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發 劉志茹 張拯 劉娜 王猛 王楠



摘要 [目的] 制備一種以聚乙烯醇為基材,以牛至精油為抑菌劑的新型抗菌薄膜。[方法]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分析鑒定了牛至精油的化學成分,將其與聚乙烯醇、玉米淀粉等制備抗菌薄膜,并且研究其力學性能、透光率、霧度及抗菌效果。[結果]牛至精油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香芹酚,占84.40%;牛至精油可提升抗菌薄膜的斷裂拉伸應變,但降低了抗菌薄膜的拉伸強度;隨著牛至精油的添加,抗菌薄膜的透光率降低,霧度升高;抗菌薄膜的抑菌活性隨著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強。 [結論] 當牛至精油的添加量為2%時,可以制備出一種抑菌性能和力學強度都較好的抗菌薄膜。該抗菌薄膜對灰霉、青霉、根霉的抑菌圈直徑分別為60、45、90 mm。
關鍵詞 牛至精油;GC-MS分析;聚乙烯醇;抗菌薄膜
中圖分類號 S567.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1-011-03
牛至又名止痢草、土香薷、小葉薄荷,為唇形科牛至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國內外一些研究表明,牛至精油具有高效廣譜的抑菌性能[2-4]。由于精油是一種混合物,從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牛至提取的牛至精油的成分有區別,甚至同一產地不同季節采摘的牛至提取的精油成分都有差別。因此,筆者首先對牛至精油的化學成分進行了GC-MS分析,確定其化學成分。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又可生物降解,是一種綠色環保包裝材料,可應用于食品包裝、農藥包裝、醫用包裝等領域[5-6]。以牛至精油為抗菌劑,以水溶性聚乙烯醇、玉米淀粉等原材料為基材,筆者制備了抗菌薄膜,并且研究了牛至精油的添加量對抗菌薄膜的力學性能、透光性以及抗菌效果的影響,為新型抗菌包裝材料的開發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牛至精油的GC-MS分析
色譜條件為:柱子型號Rxi-5Sil MS,進樣口溫度250 ℃,壓力100 kPa,分流比20∶1。程序升溫為:初始60 ℃,以10 ℃/min升至100 ℃,再以5 ℃/min升至160 ℃,最后以10 ℃/min升至250 ℃,保留5 min。
質譜條件為:離子源溫度220 ℃,接線口溫度250 ℃,溶劑切除時間4 min。
質譜庫為NIST05標準質譜庫。
首先用正己烷(色譜純)將牛至精油稀釋10 000倍,然后準確吸1 μl,手動進樣。在計算機上檢索NIST05質譜庫,與標準譜庫進行對比,并且參考有關文獻進行圖譜分析,進而確定牛至精油的化學組成成分,并采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牛至精油各化學成分的相對含量。
1.2 牛至精油聚乙烯醇抗菌薄膜的制備方法參考陳志周[7]的方法,根據試驗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改。首先,稱取120 g水溶性聚乙烯醇粉末、10 g玉米淀粉,倒入裝有約800 ml蒸餾水的1 000 ml燒杯中,用玻璃棒輕輕攪拌,然后將燒杯放入90 ℃電熱恒溫水浴鍋中,用電動攪拌器攪拌至形成均質溶液。向上述溶液中依次加入30 ml丙三醇、10 ml吐溫-80、8 ml二甲基硅油等溶液,定容至900 ml,并持續攪拌10 min,然后將其均分為五等份,并且依次倒入200 ml燒杯中備用,分別對燒杯編號01、02、03、04、05。按照表1中的配方,分別向5個燒杯中加入對應體積的消泡劑和牛至精油,將每個燒杯中的混合液體定容至200 ml,在40 ℃水浴條件下分別用電動攪拌器攪拌5 min至形成勻質溶液。用PE薄膜封口,在100 Hz、40 ℃條件下超聲振蕩30 min,取出,在室溫下靜置約10 h至氣泡完全消除。將靜置消除完氣泡后的均勻混合液體在預先清洗干凈的玻璃板上刮膜,室溫放置10 h后揭膜。
1.3 抗菌薄膜力學性能測試 參考GB/T 1040.1-2006[8]和GBT 1040.3-2006[9],將膜裁切成長100 mm、寬10 mm 的矩形試樣,用萬能材料試驗機測定拉伸強度和斷裂拉伸應變,設定標距為50 mm,拉伸速度為50 mm/s。試驗中,把與刮膜方向一致的方向稱為縱向,與刮膜方向垂直的方向稱為橫向。每張薄膜沿著玻璃棒刮膜方向(縱向)和與刮膜方向垂直的方向(橫向)各取5個平行試樣進行測試。
1.4 透明度、霧度測試參考GB/T 2410-2008[10],將薄膜裁切成50 mm×50 mm樣品;用WGT-S透光率霧度測定儀,測定抗菌薄膜的透光率(P)和霧度(H),測試3個平行試樣。
1.5 抑菌性能測試采用PDA 培養基[11],具體配方為:馬鈴薯200 g,蔗糖20 g,瓊脂16 g,水1 L,pH自然。制好后,高壓濕熱滅菌(121 ℃,20 min),備用。
用滅菌接種針輕輕刮取斜面培養基表面的新鮮霉菌孢子,使用無菌蒸餾水稀釋,用血球計數板計數,制成濃度約106 CFU/ml菌懸液,備用。
在超潔凈工作臺中將融化后的PDA培養基倒入適量到培養皿中,待PDA培養基在無菌環境中冷卻之后,將經過滅菌的移液槍吸取預先調整好菌液濃度的菌懸液100 μl加入到培養皿中,然后用經高壓濕熱滅菌處理過的三角玻璃棒涂布器將菌懸液涂布均勻。將抗菌薄膜裁切成尺寸為30 mm×30 mm的待測樣品,在紫外燈下滅菌2 h,然后用無菌鑷子將待測樣品放入培養皿中央,平行做3個皿。按照上述方法處理好的培養皿在28 ℃條件下恒溫培養,48 h后測量各培養皿的抑菌圈直徑[12]。
2 結果與分析
2.1 牛至精油的GC-MS分析將牛至精油按照“1.1”進行GC-MS分析,其總離子流圖譜見圖1。通過在計算機檢索NIST05標準質譜庫,并參考相關文獻[13-14],分析鑒定出10種化合物,經儀器所配置的軟件系統按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可得出牛至精油各成分的相對含量,牛至精油的主要化學成分見表2。牛至精油在9.618 min出現最大峰,其對應的是香芹酚(CAS號:499-75-2),在9.467 min峰對應的化合物是百里香酚(CAS號:89-83-8)。根據有關文獻的研究和報道[15-16],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對農產品和食品致腐微生物具有廣譜抑菌效果,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在牛至精油中的相對含量分別為84.40%和1.17%。
2.2 牛至精油對抗菌薄膜力學性能的影響薄膜在拉伸時的應力-應變曲線符合GBT 1040.1-2006中無屈服點的韌性
材料對應的應力-應變曲線的特征,隨著拉伸應變的增加,拉伸應力逐漸增大,整個拉伸過程未出現屈服點,在拉伸應力達到最大值時薄膜試樣發生斷裂。經綜合比較,同一張抗菌薄膜的縱向拉伸強度略高于其橫向拉伸強度。從圖2 可以看出,未添加牛至精油的聚乙烯醇薄膜的縱向拉伸強度為28.47 MPa,縱向斷裂拉伸應變為287.58%,隨著牛至精油含量的增加,抗菌薄膜的縱向拉伸強度呈現下降趨勢,與之對應的斷裂拉伸應變明顯增加,在牛至精油添加量為1.5%時縱向斷裂拉伸應變達到最高值(348.92%),但是當牛至精油含量繼續升高到2%,縱向斷裂拉伸應變降為309.15%。從圖3可以知道,未添加牛至精油的聚乙烯醇薄膜的橫向拉伸強度為28.46MPa,橫向斷裂拉伸應變為291.98%,隨著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抗菌薄膜的橫向拉伸強度呈現下降趨勢,與之對應的斷裂拉伸應變明顯增加,當在牛至精油添加量為1.5%時達到最高值336.49%,但是牛至精油添加量繼續升高到2%,橫向斷裂拉伸應變降為303.62%。
2.3 牛至精油對抗菌薄膜透光率、霧度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未加牛至精油的透光率為87.0%,霧度為91.69%。隨著牛至精油的添加,抗菌薄膜的透光率降低,霧度升高。當牛至精油添加量為2%時,透光率達最低值(71.5%),霧度達最高值(94.4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牛至精油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顏色(棕黃色)對薄膜的透明性有一定的影響。
2.4 抗菌薄膜對3種霉菌的抑菌效果從表4可以看出,未添加牛至精油的聚乙烯醇薄膜(01組)對3種霉菌無抑菌作用,經過48 h的培養培養皿中長滿霉菌;添加0.5%牛至精油的抗菌薄膜(02組)對灰霉和青霉抑菌效果不明顯,但是培養皿中央的霉菌略比對照組(01組)的霉菌稀薄一些,說明添加0.5%牛至精油的聚乙烯醇薄膜對灰霉和青霉具有微弱的抑菌效果,但不明顯;0.5%牛至精油的聚乙烯醇薄膜對根霉具有明顯的抑菌效果,在培養皿的中央出現直徑為35 mm左右的區域無根霉生長。隨著牛至精油含量的增加,抗菌薄膜對3種霉菌的抑制作用明顯加強。這可能是由于抗
菌薄膜中的香芹酚等酚類物質對微生物的細胞膜結構造成損傷,導致微生物死亡,從而實現抑菌。當牛至精油添加量為2%時,抗菌薄膜對灰霉、青霉、根霉的抑菌區域直徑分別達到60、45、90 mm。
3 結論
牛至精油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香芹酚,占84.40%。牛至精油可以提升抗菌薄膜的斷裂拉伸應變,但降低薄膜的拉伸強度。隨著牛至精油的添加,抗菌薄膜的透明性變差,透光率降低,霧度升高。隨著牛至精油含量的增加,抗菌薄膜對3種霉菌的抑制作用明顯加強,當牛至精油的添加量達到2%時抗菌薄膜對灰霉、青霉、根霉均具有顯著地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徑分別達到60、45、90 mm。
參考文獻
[1] 李鵬,孫杰,楊偉強,等.添加牛至精油對可食性花生分離蛋白膜性能的影響[J].食品科技,2014,39(10):279-283.
[2] KANIKA BHARGAVA,CONTI D S,DA ROCHA S R P,et al.Application of an oregano oil nanoemulsion to the control of foodborne bacteria on fresh lettuce[J].Food Microbiology,2015,47:69-73.
[3] ZEHRA KARAGZ EMIROGˇLU,GKE POLAT YEMIS,,BETL KODAL COS,KUN,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soy edible films incorporated with thyme and oregano essential oils on fresh ground beef patties[J].Meat Science,Meat Science,2010,86:283-288.
[4] 趙海伊,衛飛,周才瓊.3種不同方法提取牛至揮發精油及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2013,34(2):236-240.
[5] 郝喜海.水溶性塑料包裝薄膜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現狀[J].包裝工程,2004,25(4):175-176.
[6] 王婧,苑會林,馬沛嵐,等.聚乙烯醇薄膜的生產及應用現狀與展望[J].塑料,2005,34(2):12-17.
[7] 陳志周,牟建樓,王林,等.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生產工藝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7):247-250.
[8] 施雅芳,王永明,李建軍,等.GB/T 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總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9] 張雁,王永明.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測試[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0] 潘穎,劉暢,劉玉春,等.GB/T 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霧度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1] 蔣益虹.荷葉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
[12]劉光發,王建清,趙亞珠.牛至精油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抑菌效果研究[J].包裝工程,2012,33(3):19-22.
43卷11期劉光發等 牛至精油聚乙烯醇抗菌薄膜的制備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3] CARMELA BONFANTI,ROBERTO IANNI,AGATA MAZZAGLIA,et al. Emerging cultivation of oregano in Sicily:Sensory evaluation of plant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oils[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2,35:160-165.
[14] 呂飛.天然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機理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11.
[15] 王新偉,杜會云,宋玉函,等.牛至油、香芹酚、檸檬醛和肉桂醛抗真菌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2):193-196.
[16] 鐘少樞,吳克剛,柴向華,等.七種單離食用香料對食品腐敗菌抑菌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9,30(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