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期雜志制作進入倒計時的5月13日,中國電信發布了“互聯網+”行動白皮書,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高同慶指出,中國電信將在重點領域加大投資,每年持續投入不少于800億元人民幣。其實從今年兩會開始,“互聯網+”這個詞就成為了各行各業熱議的話題,并不斷升溫,直到紅透整片天。那么,“互聯網+”到底是個什么呢?
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到如今已經成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除了科技行業之外,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數不勝數的傳統行業,這些行業延續著自己無數年來形成的行業規則,緩慢而穩定而的發展著,直到互聯網攜著信息爆發的革命滾滾而來。面對這樣的沖擊,這些傳統行業要如何應對?于是,“互聯網+”這個概念就應運而生了。從本質上來說,“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說得直白一點,傳統行業的互聯網轉型就可以看做是“互聯網+”的形成過程。
那么,“互聯網+”的到來到底有什么好處呢?其實,在“互聯網+”中,互聯網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網絡,它更是一個物質、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聯網,互聯網傳遞的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它還可以包括物質和能量的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講,“互聯網+”很可能會打破先生產后消費的傳統思維,甚至會讓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鴻溝逐步消除。其實,互聯網對傳統制造業帶來的顛覆在發達國家也已經出現。美國的某款新能源汽車,由于運用了物聯網概念,已經取消了傳統的4S店商業模式,發達的物聯網絡已經讓生產者能掌握售出汽車的各種數據,甚至輪胎該更換或者哪個零件該出問題,廠家比用戶還清楚,可以隨時隨地上門服務。這就是某種程度上的“互聯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