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賜等
“因為品牌叫得響,我這20畝葡萄,今年已賣了20多萬元。”深秋時節,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的萬畝葡萄園果香醉人,忙著采摘的濟農葡萄種植聯合社理事長許建告訴記者。
近年來,任城區實施品牌戰略,培植以長溝葡萄為主的林果產業,長溝葡萄產量、品質、市場占有率、品牌價值不斷提升。長溝葡萄基地被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命名為“栽培與質量控制示范基地”;被省旅游局評定為“山東省農業旅游示范點”;長溝葡萄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長溝牌”葡萄成為知名品牌。今年長溝葡萄畝銷售收入1.3萬元,年銷售收入將達1.3億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從果品到產業
長溝自古是水旱碼頭,商賈云集之地。古運河沉淀的豐富有機質,甘甜的運河水,為葡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長溝葡萄呈紫紅色,表皮有一層果粉,皮薄肉厚,甜而不膩,沁人心脾。
多年來,果農們在合作社理事長許建的帶領下使用有機肥、生物農藥,采用避雨設施、套袋等技術,創造了葡萄延時采摘技術。采用通風好、采光好的“高、寬、垂”數字化栽培模式,行距3米,株距2米,每株15穗果,每穗0.75~1.0千克,每畝產量控制在1 500~2 000千克。這些綜合技術的運用,使得葉片長期保持碧綠,養分源源不斷地通過光合作用供應給植株,葡萄從每年5月份坐果到霜降,5個月時間,不裂果、不爛果。每年的中秋節是長溝葡萄的最佳采摘期,一直到霜降節氣,比普通葡萄延長了一個多月的采摘期。
長溝鎮對葡萄產業發展高度重視,組織果農到天津、青島大澤山等地學習;聘請中國農科院、山東農大專家到果園傳授技術;出資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長溝牌”葡萄商標;投資600多萬元建設改造了3 000米葡萄長廊和150套觀光亭、經營房;引進開發保鮮、貯存、運輸新技術;鼓勵發展大棚葡萄、早熟葡萄種植。長溝鎮被評為“山東省葡萄名鎮”。葡萄從幾戶種植到2 000余戶種植,從種植1畝到種植1萬畝,從鄉間果品到“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長溝葡萄實現了一個產品到一大產業的飛躍。
從創業到創新
長溝鎮按照“重點在特色、優勢在品牌、關鍵在管理、根本在龍頭”的思路,打好“創新創優”牌。
在品種創優上,該鎮組成葡萄新品種課題研究小組,引種了‘金手指、‘矢富羅莎、‘夏黑、‘澤香等十多個品質好、價格高的葡萄新品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無公害栽培技術。2012年長溝鎮引種的‘金手指、‘矢富羅莎、‘夏黑、‘澤香4個葡萄新品種通過了專家組無公害生產技術鑒定,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目前,葡萄新品種的項目邊試驗邊推廣,經濟效益顯著,3年共推廣1 000畝,‘金手指市場價每千克100多元,‘矢富羅莎等新品種每千克都在40元以上,已產生3 000多萬元的收入。
在品質創優上,推行嚴格的標準化生產模式,依托葡萄專業合作社,建立封閉式標準化生產園,推廣生產環境安全、生產過程安全、生產出的產品安全模式,生產有機葡萄,目前已建起20個葡萄精品示范園。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實現長溝葡萄品牌創優,讓“長溝牌”葡萄走出濟寧,走向全國。新成立的長溝農產品協會,在為葡萄種植戶提供技術培訓、農資配送、信貸擔保、葡萄營銷、品牌打造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知名度越來越大,為保證長溝葡萄的品質,今年在葡萄協會的帶領下,長溝葡萄采用了二維碼技術,建立了長溝葡萄產品可追溯體系,保證消費者的利益。
打造葡萄觀光游
每當葡萄成熟季節,在長溝鎮萬畝葡萄園里,自駕游、團體游、采摘游的大批游客絡繹不絕,在園子里采摘、品嘗、拍照,遠離城市的喧囂,盡情享受田園的樂趣。2012年,長溝葡萄園被山東省旅游局命名為旅游示范點,以此為契機,長溝鎮把本鎮的葡萄文化、餐飲食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運河文化有機融合,精心打造了以葡萄采摘為主的觀光游。游客到長溝后可以摘葡萄、看港口、賞千年白果樹、看民俗村的二人斗、舞龍、舞獅表演、品嘗長溝名吃等。葡萄種植戶家家戶戶會做葡萄酒,除了自家喝外,還出售,掙到一筆可觀的收入。果農把葡萄酒釀造技術免費傳授給游客,增進了友誼。葡萄領養是長溝葡萄種植戶新推行的葡萄文化旅游項目,市民在葡萄園領養屬于自己的葡萄樹,攜家人到果園剪枝、施肥、除草、套袋、采摘,感受勞動的艱辛,享受采摘的快樂。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