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生
她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長期從事農村工作。她當過村婦女主任和生產隊長,有著深厚的農村基礎。她于1998年創辦了廣西星寶實業投資有限公司,2010年12月收購隆安南圩牛場,經過4年多的努力,將南圩牛場從原有170頭牛的規模發展為1200多頭的規模肉牛養殖場,帶動了當地養牛業快速發展,是全縣乃至全區牧業科技、養牛致富的帶頭人。她就是南寧市巾幗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廣西匯生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韋蘅栩。
韋蘅栩來自貴港市,雖然已過花甲之年,卻一直閑不住,不斷更新觀念,用心創業。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常掛在她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現實中,韋蘅栩的確如此,作為一個異地創業婦女,4年多來,她扎根南圩,特別是近兩年,一直沒有離開過隆安縣,一心撲在養牛事業上,竭盡全力把養牛場做強做大。韋蘅栩與當地群眾關系融洽,把農民朋友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因此得到當地群眾的信任、支持與幫助。當地群眾都親切地叫她韋大姐。
作為企業領導者,韋蘅栩深知,要把養牛事業做強做大,需要建立科學管理的團隊,同時也離不開技術的支撐。韋蘅栩的團隊現有職工33人,其中管理人員和技術員8名,飼養人員25名。公司同時與廣西大學、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廣西畜牧研究所、廣西獸醫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集聚了廣西畜牧行業的專家教授,為匯生牧業提供了技術研發、基地建設、牧草種植、飼料開發、養殖示范、屠宰加工等一系列生產過程的技術支持。
在經營發展中,韋蘅栩創新推行“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產,推廣“五個統一”,即統一品牌、統一供種、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回收。目前與公司簽訂種牛供應和成品牛回收合同的養牛專業合作社有26個,每個養牛專業合作社養殖桂西牛數量為50頭以上。
公司還大力實施“牧草—牛—牛糞尿—沼氣—蘑菇(蚯蚓)—生物肥—牧草”的循環模式。以牧草(農作物秸桿)為基礎,以養牛為開端,通過氨化青貯牧草(農作物秸桿)喂牛,利用牛糞生產蘑菇和養殖蚯蚓,以牛尿液和污水生產沼氣作為生活能源,然后利用蘑菇渣、蚯蚓糞生產生物有機肥,用生物有機肥、沼氣液再培育牧草,反復循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匯生牧業已成為南寧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廣西水產畜牧業重點龍頭企業,并在北部灣股權交易所掛牌。公司養殖基地是廣西“無公害肉牛生產基地”和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公司的“桂西牛”產品已通過有機認證,成為廣西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獲得有機認證的肉牛生產企業。“桂西牛”商標已成為廣西著名商標。
韋蘅栩靠科學養牛走上了致富路,她并沒有忘記回報社會,今年“三八”婦女節期間,她與南圩鎮政府一起組織南圩婦女到公司開展聯歡活動,動員想養牛致富的婦女同志參加合作社,活動當天就有不少婦女報名加入了養牛的隊伍。為解決牛草料不足的問題,韋蘅栩認真考察分析南圩鎮及周邊資源,得知大部分都是水稻種植區,農民收完水稻,都習慣把稻草放在地里燒掉,這樣既污染環境又浪費了資源,而稻草飼料正好是肉牛冬天最好的飼料,于是她購置了打谷機,每到水稻收獲時節,免費為農戶脫粒,留稻草氨化自用,此舉深受廣大農戶歡迎,每天來排隊打谷和送秸桿的農戶絡繹不絕。韋蘅栩是農民出身,十分體諒農民的艱辛,她的公司除自種優質牧草外,每年還收購當地農戶的玉米、米糠、秸稈等,這幾項就為農民增收260萬元。農戶每次到公司送飼料,不論時間多晚,韋蘅栩都要求公司員工熱情接待,隨到隨收購,從不為難農民兄弟。
“下一步,我打算把養殖業、種植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服務更多農戶,爭取為隆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多作貢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韋蘅栩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養牛事業上越做越紅火,越做越帶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