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初,摩托羅拉帶著三款智能手機重新回到大陸市場,“回歸”一詞成為了這個古老品牌在2015年最為關鍵的詞語,回歸后的摩托羅拉扔下時代賦予它的厚重,年輕化的設定使得它更加具有親和力,但又不缺乏內涵。
售價在千元出頭并定位為入門級的Moto G,在一進入大陸市場就直面魅藍與紅米阻擊,久違中國這片土地的Moto除了傳承下來的情懷與信仰之外,還有什么元素讓它成功地站穩腳跟嗎?
雖然Moto G在機身質感與觸感上比不上一體化設計的Moto X,但它依舊保留了屬于上帝的曲線設計。由于屏幕尺寸縮小,Moto G機身寬度略有降低,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它出色的手感。Moto G的機身厚度的控制沒有Moto X出色,手機最厚之處達到11mm的機身厚度,與邊框與背部雙曲線設計相結合,筆者甚至認為Moto G提供的握持手感比Moto X更加的優秀。Moto G的正面可以說是完全對稱的,上下兩端各設有一模一樣的長條狀揚聲器,一眼看去就能讀出Moto G雙揚聲器的屬性。
Moto G搭載了原生Android 5.0.2系統,點亮屏幕后,原生Android系統帶來的純凈味撲面而來,手機除了常規內置的應用外,沒有預裝任何的應用,就連常用的微信、微博、QQ等即時通訊類應用也需要用戶自行下載并安裝。
為了滿足國內用戶的需求,Moto G將系統內置的Google服務進行了本地化處理,Google Play被“樂商店”所代替,不過Moto對應用的圖標進行了重繪,使樂商店更好地融入原生Android系統。不過我們仍然在手機中看到了摩托羅拉內置的專屬應用,遷移、Assist在本地化后也展示出了不錯的適用性。
我們知道,Android 5.0對低硬件配置手機做了底層優化,在硬件規格并不強悍的Moto G(搭載高通驍龍MSM8926處理器,輔以1GB RAM)身上,CPCFAN評測室在實際體驗時感到系統在日常使用時能夠提供不錯的流暢性,只是在加載應用時的速度略顯不足。
拍照對于摩托羅拉來說是一個困難的課題,Moto G配備800萬像素攝像頭,在原生系統的影響下,其拍攝界面和操作方式與Moto X同出一轍,相機幾乎沒有功能與趣味拍攝能力,但依舊保留使用率較高的HDR、全景拍攝,不過Moto G的對焦速度與成像速度表現很是搶眼,由于攝像頭與硬件的限制,Moto G僅僅支持720p視頻錄制。
通過觀看所得樣張,它成像風格以及拍照優缺點與Moto X一模一樣,在圖像銳度、通透性方面還有待提高,細節表現也中規中矩,與主流拍照手機有一定的差距,最直接的體驗便是弱光環境下的樣張能明顯感受到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