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念珠
屠呦呦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中國的女藥學家屠呦呦獲獎。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兒時家鄉肆虐的瘧疾給屠呦呦留下了深刻印象。瘧疾是危害嚴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國家年約三億多人感染瘧疾。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瘧藥因瘧原蟲對此產生抗藥性而失效。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因此對中藥產生了濃厚興趣。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時選的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至此她和天然藥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
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屠呦呦對有效藥物半邊蓮進行了生藥學研究。之后,她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藥銀柴胡的生藥學研究。她的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藥志》。
此后多年,屠呦呦一直致力于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1972年,屠呦呦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青蒿素。青蒿素是用于治療瘧疾的新型藥物,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為瘧疾治療做出了極大貢獻。為表彰她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將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她。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女科學家。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塞爾瑪·拉格洛夫
塞爾瑪·拉格洛夫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在1909年憑著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騎鵝旅行記》,打動了全世界無數的少年兒童。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委員們稱塞爾瑪·拉格洛夫“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饒的想象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因而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她。
這位善良樂觀、充滿了幻想的女子,從小就不得不忍受因殘疾而造成的不便以及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她7歲就開始大量閱讀,30出頭出版了第一部文學作品—《戈斯泰·貝林的故事》。這部以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牧師的遭遇為主要線索的小說立刻成為了暢銷書,也使得塞爾瑪·拉格洛夫一躍成為瑞典的著名小說家。
此后她相繼撰寫、出版的長篇游記《無形的鎖鏈》《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史詩小說《耶路撒冷》等,都被稱為是“藝術性極高”的著作。1902年,塞爾瑪·拉格洛夫受瑞典國家教師聯盟委托為孩子們編寫一部以故事的形式來介紹地理學,生物學和民俗學等知識的教科書。四年后的1906年,《騎鵝旅行記》被作為瑞典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
這部童話巨著使得塞爾瑪·拉格洛夫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也為她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二戰爆發后,塞爾瑪·拉格洛夫把自己的諾貝爾獎章送給芬蘭政府,為后者籌錢進行蘇芬戰爭。芬蘭政府非常感動,但把獎章歸還了她。
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女作家一生沒有結婚,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文學事業。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世稱“居里夫人”)是目前為止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得主。
居里夫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婚后,她和丈夫皮埃爾·居里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1898年,居里夫婦提出一個邏輯上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于鈾的放射性。此后幾年,居里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于成功地分離出氯化鐳并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
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里夫婦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出人意料的是,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獎后并沒有為提煉純凈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是將之公布于眾。這種作法有效地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里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里的運用。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于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特蕾莎修女
1979年,在包括促成埃以和談的美國總統卡特在內的56位候選人中,諾貝爾獎委員會把當年的和平獎授予了一位除了愛一無所有的修女—特蕾莎。
特蕾莎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并預感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人士。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
特蕾莎不是富豪,因為她沒有留給自己一分錢;她也不是一般的慈善家,因為她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窮人和鰥寡孤獨者提供衣食住處,為病人和遭災遭難者提供醫療服務,她還給這些人帶去愛心,讓他們感到有尊嚴、感到自己被人愛。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正因如此,她一生中曾18次被提名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1999年,她被美國人民投票選為二十世紀最受尊敬人物榜單之首,排在其后的是馬丁·路德·金與肯尼迪。她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全美人民心目中的偉人。
特蕾莎修女的博愛精神發揮到何種極致?1979年她到瑞士領獎時,希望瑞典政府取消為她準備的國宴,并將獎金和出席這次活動募集來的錢全部捐給了她創辦的仁愛傳教修女會。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1978年,德國生物學家艾瑞克·威斯喬斯和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在篩選影響黑腹果蠅幼蟲表皮層形成的突變體時發現了一種基因,該基因發生突變時,果蠅原本無毛的部分會長滿短的倒刺,好像刺猬的模樣,因此命名為“刺猬”。這個研究的發表,讓他們獲得了199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是一位單身主義者。實際上,她結過婚。原來,德國歷來是一個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社會,尤其在20世紀中期,女性一旦結婚,就意味著要相夫教子。克里斯汀卻背離社會習俗,在婚后一直從事著她所鐘愛的科學研究。她的丈夫在一次次忍讓和遷就之后終于受不了,提出了離婚。克里斯汀為了她的事業,放棄了愛情,還改了自己的名字,在夫姓之后加上了自己的姓,向世人宣告自己的獨身。
在愛情和事業面前,克里斯汀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終日在生物學實驗室里和果蠅共舞。
克里斯汀得獎之后的9年內,基本沒有大手筆地動用到諾貝爾獎金。后來,她觀察到因為傳統觀念的束縛導致德國女性科學家比例過小,所以成立了一個與自己同名的基金會,專門資助生了孩子的年輕女科學家,以幫助她們繼續從事科學工作。這個基金具體用于資助女科學家們的家務瑣事,例如為她們聘用嬰孩保姆或者購置洗碗機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