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一方面是滾滾創業潮,另一方面,泡沫已經開始產生,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記者走近長三角一線的創業圈,記錄了一批創業者的生存環境、喜怒哀樂、成功與失敗、執著與迷茫,希望借這樣一個微縮樣本來觀察中國真實的創業大潮
這里是位于上海市靜安寺商業區的一座并不起眼的寫字樓,老舊的辦公室經過細心改造,看上去就像是走進了硅谷的某個角落。隨處可見的懶人沙發上橫七豎八地坐滿了捧著電腦的年輕人;四周的墻面都是寫字板,供你任意地寫寫畫畫;中央的開放式餐廳播放著爵士風格的鋼琴曲,即使你不需要用餐也可以一直坐在那里;當然,你也可以跟同伴在走廊里玩一會兒桌式足球。孵化器公司中國加速的投資合伙人及董事賓威廉,站在那面商標墻前說道:“這上面的大多數都死掉了,但希望此后的公司都可以活下去。”
這種用于幫助初創企業、被稱作孵化器的公司在中國方興未艾。據統計,2015年,中國的孵化器公司數量達到創紀錄的1500家。與此同時,風險投資公司和天使投資人拿出的資金也在急劇膨脹,他們去年對中國初創企業的投資額比前年高出近三倍,超過850億元。
初創企業受到關注也僅僅是最近兩年才發生的事情。在此之前,它們就像一片未被證實埋藏有石油的荒漠一般,無人問津,直到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聲名鵲起。該公司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讓中國為數眾多的草根創業者一夜覺醒,從前被認為是中小創業者無法企及的高科技和互聯網行業不再那么高高在上。
賓威廉的商標墻上還有一塊寫字板,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迎接“考試(演示日)”的公司名稱和日期。他現在幾乎每周都能收到雪片般飄來的創業者的申請書。
外語教學平臺Italki的聯合創始人Kevin Chen在十年前從美國來到上海。在他看來,對于創業而言,如今就像變了一個世界。他認為就在幾年前,創業者獲取經驗和資金的渠道還非常稀少。“那時幾乎沒有什么創業者的交流活動”。他說,每年有一兩場與創業有關的會議就已經很滿足了。但現在,僅僅是在上海,每周都會有兩場規模較大的創業者交流活動。
里昂商學院的高級講師曼米特·辛格指出,對于一些從國外來的創業者而言,中國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靈活性和產品上市速度方面。他說,產品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完成設計和開發,“在歐洲,你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事”。他補充說,這意味著創業者不必籌集太多的錢,就能夠讓一款產品上市。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市場足夠龐大和包容,這意味著一些在其他國家難以成長的創業項目,在中國也許會變成現實。
由風險投資公司資助成立的價值10億美元或身價更高的全球頂級公司中,有如此多的中國初創企業,這真是引人注目。在全部73家公司中,中國企業數量最多,一共有8家,占總數的11%。其中,小米公司以460億美元的極高估價排名第一。其他上榜的中國初創公司包括美團網、凡客誠品公司、大眾點評網、蘑菇街、貝貝網和口袋購物等。
可以預見的是,初創企業將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和增長作出可觀的貢獻,只需要看看太平洋對面就知道了。根據謝里·科圖編制的《ScaleUp》報告,現在美國40%的GDP是由那些30年前還不存在的公司創造的。
“年輕公司可以為員工提供靈活性、責任感和自主權”。一款名為小店寶的O2O軟件的負責人莊廷婷就是厭倦了世界500強公司的刻板,才選擇與人創業的。她說:“我當時接到電話,一秒鐘也沒猶豫。”
年輕一代似乎天生就難以被傳統所束縛。如今,學生和求職者越來越希望創辦初創企業或為這些企業工作。一項研究指出,中國超過三分之二的“千禧一代”希望在畢業后自己創業,或進入初創企業。
中國眼下的創業熱潮是歷史罕見的。在這種環境下,投資人、創業者變成了一種盲目的集體行動。數以千計的孵化器像生產標準工業品一樣生產創業公司,這看上去像是過去思維模式變出的一種新花樣而已。
事實上,中國的很多孵化器作用有限。同時參加了中國本土孵化器和中國加速的Bunny Yan對此深有體會。她認為:“中國目前大多數的孵化器是政府拉著你的手走;而美式的加速器是把所有資源和所能提供的幫助都擺在你的面前,按需自取”,“中國現在有1500家孵化器,加速器只有5家”。
在賓威廉看來,加速器的優勢在于其擁有經驗豐富的導師。“我們的120多位導師都沒有薪水和股份,他們是免費在為創業者提供幫助”。
被一些人奉為中國風險投資教父的閻焱批評了當下的創業大潮。他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過橋時大家最好不要齊步走,因為會發生共振,那樣橋很容易就會倒塌。閻焱說,從時下來看,創業的動機大多是源自對財富和名聲的渴望。
韓東也是持否定態度的人之一。他去年創辦了一個名為“漫酒店”的APP,用于幫人尋找最具特色的酒店。回國之前,韓東是德意志銀行法蘭克福總部的一名高級咨詢師。在一個做事最為踏實的國家工作了十余年之后,他在中國的創業大潮中看到的更多是急功近利。“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成為馬云和雷軍”。
同樣,牛男網聯合創始人及主編周成對此感到不安。他認為,太多不專業的人已經加入進來,從創業者的生態圈來看,泡沫化已經非常嚴重。但如果把現在投給10家創業公司的錢投給一家真正有價值的公司的話,他們可以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他說:“我希望泡沫現在就破裂。”
他們共同的看法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正在發生。韓東說,無論是社交媒體還是網站,其點擊量可以在淘寶上輕松購買,這反而讓數據真實、踏實做事的公司無法生存。
另一個原因來自于背后的資本。很多初創企業容易被資本所綁架,它們總是催促你用最快的速度變現,這導致初創企業很難按照自己的節奏前行。周成對此解釋說,有時候你的融資其實是被資本市場壓迫的,因為你的競爭對手融到了資(互聯網行業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三名可能就只有被收購了,所以,就是在比誰跑得快),你被迫繼續擴大規模。
從歷史和統計數據來看,創業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創業一定會失敗,不同的只是失敗了幾次。”賓威廉認為,目前在中國,并非所有的創業者都真正認識到這點。而資本市場的躁動可能會加速一些創業者的失敗,并帶走他們的信心。賓威廉在過去的十年中,把自己所有的金錢都用來做天使投資,前后共計投資了55家公司。這55家公司成功與失敗的故事,是他最大的一筆財富。這些公司的商標都被他掛在中國加速的那面墻壁上,他說,它們每天都在提醒我不再犯曾經的錯誤。
(摘自《記者觀察》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