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

大數據時代,當一切數據都變得在線時,數據則為王,信息是武器。
在剛剛結束的2014年談論數據資產管理,并不是令人感覺生疏的話題。大數據時代,使得數據資產變為“新財富,價值堪比石油”。《大數據時代》一書的作者維克多甚至樂觀預測,數據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只是時間問題。
麥肯錫預測,使用大數據將支持新一波的生產力增長和消費者剩余,挖掘到數據價值將是最有價值的競爭優勢,能夠充分利用數據的企業將有可能占據先機,不重視數據資產并忽視大數據的企業將逐步落后。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據資產的重要性,踏上了挖掘數據價值的旅程。在國外,Facebook、Google、亞馬遜等國際巨頭正在運用數據的力量獲得商業上更大的成功,一些傳統的金融、電信等企業也在充分運用數據來提升自己的商業競爭力。
現實也如此美妙嗎?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新產生的數據以4%的速度遞增,中國2013年的數據量是2012年的兩倍,相當于2009年全球的數據總量,這預示著中國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事實上,把“數據”存進“銀行”,這是一個并不遙遠的未來。隨著“數據即資產”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數據銀行”將會隨之出現。消費者不僅是數據的生產者,也是數據的使用者。大數據時代,當一切數據都變得在線時,數據則為王,信息是武器。誰享有的數據資產多,誰就有更大的競爭力。
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正在改變產業創新,正成為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與此同時,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以及挖掘等新的能力要求,對傳統技術、產品和應用服務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大數據應用的需求,也在倒逼著芯片、產品軟件的創新,而各種高效的數據處理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會推動全球IT產業的格局。然而,大數據發展的挑戰猶在。比如技術不足,技術和應用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明顯差距,數據安全和數據開放評論體系沒有建立,大數據領軍人才、創新人才不足等。
未來很美好。IDC預測,2015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將從2010年的32億美元增長到1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0%。大數據是一個龐大的新的領域,其中的數據集可以增長得非常龐大,以至于使用傳統的數據庫管理工具也很難處理。處理這種問題所需要的新工具、框架、硬件、軟件和服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實際上,企業首先需要梳理自己的數據資產,從而選擇相應的工具。
不可否認的是,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企業內外部都出現了海量的數據。如何對這些迅猛增長的數據進行管理,使它成為真正可以變現的資產。亞信大數據事業部總經理張灝認為數據資產管理有三個關鍵點。其一為企業領導者首先應建立數據資產的思維方式。大數據具有很大潛力的利用價值,對其存儲可能會消耗一定的資本,但隨著時間的增長,它所體現的價值就會越高,企業將數據變現的機會也會越大。企業領導者只有認可這一點,在觀念上進行改變,才能使數據資產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其二為共享機制的建立。現在政府、各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彼此孤立,所體現的價值也只是單一業務的價值。張灝認為只有打破各部門之間數據的壁壘,解決不流暢問題,以數據資產的理念和詮釋圖去共享這些數據,才能使決策者更好地應用它,挖掘它的價值。目前一些政府正在推動數據交易的發展。
最后則是技術問題,包括數據安全、數據隱私和可視化管理。企業將大數據作為資產向外部輸出的過程中,是否會泄漏企業信息,是否會泄漏客戶隱私,尤其要加以注意。
因此,企業選擇相應數據工具的需求也就顯得非常重要。大衛·芬雷布(David Feinleib)向人們描述了大數據云圖的概念。而亞信將這一概念轉化成產品。通過可視化技術,建立可視化的全景圖(數據地圖),掌握它的來源與走向,將來就可以在更多應用場景中真正實現數據的潛在價值。而對應該需求推出的數據資產管理一體機,就是解決數據資產可視化、一體化管理的解決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