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峰
【摘要】中國自辛亥革命終結封建專制制度后政治體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文化隨即開始涌入,西洋畫開始在社會上盛行,伴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提出了“美術革命”的口號,舊的藝術觀念受到了重大沖擊。陽太陽出生于1909年,其青年時期恰好處于這場新舊文化的變革當中,他在受過西畫教育之后又重回故土投身抗戰文化宣傳直至新中國成立。他青年時期的藝術作品飽含愛國情思同時也可以折射出當時的中國文化氛圍與藝術創作環境。
【關鍵詞】陽太陽;青年時期;藝術創作;藝術活動;決瀾社
1911年的辛亥革命徹底埋葬了歷經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成立了中華民國,在政治體制上由封建專制轉為民主共和,使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西方文化開始涌入,西洋畫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伴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提出了“美術革命”的口號,與舊的藝術觀念形成巨大沖擊。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部分藝術家與無政府主義知識分子提出了“走出象牙塔”與“走向十字街頭”這一命題,在這其中文藝界也產生了“為藝術而藝術”“為社會而藝術的”觀點分歧。正是這種思辨表達了一大批敏感藝術家心中的沖動,從而產生了希望以藝術自身的變革來變革現實。
著名畫家陽太陽1909年出生于廣西桂林,自幼喜好書畫并在1919年“五·四”前后受到繪畫的啟蒙教育,后于桂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接受中西繪畫的基本功教育。陽太陽在青年時期的藝術創作以時間為序可大概分為這樣幾個時期即上海時期、日本時期、桂林投身抗日戰爭時期、衡山時期。
陽太陽于1929年考入上海美專西畫系學習,1931年轉至上海藝專西畫研究科師從陳抱一先生。在陳抱一先生的引薦下結識了魯迅、郭沫若和田漢等進步文化人士,并在飽覽世界各國大畫家畫冊之后深受啟發,由此提高眼界,也擁有了更高層次、更加活躍的藝術思想。同時,青年時代的陽太陽筆耕不輟與同學共同組織開展“二零春畫會”并成功舉辦畫展。
1932年,龐薰栗發出感慨“今日中國藝術界精神之頹廢,與中國文化之日趨墮落,輒深自痛心;但自知識淺力薄,傾一己之力,不足以稍挽頹風,乃思集合數同志,互相討究,一力求自我之進步,二集數人之力或能有所貢獻于世人”。陽太陽于同年參加了龐薰琴、倪貽德、張弦等人創辦的“決瀾社”。隨后舉辦“決瀾社第一次畫展”,陽太陽的作品《二裸女》《風景》兩幅作品在這次展覽中展出。“決瀾社第一次畫展”展出后其作品面貌與樣式深受社會重視和藝術界的廣泛好評,因其所主導的探索新的藝術形式的思想與當時藝術界彌漫的因循守舊的風氣截然不同。“決瀾社”的藝術家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面貌,因而這次展覽中的作品無疑是對庸俗陳腐的畫壇所發起的一次狂飆運動。正是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在為中國的現代藝術大聲疾呼。陽太陽在展覽中雖與諸多畫家在美術理論及藝術觀念上不盡相同,但掀起新興藝術的共同愿望卻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在這一時期陽太陽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生動活潑的藝術風氣,并且也展現了他對西方近現代繪畫諸流派的研究與借鑒。
1935年春季,陽太陽前往日本留學,入讀日本大學藝術研究科主攻世界繪畫,并進行了大量繪畫創作。1936年春季陽太陽在日本期間創作的油畫作品《女青年》入選日本獨立美展,同年秋季,油畫作品《戀》入選世界性大型美展“日本二科美展”并被譽為“中華之夸”,作品《戀》與馬蒂斯、羅丹、戈雅、勃拉克等大師的作品同場展出。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陽太陽毅然放棄前往巴黎髕學的計劃回到家鄉桂林。他抱著赤子之心保持著高昂的愛國主義熱情從事藝術創作,通過創作繪畫作品反映斗爭生活借此宣傳抗戰,創作了如國畫作品《戰士》(1939年)、油畫作品《騎者與馬》(1939年)《持槍的人》(1939年)、風景作品《沙原上的船》、素描作品《湘西小街》(1940年)等以抗戰為題材的繪畫。在這期間陽太陽還多次舉辦畫展和義賣為祖國的抗戰事業募集資金。并自籌資金創辦了“初陽畫院”并任院長、教授。通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出,所有的抗戰題材繪畫無不是陽太陽在充分考慮到群眾的鑒賞與審美趣味之后,再結合形式美感來創作的。
1939年陽太陽與艾青受湖南衡山師范邀請前往執教。在這期間陽太陽足遍鄉野田間,飽覽河山,筆耕不輟,創作了大量富有生活氣息的寫生作品。
陽太陽在湖南經過短暫停髕與創作,受1944年桂湘疏散影響攜妻帶子沿廣西東南方向躲避戰亂并隱居于鄉間教書育人。隨后于1947年移居廣州,欣然應允高劍父的邀請出任廣東省立藝專師范科主任和教授。陽太陽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前往香港參加由國共內戰時期左翼畫家在香港成立的民間組織“人間畫會”。人間畫會成員以木刻家和漫畫家居多,呈現給社會的作品也多為漫畫和木刻創作,陽太陽加入其中之后為迎接廣州解放繪制了大幅供游行和集會使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以及毛澤東的肖像。在受到社會風潮的影響下他無暇顧忌創作屬于自己意志的油畫作品,同年在“人間畫會”成員的推舉下,陽太陽與王琦、張光宇、張正宇、關山月等人共同起草繪制了巨幅布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最后完成作品高九丈寬三丈,在解放軍進入廣州時懸掛于廣州愛群大廈。
然而,陽太陽在藝術上的貢獻不局限于美術方面。陽太陽談吐溫文爾雅極具詩人氣質,并且自己也常有詩文創作。并在20世紀40年代創辦了詩刊《詩創作》,他的畫常常體現出抒情浪漫的一面而他的詩也不例外,在詩文中也體現出了恰到好處的主觀性與表象性。周多曾評價陽太陽“說話像閨女般溫柔”,這與陽太陽在詩文上的造詣不無聯系。
青年時期的陽太陽是一位富有進取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藝術戰士。在藝術的道路上他看到了中國社會的衰敗與藝術的倒退,由此致力于開創中國藝術新的形式。借“五·四”精神的契機,陽太陽廣泛吸收西方藝術的觀念與技巧轉而融合到自我的意識表達中,這也使他的作品充分展現了自己獨立的風格與藝術創作形式,在藝術處理、空間結構乃至色彩關系上都可見其獨具匠心的經營安排。借用邵大箴先生所言:“……陽太陽先生一次又一次拼搏,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為我們民族藝術爭得了驕傲。陽太陽之路,是創造之路、拼搏之路,也是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