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琴
數字解析1 5~6分鐘
每隔5~6分鐘宮縮一次,寶寶要出來了
臨近預產期,相信每位準媽媽都會緊張而興奮,時刻關注身體的變化,一方面擔心把握不住去醫院的時間,一方面又期盼小寶寶快一點降臨。臨產的主要標志是什么呢?請記好一個數字—5~6分鐘,每間隔5~6分鐘宮縮一次,每次持續30秒以上,這就說明寶寶要出來了。
宮縮頻繁,要去醫院
通常,分娩第一胎寶寶的時間大約為12~18小時,需要耐心等待。那么如何縮短這個時間,讓寶寶能快一點出來呢?子宮的收縮,就為縮短這段時間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每一次的宮縮都會促進宮口開大、寶寶下降,只不過這個進程有些緩慢,并且在宮口開到3厘米之前相對較慢,一旦達到3厘米后,產程的進展就要迅速多了。當你覺得宮縮好像已經開始規律時,就可以記錄一下每次宮縮間隔的時間和每次持續的時間。一般第一胎產程會在12小時以上,所以這時不需要即刻找醫生,有條件的話,可以洗個溫水澡,松弛松弛,或在周圍活動活動,或吃一點點心,補充體力。但有一個時間點需要牢記,當宮縮每5~6分鐘出現一次,就需要找醫生或助產士了。
留心“假臨產”
在預產期的前一個月,準媽媽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會使子宮肌細胞更興奮,有人會出現不規律的子宮收縮,有時幾分鐘一次,有時半小時以上才有一次,每次宮縮時間少于30分鐘,且不逐漸增強,反而逐漸減弱而消失,宮頸并未開大,這種情況稱“假臨產”。這種情況下,準媽媽僅僅感覺到下腹部有輕微的墜脹,常常會在夜間出現而白天消失,讓人睡眠欠安。如果確認是假臨產,準媽媽就可以在家好好休息,積蓄精力和體力。假臨產雖然不能使宮頸擴張,但能使宮頸軟化,為宮頸擴張做準備。
見紅,不要太著急
一般見紅在陣痛前的24小時出現,但也有在分娩幾天前甚至1周前就反復出現。這說明胎膜正與該處的子宮壁分離。毛細血管破裂經陰道排出少量血液,與宮頸管內的粘液栓相混排出,是分娩即將開始比較可靠的征象。一般見紅的血量少于平時月經量,只是淡淡的血絲,孕媽咪可以留在家里觀察。如果流出鮮血超過生理期的出血量,或者伴有腹痛的感覺,就要馬上入院就診。
破水,要即刻去醫院
懷孕期間,寶寶在子宮里被充滿羊水的羊膜囊所保護、緩沖。如果羊膜破裂,液體會通過子宮頸和陰道流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破水”。羊水會大量涌出,但因為胎兒的頭部已經進入骨盆腔,阻塞了它的涌出,所以更多見的是液體一滴滴地流出來。大部分準媽媽以宮縮為先,但有12%的準媽媽在分娩過程前即破水。如果破膜時間超過24小時仍未分娩,感染的危險性將大大增大,所以無論在任何事件下的破水,都要盡快去醫院,以保證母嬰安全。
數字解析2 30分鐘
母乳喂養,最好在出生后30分鐘開始
大家都知道母乳喂養很重要,但是未必知道開始母乳喂養的最佳時間,告訴你一個數字—30分鐘。寶寶出生后30分鐘,吸吮反射最為強烈,讓寶寶盡快吸吮媽媽乳房,先吸吮到媽媽乳頭和乳頭周圍皮膚上的需氧菌,然后吮吸到乳管內的厭氧菌,繼繼而吮吸到初乳,這些對嬰兒腸道菌群的建立和營養的提供十分重要并且無法人工模擬。這個重要的30分鐘,是奠定寶寶腸道健康、預防過敏等營養相關性疾病的基礎。開奶晚的寶寶,常常會黃疸較多,有的還會發生低血糖,使腦細胞受到損害。
增加寶寶安全感
正常分娩的情況下,可將斷臍后的寶寶趴放在媽媽胸前。親密的皮膚接觸,不僅讓寶寶更好適應外界較大的溫差,還可感受到媽媽的心跳,讓剛剛來到這個陌生世界的小寶寶更有安全感,能夠及時補充寶寶從媽媽肚子里到人間的生理斷層。寶寶在這個敏感期,正是建立母嬰感情聯系的最佳時期,母嬰接觸的時間越早,母嬰間感情越深,孩子的身心發育就越好。而這時,懷抱寶寶的母親心情也會更愉快,更安心,改進了以前小寶寶出生后只給媽媽看一眼就抱到嬰兒室,母嬰再見面要等1天甚至更長時間的情況。
增強寶寶抵抗力
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本能地吸吮乳頭。媽媽的乳頭是寶寶的視覺標志,小家伙憑本能可找到乳頭并開始吸吮。即使這時的乳汁的量很少,但營養很高,特別是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高,可減少寶寶患病的幾率,增強抵抗力,這就是初乳,它是成熟乳汁所不能代替的。這時的寶寶如果能盡快獲得生理需要,特別是水分、營養的及時補充,對成長的連續性非常有利。
促進媽媽分泌乳汁
出生后30分鐘左右是寶寶的敏感期,這時吸吮反射最強,寶寶的吸吮也是對母乳最好的刺激。刺激得越早乳汁分泌得越多越快,如果超過這個時間段,寶寶就會進入睡眠期。剖腹產的媽媽也可在術后清醒30分鐘內開始哺乳,每次可持續10~30分鐘,即使沒有乳汁也應讓寶寶吸吮乳頭。哺乳結束后,可擠少量的乳汁均勻地涂抹在乳頭上,以保護乳頭表皮。當然,更要確保媽媽的均衡飲食,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湯類食物,以保持乳汁充足。
加速媽媽身體恢復
體內催產素的分泌離不開寶寶的吮吸,吮吸還可以刺激子宮,使產后子宮盡快收縮到以前大小,并且減少陰道出血,避免有可能出現的產后貧血等狀況。寶寶的吮吸還可以加快媽媽子宮復位,讓身材盡快恢復。因此,這個寶貴的30分鐘對日后母乳喂養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當然早產兒、虛弱兒,或母親有特殊原因的,可適當推遲,如果實在不能在30分鐘開始,那么最晚也不要超過6 小時。
數字解析3 42天、6~8周
產后42天復查,6~8周子宮恢復
當媽媽生完寶寶出院的時候,醫生護士都會一再告知:產后42天之后的兩周內,務必到指定醫療保健單位進行一次全面的母嬰健康檢查。產后42天檢查有那么重要嗎?沒錯,媽媽們往往對產前檢查十分重視,而往往忽視產后檢查,認為只要孩子順利生下來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觀念。產后檢查可以了解媽媽子宮的恢復狀況和健康情況,以及對寶寶健康的影響,能及時發現媽媽的多種疾病,還能幫助媽媽們及時采取合適的避孕措施,尤其對妊娠期間有嚴重并發癥者更重要。
子宮可以說是媽媽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它的體積也隨著寶寶的長大而日益增大。10個月產生的變化,當然不會立刻復原,一般產后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子宮體的復原
起初,媽媽還可以用手觸摸到自己腹部一個硬硬的像球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子宮體,它在胎盤排出之后,就已經開始收縮,但這時還會跟肚臍的水平同高。之后的變化會很快,以后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后兩周左右,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子宮頸的復原
分娩的過程,會讓子宮頸充血、水腫,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但這種情況也會在一周后就得到恢復,基本回到原來的形狀。10天左右,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后4周左右,子宮頸就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子宮內膜的復原
隨著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被排除體外周后,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后,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后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厘米,到產后6~8周即可完全愈合。
如果子宮里有殘留的胎盤或胎膜組織,或產后子宮收縮不好,子宮復原的速度就會放慢。除了子宮的恢復情況,產后檢查還包括很多其他項目,測量體重、血壓,檢查血常規、尿常規,以及避孕指導;乳脹、乳房疼痛等常常會困擾新媽媽,還會影響泌乳系統,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