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溪雪梨、肥城桃、煙臺蘋果……曾幾何時,這些享譽全國的名優水果不僅占據了不少人的甜蜜記憶,也鼓起了千千萬萬農民的錢袋子。而近幾年來,曾經不愁賣的“香餑餑”卻屢屢陷入賣難、賤賣的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水果品種豐富,人們的選擇多了;另一方面,產量大了,品質卻不再。不對市場“胃口”的果子,難以分到市場的甜頭。
有數據顯示,近些年我國水果產能逐年遞增:從面積來看,除2006年園林水果面積增幅0.87%外,其他年份面積增幅基本在2%~4%;產量方面,2003—2014年全國水果產量由1.45億噸增至2.61億噸,增幅80%。然而,市場消化能力卻沒能“水漲船高”。
在看重產量的情況下,一些果農或如同蒼溪梨農一樣早采梨果,或濫用化肥、增加密度。國產名優水果因盲目增量或疏于管理出現“退化”,傷了不少消費者的“心”,反而是一些進口水果憑借高品質、標準化的產品近年走俏市場。
找到了賣難的真正原因,經歷輝煌又走過沒落的名優水果又重整旗鼓,將目光更多地聚集在了市場和消費者身上:蒼溪一方面加強巡查監管杜絕早采,另一方面為農戶與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讓蒼溪雪梨回歸“老味道”;肥城市則與科研機構合作,應用推廣增施基肥、起壟覆蓋等技術,對桃子的甜度、香氣、保鮮進行全面培優,滿足消費者對桃子口感、品質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營銷與電商發展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嘗試足不出戶輕松購買水果或果制品。肥城桃就利用淘寶網平臺和微商運作的形式,調整了昔日單一的營銷手段,一步步實現了從產量到品質再到效益的提升。
有機構預測,未來10年中國水果產業發展將由數量擴展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與過去 10年相比,水果供需量增速將放緩,需求將對供給起到更主要的引導作用,新型產銷經營方式和現代物流將對水果市場產生深刻影響。而無論是果品質量改善還是營銷手段創新,只有生產市場真正需要的、消費者真正喜歡的產品,才能讓名優水果優質優價響當當。
(據《果品經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