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
北京大興區龐各莊鎮有個北京最大的萬畝梨園,梨園里有個梨花村,梨花村里有華北面積最大、全國罕見的平原古梨樹群落,梨樹有40余個品種,現存百年以上古梨樹3萬多棵。其中,有一棵420多歲樹齡的貢梨樹曾被明朝萬歷皇帝御封為“金把黃”。這棵貢梨樹就在新梨農侯秀臣家的梨園里。
憨厚敦實的侯秀臣是土生土長的梨花村人,他家和村里別家一樣,有自己的梨園,父親老侯一輩子都在侍弄梨樹。1985年出生的侯秀臣,自記事起就一直看父親侍弄梨樹,對梨樹有一種天然的感情,中專畢業后到城里工作了3年,最終回到村里和父親一起管理梨園。他不但自己回來了,也讓媳婦張紅穎辭了工作和他一起回來種梨。
走進萬畝梨園,梨花大道兩側的梨園里,枝頭掛滿著“金把黃”鴨梨、廣梨、京白梨、紅霄梨、酥梨、子母梨、五九香梨、小酸梨應有盡有,不少園子里的梨樹之間還套種著花生、白薯、蘿卜、倭瓜等。侯秀臣邊帶記者在梨園里穿梭,邊介紹各種品種的梨。他說,村里的梨樹園現在很有名,每年梨花盛開季節,都要舉辦梨花節,大批游人涌進梨園,很多游客來他家的梨園看那棵420多年的貢梨樹。
穿過一個個梨園,看到梨園深處有塊刻著“貢樹”的石頭,旁邊是一顆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粗大梨樹。侯秀臣說,這就是他家園子里的420多年的貢樹,每年能產“金把黃”大鴨梨1噸,是村里的狀元樹。梨花村的“金把黃”鴨梨可稱得上是梨中精品,村里注冊了鴨梨商標“金把黃”,是農業部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熟透了的鴨梨通體金黃,甜蜜汁液令人口齒生津,每到秋天總能吸引很多游人前來觀光采摘,村里的梨根本不愁銷路。
盛夏時節,偌大的梨園里只有侯秀臣兩口子,這一對80后的小夫妻,把梨園侍弄得井井有條,在梨園搭建的植物走廊上掛滿了大小不一的葫蘆,仔細一看一些葫蘆上都刻著“福”、“祿”、“壽”、“百年好合”等吉祥話語,還有一些葫蘆上面是各種小動物的造型。原來這是專門定制的藝術葫蘆,碩大的金黃色的角瓜點綴其間。“我們兩口子就是新一代職業農民。”侯秀臣自豪地說,自從和妻子一起回來弄梨園后,他們參加了各級政府組織的培訓班,取得了果樹專業技術證書,也去新疆庫爾勒、河北等地實地考察過,選送的“京白梨”獲得過金獎。
“雖然借助梨花節和采摘節,園里的梨不愁銷,錢是掙了,但沒有自己的品牌。”侯秀臣說,必須在銷售上做文章,有自己的商標,打自己的品牌,擴大銷售市場。現在侯秀臣已經擴大了自己的梨園,和朋友一起流轉了3個梨園,也有自己的選果設備,盤算著準備注冊“老侯貢梨”商標,分級分批銷售梨,同時把梨園的基礎設施做好,讓梨樹長得更好。妻子張紅穎用微信號“老侯貢梨”,每天向群里發梨園的變化,吸引群友有近千人。記者也準備介紹五五茗果、優倍商城等水果電商平臺給小兩口,讓“老侯貢梨”早日走向更多的消費者。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