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昂
11月25日早晨8點半,當尹同躍出現在“第二屆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現場時,讓許多人頗為意外,而日程安排異常繁忙的他不但完整出席了上午的研討會,還發表了演講。在長達40多分鐘的演講中,尹同躍直白論述了汽車企業為什么要重視品質、奇瑞從中獲得了什么,并分享曾經彷徨的心路歷程。他說,是“品質”和“現代”,這兩個關鍵詞讓他駐足會議。
穿著黑西裝、白襯衫,戴著標志性眼鏡的尹同躍一早就趕到會場,安靜地坐在第一排聽眾席仔細地翻看著會議資料,并不時抬起頭認真查看演講者播放的PPT資料中關鍵數據,如果不是注意到桌簽上的“尹同躍”名牌,你甚至會把他當作一名普通的參會工程師。
事實上,“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是汽車行業的內部會議,會議本身的規模并不大,主要參與者是來自國內相關行業協會、大學、研究咨詢機構和汽車整車企業及經銷商集團的代表,今年是第二屆舉辦。以“汽車品質創新的重要性與中韓合作”為主題的本次“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吸引了100多位參會者進行探討和交流。
作為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躍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熱點人物,也是媒體追逐的焦點,日程安排異常繁忙的他,為何專門騰出半天時間出席一場行業內部會議,甘愿來做一名“小學生”?與那些帶著喧囂的氣息而行色匆匆地出席各種會議、論壇的業界“大佬”不同,會場上,輕車便從的尹同躍顯得謙遜而平和,面對記者的追問,他再三強調自己“是來學習的”,因此在會議間隙所進行的專訪也顯得輕松而隨意。
《汽車縱橫》:奇瑞公司的各項事務都很繁忙,您怎么還有時間從安徽來到北京“親自”出席這個研討會?
尹同躍(笑):四個字——現代和品質。一個是現代,一個是品質。因為不管中國的自主品牌銷量是“12連降”,還是“11連降”,實際上,自主品牌現在是處在有點衰落的時候,而韓國的現代和起亞,他們在前面給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頭。我一直在思考,后發的汽車企業不能走到世界主要舞臺上去,如果韓國能做到,為什么我們做不到?實際上,研究韓國人當時是怎么做的,我們也完全可以照著樣子做起來。第二個原因是想利用這個會議學習一下韓國在質量管理方面的經驗,同時,我也想利用這個場合,把奇瑞在質量管理方面上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一些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傳遞奇瑞的聲音。
奇瑞大概是在2010年開始下決心轉型的,而2010年,在自主品牌里我們的銷量最高,大概是68萬臺。但那個時候我們開始轉型,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我們是不是有病?當時奇瑞停了很多車型,實際上,奇瑞在銷量最好的時候,提出來要轉型就是做質量,做品質,而且在質量上,我們是真正嘗到了甜頭的。
中國人做了30年的汽車,但過去的汽車質量是什么?雖然中國的很多企業都喊要質量,其實就像是葉公好龍,都說自己喜歡龍,但龍真的來了的時候,他就給嚇跑了。可以說,過去的中國汽車企業大多在追求銷量,追求利潤,這樣到最后犧牲的往往是產品質量,這其實是欲速而不達的。
我認為追求質量,表面上不追求利潤,不追求其他的“好處”,但其實質量會給你帶來銷量,給你帶來利潤,會給你的品牌帶來提升——這就是我們這幾年所感悟的。過去面對品質,我們可能也有葉公好龍的心態,只是說說而已,但現在我們是真正在追求質量。以前一汽的竺總曾經說過,我們(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我認為,我們在銷量上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但在質量上就不能耐得住寂寞。我們奇瑞這幾年來,在銷量上開始有一點能耐得住寂寞了,但在品質上,我們一定要突破自信,一定要拼命做。
以前很多人不能理解奇瑞,我們在如日中天的時候,為什么好像突然發瘋一樣,停下來了,其實我們是停下來思考方向,想清楚后,我們開始去追求質量,聚焦產品,東西做不好,我們就不上市,自己跟自己較勁。當時我心里想,光靠低價格、拼銷量,自主品牌企業不能持續,我們必須要換一種打法。而事實上,產品得做好,會持續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好處。所以,過去我們是靠自己賣車,而現在是用戶幫我們賣車。
《汽車縱橫》:口碑效應顯現。
尹同躍:對。奇瑞現在跟過去不一樣,過去賣車是靠價格,靠廣告,現在我們是靠用戶賣車。過去在生產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小問題,一次交驗成功率控制得不好,存在很多浪費,現在我們可以做到一次交驗率達到85%,而這樣一來,我們的實際的制造成本就下來了。現在,我們每年用于支付顧客索賠的預算是花不掉的。這是因為質量好了以后就沒有索賠了,或者說索賠的很少。現在有的經銷商反而開始抱怨,他們賺不到維修服務的錢了,我就建議他們,以后要依靠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賺錢。
《汽車縱橫》:前幾年你們的市場占有率下降得很厲害,很多人都說奇瑞是不是快要不成了,是怎么抗過來的?
尹同躍:2010年,中國汽車的銷量猛增,大家的日子都很好過,但我們很早就在問自己,中國汽車工業方向在哪里?是不是能一直輝煌下去?我認為不是這樣,所以當時我們找了很多咨詢公司,花了很多錢做戰略咨詢——中國自主品牌往哪去,奇瑞往哪去?
我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出路必須是做品牌。過去我們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都是低質和低價,甚至有人認為修自行車的也能造汽車,汽車產業的門檻其實很低,但是同樣的流程,同樣的制造方法,我們造出來的產品質量不同,所以我們當時要求先建生產流程,建體系。同時,我們也問自己,奇瑞的出路在哪里?我認為就是做品牌。但什么是品牌?很多人不知道。我認為,品牌是一種生活方式。
為什么現在汽車的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使用的汽車不僅僅要能開,而且要體面。品牌代表的就是一種生活狀態。那么,品牌的基礎是什么?是品質。沒有品質的品牌還能叫什么品牌?所以品質是做品牌的基礎。要做品牌,就必須要有品質。品質的基礎是什么?就是體系、就是流程。這么多年來,我們中國汽車工業出現沒有大品牌,很大的原因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品質,什么是品牌。
大家天天都在喊質量,但什么是質量,很多人都說不出來,實際上,質量就是要比對手好一些。質量是全過程驗證的過程,因為驗證得非常深,這樣做事情就做得要慢,做得要透,要隨時都能掌控。所以我們的質量觀跟過去相比有很大改變。但我們真正想清楚,也是通過這幾年的驗證。通過這幾年,我們也驗證了自己,中國人是可以建立體系的,中國人是可以建立質量文化的,中國也是有質量理念的,問題的關鍵就是看一把手或者頂層怎么定位自己,是看腳下三尺,還是看長遠。
其實全世界的人大多是急功近利的,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線的,有一種就是質量底線,看你是堅持,還是放棄。我們希望奇瑞通過學習韓國現代提升自己的品牌。韓國車早期的時候質量也很爛,并不比現在的中國汽車品牌好,但是他們堅持,蠻勁很大。我們中國人也要爭口氣,要爭質量的氣,中國制造不要成為垃圾的代名詞,我們有這么多的制造類企業,每年有這么大的GDP數字增長,但沒有質量的GDP數字也是讓人瞧不起的。
《汽車縱橫》:上世紀90年代末,韓國的汽車已經可以出口到美國了,那么您認為中國汽車什么時候能被美國市場所接受?
尹同躍: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想進入美國市場,如果不能把中國的車賣到美國去,我這一輩子死不瞑目。韓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比我們便利,中國汽車進入到美國市場,美國人可能會用很多問題找麻煩,現在美國對中國產品的要求,比他們過去對韓國產品要求更高。韓國,包括日本的汽車企業,進入美國市場都曾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可以說是舉國家之力支持,也透支了很多資源。因此他們可以花錢去買教訓,不斷積累經驗去做,而且那個時候的汽車法規和現在的法規也不一樣,現在的法規更加嚴格。雖然困難很多,但我們還是希望奇瑞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到美國市場的汽車企業,把奇瑞的車子賣到美國去——這是奇瑞的中國夢,也是我本人的中國夢,
《汽車縱橫》:那么奇瑞進軍美國市場有時間表嗎?
尹同躍:還沒到那個時間,中國畢竟還有這么大的市場,有13億的人口。我們還有時間和空間可以準備得更充分一點再去。我們不希望在美國那個地方,再重復韓國人當時的情況。我們去的時候,要盡量減少“交學費”的成本。一開始就要高端,要超越韓國車的水平,要做到德國車水平,在這個基礎上,奇瑞才會去做。
《汽車縱橫》:沒有時間表?
尹同躍:我們不要給自己設定目標,準備好了就去。
《汽車縱橫》:那么現在的進程情況如何?
尹同躍:奇瑞最新的產品狀態非常成功。今年美國JDPOWER的新車質量發布表明,自主品牌與外國品牌的質量差距在迅速縮小,但因為中國還有部分自主品牌汽車的質量不過關,很多用戶沒有感覺到我們質量的提升,這也在影響和稀釋我們的優勢,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挺痛苦的。但我們認為,這反過來就需要我們做得更加好。
《汽車縱橫》:現在,我們看到汽車銷量的增速開始減緩,合資企業也在不斷擴充產能,并將產品線向下擴展,那么您認為中國市場留給奇瑞的發展時間還有久?奇瑞真的要寂寞20年嗎?
尹同躍:我說寂寞20年不是真正寂寞20年,如果我寂寞20年,恐怕我的老板會開除我的。奇瑞還是以質量驅動企業的經營,我們在質量方面的指標很嚴格。從明年(2015年)開始,在今年(2014年)的基礎上,我們的銷量會有一個很大的增長,但是我不希望把這種銷量的增長作為一個很硬性的指標,我們對質量有剛性的要求,如果同時也對銷量做剛性的要求,大家一定會犧牲質量。但如果產品做不好就上市,會影響企業的長遠戰略,所以對我們來說,質量是剛性的,如果產品做不好,我就寧可延遲上市時間,做到質量目標為主。其他方面都可以為它讓步。
實際上,在中國市場質量驅動銷量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我認為以銷量為驅動的企業一定會犧牲質量,最后企業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而用質量驅動銷量、驅動利潤,才是良性循環,它所的提供銷量將大于你的預期。我們經營質量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效益,把質量堅持住了,企業的效益才有一個很好的體現。
我認為中國汽車企業不能只依靠高速增長的銷量來彌補自身能力的不足。我甚至認為前幾年市場的高速增長對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可能不見得是件好事。企業必須在競爭中才能夠成長,不僅僅是利潤的競爭,也不僅僅是銷量的競爭,一定是企業自身能力的競爭。不管市場是增長,還是平穩,或者是下降,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都不會害怕。
我們希望自主品牌企業能夠早一點覺悟。質量提升給我們奇瑞帶來的益處太多了,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汽車企業里,真正在經營質量的企業還不多,有的還是在經營企業規模,在經營利潤,甚至還有些企業在急功近利地發展,想要“超車”,我認為,“超車”看起來是便宜了、快了,但實際上是浪費的。
《汽車縱橫》:從企業戰略上說,做質量、品質是不是會帶來成本的提升,利潤的下降?
尹同躍:我認為經營一個企業就是經營質量,經營質量是良性循環,而經營銷量、經營利潤是惡性循環。我們奇瑞有一個質量指標,每年增長多少,明后年的質量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要考核。現在我們用質量的提升帶來銷量的增長,來帶動品牌的提升。用質量驅動銷量,用質量驅動定價。追求銷量目標是本末倒置的,中國人在質量上一定要堅持住,一定要吹毛求疵。而且,中國現在的用戶也越來越不以價格作為購買的第一參考因素了,是以品質,以安全作為第一因素。
《汽車縱橫》:在提升品質方面,你們有什么具體做法?
尹同躍:一個是我們采取產品收縮戰略,產品做得要少而精、要做平臺化、模塊化。在研發方面,我們和以色列的公司,主要是寶馬的團隊組建了觀致公司,現在大家對這個產品的評價還不錯,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此外,我們今年建立了一個車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組合很多種不同的車型組合。
在制造方面,我們奇瑞的車間主任基本上請的是來自日本汽車企業的人,他們在生產線上主要是培訓,我們給他們權、給他們責任,讓他們當正駕駛,中國人當副駕駛。在制造環節學習豐田的精益生產方式,然后持續改進。同時我們還派大量的人員去日本現場參加培訓,并實行人員置換,這些人回來之后,我們把他們集中起來做樣板線和樣板車間。
在采購方面,我們也建立體系來幫助供應商,跟供應商真正成為一家。這方面也請了很多日本和韓國的專家幫我們帶隊伍、建立體系,特別是樹立采購的流程。我認為奇瑞不是采購零部件,實際上在采購質量。在銷售和服務這方面,我們也在建立體系。在財務方面,我們學習福特的財務體系,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也以質量為核心。
我認為做企業還是要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質量,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出路。圍繞品質的提升,我們建立了很多的體系,并分成若干個子體系。不僅是質量體系,還包括研發體系、采購體系、銷售體系和戰略體系。
現在我們決心把用戶作為我們所有工作的出發點,所以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和時間研究客戶,真正了解客戶的需求。過去很多中國汽車企業是逆向,不是研究人而是研究車,看誰的車賣得好就拿過來, 做拆解,做逆向開發,逆向開發的車實際上不可能出來有質量的產品,更不可能開發出品牌來,逆向的東西也是不可能真正降低成本的,而且逆向開發的實際成本更高。因為通過逆向不可能建立車型的平臺化、模塊化。而要建立體系,執行力是關鍵,我認為韓國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極強的執行力,韓國現代的認真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質量方面我們不能含糊,在執行力方面必須做到位。
《汽車縱橫》:以前你曾經提到過你很欣賞德國的大眾,也說過奇瑞要對標大眾去發展,那么在你看來,現代和大眾有什么不一樣?
尹同躍:骨子里,我還是欣賞大眾的。我是大眾培養出來的,我認為德國大眾做東西是非常認真的,包括技術的應用也是非常認真,德國的制造文化還是非常強的。從技術來說,我更傾向于大眾,他們做的東西都很敦敦實實,奇瑞也是希望能夠做成一個比德國車還像德國車的企業。
但韓國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韓國人的這種精神,是一種非常拼的精神,他們在心理認為沒有自己干不成的事。我早期跟現代打過交道,也看到了現代神奇的發展速度。大概在2002年、2003年的時候,我拜訪過韓國現代,當時在韓國現代廠區里,到處掛的都是“TOP 5”的標語,我們就問,這個是什么意思?他們說是現代要變成全球的汽車企業的TOP 5(前五名)。準確地說,當時我們在心里覺得現代是在吹牛。那個時候,韓國的金融危機剛剛過去,現代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今天,他們不但超過了目標,而且在全球的排名位置更高了。我們也一直在密切學習、關注韓國現代的發展路子,我認為,現代的成功就是抓質量。
前不久,一位領導跟我講,德國有一個大汽車企業的前任CEO,大概80多歲了還在世界各地考察汽車企業,他到達中國后問了中國領導一個問題,‘您認為未來世界上哪個國家是做汽車最厲害的國家?哪個企業會成為最厲害的企業?我們中國的領導說是德國、日本……猜了很多,他都說錯了,最厲害的國家是韓國,最厲害的企業是現代——這就是德國最強的汽車企業的前任CEO對于現代的評價。
我的老領導也總是跟我講,奇瑞要學習韓國企業的精神,學習韓國企業的執行力。其實不僅僅是現代,韓國的企業都很強,你看三星把蘋果搞得很緊張,韓國的LG發展得也不錯,可以說,韓國的企業個個都是很爭氣的企業,我們中國的汽車企業也要學習韓國的這種精神,奇瑞這幾年就在試圖學習這種精神。
我們也在跟韓國現代的產品做對標,希望每個點都能跟他靠攏,我們有體系的對標、質量的對標、性能的對標、成本的對標,在很多方面我們還是小學生。
奇瑞*尹同躍
前幾年,奇瑞顯得頗為“動蕩”,很多人甚至對于奇瑞是否還能夠取得成功也失去了信心,在撲面而來的質疑中,尹同躍顯得異常堅忍,一直沉著地應對,他的冷靜和泰然自若,以及捍衛自主品牌的無畏姿態為他贏得了贊許。
從客觀上看,由于提升品質而經常處于低位的奇瑞是在著眼于未來的飛躍。事實上,經歷波折后的奇瑞,今年的發展勢頭不錯,11月份奇瑞汽車銷量實現“八連增”,月度銷量達41126輛,其中國內銷售34256輛,環比增長7.4%,同比增長34.1%,再創今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銷量攀升的同時,奇瑞的各種新車型也在不斷推出:9月18日,奇瑞風云2新青年版上市;10月21日,奇瑞捷豹路虎的常熟工廠開業,首款國產高端SUV——路虎攬勝極光正式下線,奇瑞捷豹路虎進入全面業務運營階段;11月27日,奇瑞品牌艾瑞澤系列下第二款產品,面向泛85后?90后一代年輕消費者的艾瑞澤3,在杭州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