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晶
到底什么是上火,為什么會上火?吃藥還是食療?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什么是上火?
“火”是中醫學中的一個術語,中醫學認為“火乃熱之極”,不僅外邪如風、寒、暑、濕、燥邪侵入人體后能化火,臟腑本身陰陽失調也能化火。正常人體陰陽是平衡的,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感受了外界的火熱之邪或自身陰陽失衡,就會出現上火癥狀。
那么,什么是上火呢?一般是指人體表現出某些熱性的癥狀,如眼屎多、流鼻血、頭痛、口苦、咽痛、牙痛、齒齦紅腫、口腔有皰、潰瘍、癤腫、煩躁、大便干等,總的來說,雖然上火還有虛實之分,但都具有紅、腫、熱、痛、煩的共同表現。
從西醫的角度來說,上火表現多見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眼瞼炎、結膜炎、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牙髓炎、牙齦炎、口腔潰瘍、尿路感染、便秘、皮膚癤腫等。西醫認為這是一種應激性疾病,可能和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上火?
引起“上火”的具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外在原因:身體感受了各種熱邪,也就是西醫所說的感染了各種細菌、病毒等,就會出現以上的上火癥狀。
內在原因:由于情志抑郁、勞累、睡眠不足、飲食所傷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致。其中,陽盛者屬實火,氣有余便是火,陰虛者易生虛火,從西醫來講,則是各種原因如身體過度勞累、休息不好、受冷、淋雨等使抵抗力下降時,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而導致上火癥狀。
飲食不當:飲食也是上火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食物有五味,與五臟相對應且歸屬于五臟,吃了某些熱性食物后,如果加上自己體質的因素,就會導致機體的改變,過量食用蔥、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辛辣之品,或多吃羊肉、狗肉等都會上火。另外,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過量食用也容易引起上火。
天氣原因:秋天天氣干燥,空氣中缺乏水分,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同樣也會缺乏水分,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秋燥。秋又有夏火之余氣,所以在秋天更容易出現一些上火的表現,如皮膚干燥、爛嘴角、喉嚨疼痛、流鼻血、便秘、咳嗽等。
上火有哪些表現?
上火的表現多種多樣,中醫學根據其癥狀,歸屬于各個臟腑,可分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它們的表現也各有不同。
心火:如果近期口舌生瘡、小便赤黃或發熱后出現心煩、夜間睡眠不安、手足心熱,表明心火太重。
胃火:如果出現口干口臭、牙齦腫痛、口腔糜爛、口渴喜飲、便秘、手足心熱、舌苔黃厚、口唇發紅甚至皴裂,那就是有胃火的信號,有些咽部紅腫疼痛也是和胃火有非常大的關系。
肝火:眼屎多并伴有性格急躁、易哭易鬧,臉頰有時發紅,夜間睡眠欠佳,那是肝火的表現,因為中醫認為“肝開竅于目”、“肝主疏泄”,肝火旺則眼屎增多,性急易怒。
肺火:肺開竅于鼻,而咽喉又是肺胃的門戶,所以,肺火主要表現為黃鼻涕、鼻干、流鼻血、咽喉痛、咳嗽黃痰,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肺熱時大便也會變得干硬。
去火良方
根據上火的原因,應該從食療、藥療及心理調理三方面入手來避免和調整上火。
對付上火的藥物
心火盛可服用導赤丸。
胃火盛服用清熱化滯顆粒、枳實導滯丸或化食丸。
肺火明顯時可用肺熱咳喘口服液、鼻淵通竅顆粒、鼻淵舒口服液;咽喉腫痛明顯則用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蒲地藍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等。
肝火旺可服用當歸龍薈丸、琥珀抱龍丸等。
去火的食療方
百合杏仁枇杷粥
鴨梨20克、杏仁9克、百合15克、枇杷果20克、粳米100克、蜂蜜少許。把洗凈的百合、杏仁和粳米用大火煮,煮到米粒熟裂時換小火。接著開始準備其他配料,把梨去皮切成丁,枇杷也切成小丁,然后放入枇杷丁,稍稍攪拌,再放入梨丁,一邊攪拌一邊熬。等到粥熬好后,把它盛在碗中,放到溫度稍涼,再加點蜂蜜即可服用。可用于咽干咳嗽、口唇干裂。
川貝梨
把雪花梨去心,加川貝母細粉3克、白糖適量,隔水蒸熟服食,可治療咳嗽、咳痰不爽。
蓮子銀花竹葉湯
蓮子30克(帶蓮心),淡竹葉6~10克(用紗布包),加冰糖適量,水煎至蓮子綿軟時,去掉紗布包的竹葉,加入金銀花5克,再煮10分鐘,加入少許蜂蜜,吃蓮子喝湯。用于心煩、夜啼、舌面生瘡、小便黃赤等心火上炎之癥。
綠豆山楂粥
綠豆50克,加水250毫升,先用水煎20分鐘,再加粳米50克、山楂15克共煮至爛,調入少量冰糖共服。此粥酸甜可口,可去胃火,治療食積所致的口臭、舌苔黃厚、口臭、小便黃等。
菊花粥
取桑葉10克、菊花10克、決明子5克,將決明子、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個小時后煮半個小時,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鐘,即可代茶飲。可用冰糖或蜂蜜調味。
秋天,去火最好的當季食物
番茄:清熱生津。
梨:潤燥清熱
荸薺:潤燥清熱
藕:潤燥清熱
山藥:滋肝去火
另外,要適當多吃些新鮮蔬菜,比如白菜、芹菜、萵筍、卷心菜、菠菜,這些蔬菜中所含的植物纖維有利于排便通暢,消除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