融,熱愛折騰……80后周歆明是個非典型雙魚座。
2013年,和信貸CEO安曉博創建和信貸,一直在考慮職業發展方向的周歆明“蠢蠢欲動”,認為在未來這是一個頗有前景的行業,最終不久之后選擇正式加入和信貸,“剛開始的時候比較慘,沒有資金來源,用我們自己的錢做房產抵押放貸。自己的錢放完就放假,等貸款收回之后再放出去,很輕松但是做不大。”
“一個行業要想成功必須具備以下幾點:首先,剛需。剛需足以支撐一個足夠大的消費群體;其次,一定要能夠被互聯網改造,但是還尚未被互聯網改造。任何實體,能夠實現的功能都是有限的,但是當聯上網之后能夠滿足的需求就多了,聯網之后拓展空間就大了;第三點,看準‘勢。我們很難創造一個需求,時至今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并沒有過時,只是需求的表現形式發生了改變,背后是不變的人性。隨著技術發展,滿足需求的方式會發生改變。”周歆明說。
基于這三點,互聯網金融進入了和信貸的視野。“首先,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手中閑置資金增多,有資產保值和增值的需求;其次,金融可以被互聯網改變,但是還尚未被改變;第三點,經濟萎靡的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加上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普及,支付技術和習慣的發展,80、90后的金融需求逐漸旺盛,這個行業的‘勢已經有了。”
目前,和信貸分為“和信電子商務”和“和信金融”兩個部分,通過線上融資、線下放貸,由當時的20余名員工擴展到現在的2000多人,線下門店已有30余家。和信貸的項目拓展主要來自于線下門店獲取以及同行業小貸公司和典當行轉單,主要盈利模式為收取投資人管理費(投資收益的2%~10%)以及借款人的服務費。資金存管銀行為浦發銀行,借款人、出借人、和信貸三方在浦發銀行開設存管賬戶。
和信貸正式成為全國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中的一員。
“對于業務來說,風控是個黑盒子”
近段時間,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線下大打近身戰,僅僅一墻之隔的兩家店鋪就分別貼著支付寶購物打折和微信支付購物返現的海報。與支付領域的寡頭大戰相比,P2P平臺則顯現出另一番景象: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仍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僅2013年以來,就有幾百家P2P平臺倒閉或跑路……
金融,顧名思義,是從資金過剩區域向資金需求區域的融通,每個主體進行金融交易希望獲取收益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到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風險控制正是金融的核心所在。對于目前多雜散亂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說,是否擁有良好的風控機制更是決定其是否能夠脫穎而出并且獲得長遠發展的關鍵。
據周歆明介紹,和信貸的風控團隊都是從各大銀行挖來的人才,至于風控團隊人數,對內是保密的,對外則“宣稱”是近百人左右的團隊。而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保證風控和業務各自獨立,“風控接觸不到客戶,對于業務來說風控也是個黑盒子,業務員不知道風控團隊有多少人、分別是誰,更不知道風控團隊在哪里辦公。”
有時業務員帶來的客戶,經過風控團隊考察之后決定不貸或少貸,并不需要知會業務員具體原因,“這是為了防止業務員熟悉了規則之后,和客戶之間勾結作假,對公司和投資人不利。”周歆明說。
風控團隊的考查內容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還款來源,一方面是還款人資質。
關于還款來源:首先看第一還款來源,比如借款人的收入、公司的流水等;第二看抵押物,目前和信貸90%的抵押物是房產,據周歆明透露,以后在抵押物類別上還會有所拓展。風控團隊通過對房產等抵押物的評估,根據評估值確定最終貸款額度,一般最終借款金額為抵押物市值的50%~60%。
關于還款人資質,除了還款能力,還要看還款意愿,提供個人征信證明等。原則是:房屋中有老人、孩子居住的不貸;唯一住房不貸;沒落和過剩行業不貸,比如鋼貿行業;拿了錢去炒股和搞投資的不貸。對于服務行業標準則會比較寬松一些。
和信貸的貸款分兩種:抵押貸和信貸。目前以抵押貸為主。房屋產權擁有者都要去建委做抵押登記,去公證處做強制公證和借款公證,形成債權放到線上供投資者選擇。并且,在放款之前客戶要先繳納保證金。
“大數據風控不能規避風險,還是要靠人”
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受創投資本收緊和逾期貸款率上升的影響,不少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始嘗試將大數據運用到風控領域,主要聚焦電商、信用卡、社交網站、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以及生活服務類大數據等等,寄望于監控數據的精準度可以提高平臺的風控能力。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由于每個企業經營狀況和還款能力都不一樣,無法用一致模型來評估,只有線下風控才能更好地把控風險。
對此,周歆明認為,“大數據風控并不能完全規避風險,還是要靠人。金融本身的特點就是特別依賴人。服務是對未來授信,但大數據是根據過往數據計算,無法預測未來。我們根據過去的經驗,分析種種復雜情況,盡量將不確定性降低,然后給風險定價。”
正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和信貸自創辦至今一直堅持自營模式,“線上自己融資,線下自己放貸,形成一個O2O的閉環。我們與其他P2P平臺的路徑選擇不同,這注定和信貸的發展不會特別快。因為金融行業與普通互聯網不同,一般的互聯網行業因為生產和營銷的自動化,很容易規模化,行業老大會壟斷市場,但是沒有哪個銀行可以壟斷市場,因為金融行業有其特殊性,就是依賴于人。”
此外,國內目前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所以無法像美國那樣通過大數據實現完善的風控管理。嚴重依賴人的行業特性,加上堅持自營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和信貸的擴張速度,但是周歆明對此有著自己的看法,“如果要速度的話只能控制額度,比如支付寶,也是用多年的支付行為來判斷你的信用情況。這個行業,‘快只能是噱頭,還是要實打實的。”
目前,和信貸的出借人規模為20余萬人,相對于其他P2P平臺所宣稱的動輒千萬的用戶量,周歆明坦言,“這個行業真實的活躍客戶數也就幾百萬而已。”
“資本寒冬不過是正常的經濟周期”
2015年9月11日,上市公司盛達礦業發布公告稱:變更對和信貸的投資金額,從2.75億元更改為2500萬元,股份占比從55%減少至5%。和信貸CEO安曉博表示:主要原因是雙方經營管理理念不同存在控制權爭奪,此外,雙方對平臺估值認知不同。
目前,安曉博持有和信貸85%的股份,管理團隊占股10%,盛達礦業占股5%。盛達礦業的投資額減少讓人不免想到當下流行的“資本寒冬論”。上半年各種O2O大熱,從打車到團購、從訂餐到按摩、從電商到支付,幾乎所有細分領域都動輒是幾億、十幾億美元的融資額,燒錢愈演愈烈。而下半年則風向突變,資本市場的萎靡讓O2O行業集體陷入“資本寒冬”的恐慌中。一大批O2O項目扎堆死亡,互聯網企業四面楚歌;半路轉型O2O的傳統企業,因競爭及資金考驗的雙重加劇,日子更是苦不堪言。新三板投資表現更為明顯,從53億直接斷崖式降到4億。
但是周歆明認為,所謂的“資本寒冬”不過是正常的經濟周期發展階段,“經濟周期一般為60年,分為繁榮期、衰退期和重生期等。我們目前處于‘即將衰退期,從現在到未來3~8年屬于平穩期,然后會正式進入衰退期。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等因素密切相關,今天的資本寒冬也不是一天兩天的結果,但是大家用不著害怕。現在還好,5年后只會更糟。但這個時候正是產業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時候,一定要去創新。和信貸的下一步就要拓展類別,進軍‘自營+平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