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前蘇聯阿爾金稱游戲為“兒童的心理維生素”。《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教育活動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也有同感:在游戲時,幼兒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等都處在相對較好的狀態。輕松的游戲情境下,幼兒的主動性、想象力和創造欲更容易激發。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游戲發展幼兒多種能力呢?
一、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戲中提高
幼兒時期是兒童道德成長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幼兒更容易接受正確的、美好的、規范的刺激,這對他們養成習慣至關重要。那么通過角色游戲可否完成這些目標呢?回答是肯定的。
在剛剛的《F1方程式賽車》游戲中,我故意對安檢角色的小朋友說:“我是你的姑姑呀,今天出門走得急,門票找不著了,我就不用票了吧!” 他聽了我的話愣了一下,但經不住我再三說好話終于同意了。可這事真的就對嗎,我讓小朋友來評判。結果意見變為兩種:一種認為既然是姑姑當然可以不買票;而另一種則認為不行。琪琪小朋友激動地說:“這么大型賽車比賽會有世界各地的人來參加,作為我們中國人不買門票怎么可以進去呢?這條規則人人都要遵守。”旁邊的皓皓講:“我去過賽車比賽現場,安檢可嚴了。”經過我們一討論大家恍然大悟。當我們再次要再現昨天那段情節時,我們的“安檢員”說什么也不同意了,他一本正經地說:“我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了,干嘛要犯錯呢?”可見游戲中傳授給幼兒的道德意識、行為規范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在游戲中討論發生在周圍的事,讓孩子通過討論知道一些道理,通過游戲過程中的沖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理解和處理問題,不斷體驗著成功與失敗、體驗著自由與規則、體驗著過程與結果,從他人身上印證自己,求證自我的存在。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豐富并完善著自己人格的內涵,初步學習并嘗試進行交往。
二、幼兒的好奇心、主動性在自主游戲中引發
在幼兒園時,孩子們的游戲常常由老師來安排,孩子則只是在被動地聽從安排,老師的角度好像是在組織游戲活動,在孩子們的心里,卻只是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自己選擇“玩什么”。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所以我經常問孩子們:“今天你們想玩什么游戲呀?”孩子們會爭先恐后的發言,選擇他們喜愛的游戲:玩臺球、牛奶盒、娃娃家、小推車等。這樣一來,孩子們會覺得:游戲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可以選擇玩自己喜歡的游戲。
自己選擇“如何玩”。游戲都有規則,但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可以在孩子選擇了游戲后,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這個游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當一個游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可以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就會自己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玩是最好的”。例如:玩小推車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玩的方法,有的一個一個排好隊按順序玩;有的認為可以面對面玩;還有的認為可以以競賽的方式等多種玩法。通過實踐,孩子們提出的規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自然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這樣玩是不行的”。
實例證明,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么、怎么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
三、創造力和審美能力在游戲中開發、培養
游戲活動正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如:在開展結構游戲《我的家鄉》,孩子們是在玩沙的過程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松散的泥沙如何才能堆積起來呢?作為老師,我只說了一句:“什么東西可以讓沙子更結實呢?”此時教師在幼兒游戲前應盡量少講,“講”的時間多了,“動”的時間就少了;“講”的規則多了,幼兒自由發揮的余地就少了,客觀上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孩子們根據老師的提問去摸索、尋找,最終得到答案:“水!”他們又通過分配好角色:有的攪拌、有的構圖、有的堆砌……忙得是不亦樂乎,當他們的作品呈現在我眼前時,我不禁為孩子們的聰明勁兒感到無比自豪!
可見,合理運用游戲的指導方式,是實現幼兒在游戲中主體地位的需要保證,而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現場指導,應以幼兒的主體性為前提。如在《超市》游戲中,教師發現有的顧客在選擇物品后,將東西搞得亂糟糟的,就告訴他們注意自己的行為。又如:教師發現有的幼兒在買東西時發現錢不夠,就啟發他該如何處理。這些介入都能對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有所幫助。因此,應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調動友好商討的氣氛,盡量避免同伴間的相互埋怨和不和。另外,教師也可以指導的形式,設置疑難情景,促使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
幼兒在游戲中往往還會有美的創造。如他們在折疊糖紙、粘貼樹葉、制作玩具、搭積木等過程中都能顯示出自己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幼兒去游戲,讓他們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餃子、小兔、做帆船飛機;讓他們用大小不一的紙盒粘疊家具、組合音響、立交橋;讓他們用各種廢紙箱制作機器人,建造樓房。因為即使是最簡單的操作與拼搭也有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和體驗創造的歡樂。
綜上所述,游戲應是幼兒園普遍實施的一項教學活動,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及幼兒教育中采用最廣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僅接近幼兒生活,帶給幼兒快樂,而且還能使其能力得以均衡發展,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