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毫無疑問,“公交導航”是個好生意:
它是互聯網地圖業務里有剛需、且極強剛需的產品;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公交導航產品痛點頗多,市場空白很大;如果說車載導航這個細分市場,隨著私家車搖號等城市新增車輛的增速放緩,增長的天花板已經顯而易見,那么針對更廣泛用戶的公交導航市場,卻猶如一座金礦,尚未被開墾,未來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這也是進入阿里體系后的新高德,再出發時,將公交導航作為重要的產品切入點的主要原因。在阿里巴巴集團UC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看來,現有的公交類地圖產品的思路都是平面的,但事實上,這不符合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需求,沒有用戶運動軌跡的記錄,很難做到無縫導航。高德做公交導航,希望解決的痛點問題是,公交出行“全程無縫導航”。這也是國內互聯網地圖廠商里第一個推出專業公交導航產品的。
如俞永福所說的,專業的公交導航包含公交基礎數據、公交規劃引擎、公交導航引擎三個要素。換句話說,公交導航產品做得好不好,取決于以上三個要素。
在專業地圖數據的采集上,高德的優勢毋庸置疑。高德和四維圖新(注:已被騰訊入股投資)占據了市場超過90%的份額,這是“在長遠發展的中長跑時”的重要能力。
在公交基礎數據的采集上,俞永福認為,高德仍是目前主要互聯網地圖玩家里優勢明顯的:在地圖數據采集上做了12年,整個高德在內業、外業各有1000人,他們原來就是在全國進行路網數據的采集,現在將增加公交數據的采集,“這對高德來講是增加了一個工作項,而不是一個完全的新項目”。
作為公交規劃引擎、公交導航引擎,路網、公交基礎數據的采集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公交線路規劃的智能算法,而智能算法的精確,首先基于海量的用戶數據。
對于公交導航產品來說,要換乘多條路線多種交通工具,涉及到路線的各種組合、換乘間隙的各種情況,都將大大增加導航的復雜性,這些對互聯網地圖廠商的能力都是考驗。
此外,如何讓用戶愿意用,敢用,用得起?
俞永福透露,最新版本的高德地圖因為“瘦身”,已經比之前版本能省電30%。“瘦身”源于它們意識到“移動端的入口性產品,如何更小地占用手機性能”非常重要。至于省流量的問題,俞永福表示,未來會推出在實時導航狀態下,而非離線模式下的省流量的公交導航新產品或新功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地圖產品或者說互聯網地圖產品,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于可能成為一個“綜合性入口”:一是滿足用戶出行的需求,既有用戶交通出行的需求,也有旅行出行的需求;二是滿足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務需求(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
阿里系的新高德,野心已經很明顯,成為基于移動端的、底層的、基礎性的大網——實時動態的地理信息平臺。新高德LBS平臺業務的2C方向(比如針對普通用戶的公交導航產品),應該只是其“LBS專業化”的第一步,是為了收集更多的用戶位置數據信息,而這些帶有“實時實地”動態性質的用戶信息,會比原有的靜態的用戶地理位置信息,更有商業化價值。
而高德的Smart LBS開放平臺,則是“實時動態地理信息平臺”的另一個緯度(2B)。2014年10月,在阿里云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會的Smart LBS,意欲幫助開發者降低LBS開發門檻,甚至實現“不會編程,也能做地圖”。也正是從這個緯度,我們可以理解,為何俞永福說高德做地理位置信息平臺,但不會做上面的垂直服務。
如果腦洞大開一下,未來阿里系的高德與騰訊系的滴滴打車,在“地理位置信息平臺”這個方向上會有一場遭遇戰嗎?Maybe,畢竟現在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