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叢林
一場事故導致兩個孩子失去父愛
2000年12月,鄒丹珍與傅文彬結婚,二人居住在泰州市陽光小區的一套住房內,房屋產權人為傅文彬。婚后他們生育女兒傅妙靈、兒子傅妙真。夫妻二人平日忙著做生意,還要照顧上學的女兒,因此,兒子傅妙真一出生就被送到農村隨爺爺奶奶生活。
2011年9月的一個午后,傅文彬駕駛著電動三輪車進貨歸來,在拐入泰州市古田線附近的一個丁字路口時,一輛工程車從側面駛來,傅文彬躲閃不及,被工程車撞了,后因傷勢嚴重,不治身亡。
事后,傅文彬的近親屬獲賠58萬元。鄒丹珍與公婆傅浩博、秦雅菱就賠償款作了分配,傅浩博、秦雅菱名下各存10萬元,鄒丹珍名下存入38萬元。傅妙靈隨鄒丹珍在陽光小區的房屋內居住、生活,傅妙真依然與爺爺奶奶生活。
傅文彬去世不久,傅浩博、秦雅菱就聽到一些風言風語,說兒媳找了個男朋友。兒子尸骨未寒,兒媳就急著改嫁,傅浩博、秦雅菱感到不悅,但也沒有進行干涉,不過對于兒媳找的對象,他們要求把關。鄒丹珍認為,自己嫁與不嫁,嫁什么樣的男人,都是自己的權利,不同意公婆干涉,雙方由此產生了隔閡。
2013年1月29日,傅浩博來到陽光小區看望孫女,沒想到的是,他被一個男人擋在了門外,此時還有一個工人正在換門鎖。難道兒媳再也不讓他們進家門了?傅浩博堅決不讓換鎖,還報了警……一陣爭吵過后,鄒丹珍甩手離開了家,隨后傅浩博與秦雅菱搬進了陽光小區,承擔起照顧兩個孩子的責任。
兒媳公婆連環叫板
由于鄒丹珍不愿意與公婆共同生活,因此,由誰住在陽光小區的房子里,雙方爭得不可開交。2014年2月27日,鄒丹珍來到泰州市高港區人民法院,以公婆傅浩博、秦雅菱侵犯其對兩個孩子的監護權為由,將他們告上了法庭,要求判決傅浩博、秦雅菱將傅妙靈、傅妙真交由其行使監護權。
2014年8月25日,傅浩博、秦雅菱也來到高港區法院,以鄒丹珍對小孩不履行監護職責為由,將鄒丹珍告上了法庭,申請撤銷鄒丹珍對傅妙靈、傅妙真的監護資格,改由他們監護。
鑒于傅浩博、秦雅菱申請撤銷鄒丹珍對兩個孩子的監護權,法院對鄒丹珍訴傅浩博、秦雅菱侵犯監護權的案件裁定中止審理。
傅浩博、秦雅菱訴稱,鄒丹珍從不關心兩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她的行為是對監護資格的主動放棄,其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沒有盡到最基本的監護義務,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消極影響,而兩個孩子早已適應了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故請求法院從適合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撤銷鄒丹珍對傅妙靈、傅妙真的監護資格,由傅浩博、秦雅菱監護。
鄒丹珍辯稱,傅妙靈一直由她照顧,自2013年1月29日因與傅浩博、秦雅菱發生爭吵被趕出家后,才沒有辦法照顧孩子。離家期間,她曾去看望孩子,但遭到了傅浩博、秦雅菱的拒絕。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雖然鄒丹珍從2013年1月29日起離家另行居住,在此期間疏于對兩個孩子的監護,但并沒有達到可以撤銷的情形。從情理來講,傅妙靈目前上初三,處于青春期,也處于學習的關鍵期,傅妙真年僅7歲,爺爺、奶奶以及母親所擔當的角色在兩個孩子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誰也代替不了誰。希望雙方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著想,互諒互讓,相互理解、包容。因此,對于傅浩博、秦雅菱要求撤銷鄒丹珍對傅妙靈、傅妙真的監護資格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2015年3月19日,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5條的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駁回傅浩博、秦雅菱要求撤銷鄒丹珍對傅妙靈、傅妙真監護資格的申請。
之后,法院裁定恢復鄒丹珍訴傅浩博、秦雅菱侵犯監護權一案的審理。
傅浩博、秦雅菱辯稱,他們身體健康,為人正直、淳樸且有經濟來源,希望法院尊重兩個孩子愿意隨他們生活的意愿。鄒丹珍性格偏激、暴躁,長期與他人同居,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傷害孩子的心靈,其性格不適合監護孩子。且她開店,也沒有時間、精力照顧兩個孩子。鄒丹珍起訴的用意在于侵吞傅文彬的死亡賠償款等財產,故請求駁回鄒丹珍的訴訟請求。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傅浩博、秦雅菱向法院提交了傅妙靈、傅妙真的書面意見,以證明兩個孩子愿意隨他們生活。法院對此進行了核實。傅妙靈在與法官的談話筆錄中亦明確了其隨爺爺奶奶生活的要求。同時法官也注意到,傅妙真在給媽媽打電話時喊道“媽媽我愛你”,這讓在場的法官受到很大震撼。在法官與兩個孩子單獨相處時,兩個孩子都真誠地表達了希望與母親、爺爺奶奶共同生活的美好意愿,并對目前母親與爺爺奶奶的紛爭表示難以接受。
監護之爭沒有贏家
為了給孩子一個能夠享受母親和祖父母共同關愛的家庭,法官幾十次約見雙方當事人,希望雙方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都退讓一步。可是雙方矛盾尖銳,無法溝通。法官又找了村干部、雙方的親戚、朋友,不斷地說服,苦口婆心,仍無結果。法院又召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干部、群眾進行聽證,盡最大努力化解雙方矛盾。但令人遺憾的是,因雙方在陽光小區的居住問題上互不退讓,致調解未果。
在涉及未成年人監護權的案件中,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處理監護權糾紛的一項重要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只有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才能在其他具有監護能力的近親屬中指定其他人擔任監護人。傅妙靈、傅妙真系鄒丹珍與傅文彬的婚生子女,現傅文彬已死亡,鄒丹珍自然成為未成年人傅妙靈、傅妙真唯一法定監護人,享有監護權,其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法律另規定,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對于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確無能力撫養或父母均喪失撫養能力的未成年孫子女才有撫養的義務,即祖孫之間的撫養關系是有條件的。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撫養子女的一方可以委托自己的父母對子女進行教育,代為監護,如果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和發展,法律并不禁止,但與祖父母排除未成年子女父母的撫養權而要求自行撫養孫子女是有本質區別的。傅浩博、秦雅菱作為祖父母,并非傅妙靈、傅妙真的監護人,其要求撫養孫子女的愿望,在情理上可理解,但于法無據。
鄒丹珍離開家后,通過親戚、鄰居將牛奶、螃蟹等物品送給傅浩博、秦雅菱,意欲和好,并未明確表示放棄監護,2014年2月她又訴訟主張自己的權利,其行為尚不構成撤銷其監護資質的法定條件。
傅浩博、秦雅菱辯稱鄒丹珍不適合監護兩個孩子,無法律依據,法院不予采信。鄒丹珍主張傅浩博、秦雅菱強行入住陽光小區住房、扣留孩子、阻礙她行使監護權,并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法院亦不予支持。
2015年6月17日,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第十八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駁回鄒丹珍的訴訟請求。
法院希望,今后鄒丹珍與傅浩博、秦雅菱應尊重孩子的真實意愿,將種種分歧予以慢慢消化,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考慮,莫讓雙方之爭再次傷害孩子。希望鄒丹珍能夠擯棄前嫌,積極行使監護權,關心、照料孩子的同時,與傅浩博、秦雅菱慢慢修復關系,盡量能讓孩子享受來自祖父母的關愛;傅浩博、秦雅菱也應敞開胸懷,換位思考,尊重鄒丹珍再婚選擇配偶的權利,積極配合鄒丹珍行使監護權,勿因其他紛爭剝奪孩子本應得到的母愛。只有雙方互相寬容,才會給孩子的明天帶來陽光。(文中人名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