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石器時代美食餐廳
去年11月在美國加州的伯克利市,一家名為“使命與傳承”的花園餐廳正式開業。這家餐廳是美國海灣地區首家以“舊石器時代食物”為主營項目的餐廳,所售食材都是真實再現舊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前)人類祖先的食物。舊石器時代遠遠早于農耕時代,這就意味著客人在這家餐廳里找不到谷物、豆子和醬油。
“使命與傳承”餐廳是鮑比·成和伊爾梅斯·巴洛爾塔共同創辦的,他們始終堅持“還原最本質的舊石器時代美食”的理念,因此這家餐廳拒絕使用任何調味料和添加劑。此外,二人還堅持餐廳的食材來源一定要做到安全可信,肉類食物均來自草原上經優質草喂養長大的牛羊,蔬菜類食物均是當地生產的零添加劑的健康蔬菜。至于牛奶,這就要另當別論了。在舊石器時代之前,人類祖先并不喝牛奶,他們大多用駱駝奶哺育剛剛出生的嬰兒。“使命與傳承”販售的是天然駱駝奶(未經過高溫消毒),奶源來自密蘇里州的阿米什農場。筆者品嘗了一杯原汁原味的駱駝奶,舌尖可以明顯感受到駱駝奶中豐富的脂肪塊,和牛奶、羊奶相比,駱駝奶的味道咸很多。總體來說,駱駝奶的口感很鮮,但18美元一杯的價格卻讓我有點消受不起。
經營餐廳并不是成和巴洛爾塔的主要事業。巴洛爾塔目前是一名服裝設計師,成是一名銷售經理。二人均是素食主義者,在2010年的一次素食論壇上二人相識,成為好朋友。2011年,他們開啟了環球之旅。年底回國后,二人就一直在討論“如何能夠更好的幫助人類”,成和巴洛爾塔十分崇尚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祖先的飲食習慣,在開餐廳這件事上達成共識,這就成就了今天的“使命與傳承”。
“使命與傳承”的外觀和整體風格頗似醫學實驗室或是藥房,由玻璃制成的墻面中塞有當歸籽和曬干的番茄皮,十分貼近人類原始生活。餐廳廚房的墻壁上貼有“純凈”的字樣,門上也掛著寫有“禁止帶入任何谷物和面粉”的招牌。廚房中有兩個巨大的過濾器,分別用來凈化水和空氣。餐廳規定:食物不能和任何塑料制品接觸;餐具的清洗工作必須在餐廳內完成,防止洗潔精等漂白劑混入餐廳內。巴洛爾塔告訴我,很多客人在參觀完我們的廚房后激動地流下眼淚,因為他們從沒見過如此干凈的廚房。
我點了一份烘肉卷,由牛心、香菇、菜花、胡蘿卜制成,頂部還淋有香噴噴的醬汁,簡直美味極了。但是我不禁產生疑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真的食用這樣的美味菜肴嗎?
重新回到遠古時代
“舊石器時代飲食”的出現源于現代對“合理膳食”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人類一致認為,農耕文明的出現使人類的體質每況愈下,與人類祖先相比,現代人身材矮小、抵抗力差。近來興起的“舊石器時代飲食風”并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食物革命。早在之前,歐洲人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平衡健康和飲食之間的關系。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盛贊僧侶吃素的飲食習慣,他認為這是延長壽命的最好辦法;莎士比亞也曾在《仲夏夜之夢》中提到“生食主義”(即養成食用未經烹煮,未經加工且有機的食物的習慣,并將該食物作為自己的主要食材);羅素也認為有規律的飲食是人類的生存法則。以上這些歷史人物都認為改善人類飲食結構十分必要,但沒人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提出現代食物有悖于人類的遺傳基因。
舊石器時代飲食運動風潮最早出現在70年前,一位名叫維斯頓·普萊斯的加拿大牙科醫生發現,堅持傳統飲食習慣的人不容易有蛀牙,但一旦這些人過渡到現代飲食結構,很多口腔問題都會顯現。不少醫學專家發現,遵循傳統飲食結構的人不容易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美國營養學家沃倫·科丹發現現代飲食結構嚴重違背了人類的自然生長規律,這就導致現代人經常患有包括肥胖在內的多種疾病。由此,他提出了“舊石器時代飲食”這一概念。
在隨后的12年里,舊石器時代飲食倍受人們追捧,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舊石器時代飲食傳遍世界各地,之后也衍生出了舊石器時代服飾、舊石器時代工具等多種與舊石器時代相關的新概念,一股強勁的舊石器時代風潮在全球范圍內席卷開來。很多人開始遵循每天早睡早起,同床睡、不上學等生活習慣。在夏天的美國加州經常可以看到人們不穿鞋,光腳在馬路上行走。
如今,人們一談到舊石器時代還會想到一個詞:運動。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祖先的運動以舉重、搬運巖石和沖刺跑為主。于是,一種名為“混合健身”的健身模式應運而生,倍受上班族的追捧,在很多國家的辦公大樓里,健身球、跑步機已經成為白領們工作之余的最佳伴侶。
完全復制?難上加難
熱衷于舊石器時代飲食的人們經常談論一個話題——食品安全。其實,這個話題本身是自相矛盾的。舊石器時代的烹飪條件與現在根本沒有可比性,那時沒有過濾器、沒有鍋,一切食材都是在露天環境下進行烹制的,如何能做到干凈衛生?而現在,人們“仿制”的舊石器時代美食都是在相對衛生的環境下烹制出來的,這就有悖于舊石器時代的烹飪法則。
人類祖先經常以獵人聚餐的形式就餐,剛剛捕獵歸來的獵人們集合在一起共同進食,現代人也饒有興致地模仿起來,不少餐廳更是準備出超大型桌子供前來就餐的“獵人們”聚餐。然而,現代人只是單純地模仿古人的就餐模式,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食物多樣性。在古代,一同進食的獵人們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區的獵人飲食習慣并不相同,而聚餐這種形式導致了獵人們的餐桌上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食物,這就使得獵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十分多樣,而當今人們食用的都是同一類食物,營養成分較為單一。加上獵人大都是在劇烈運動過后進食,因而更有利于身體的新陳代謝,但現代人基本是在下班過后,溜溜達達來吃飯的,這就讓啤酒肚、水桶腰等健康問題不斷涌現。
沒有糖和其他的人工添加劑,舊石器時代飲食確實為人類帶來很多益處。但我們不能妄下結論:這種飲食方式是最適合人類的。人類的基因不斷變化,所以一成不變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并不能滿足人體所需。農耕文明從誕生至今只有短短的1萬年歷史,有誰能預言在農業科技發展迅猛的未來,不會有比舊石器時代美食更適合人類食用的農作物出現呢?牛奶從營養價值上來看對人體非常有益,駱駝奶的“逆襲”會不會僅僅是曇花一現?回歸舊石器時代生活給現代人提供了一個逃避現實、擺脫壓力,回歸自然的機會。但單純地靠模仿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只能讓現代人感受到人類祖先的生活,卻不能真正回歸到遠古文明。“使命與傳承”嚴格遵守的“干凈原則”在舊石器時代是完全沒有的。由此看來,舊石器時代飲食在今天社會的發展速度不宜過快,人們在追崇健康的飲食方式時還應該仔細思考這種模仿所帶來的利與弊。
在過去的5年里,美國加州海岸每年都會舉行“舊石器時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這項賽事中,選手們在包括舉重、沖刺跑、野外生火,投擲等多個項目中一決勝負。在觀看“投標槍”的比賽前,我結識了一名叫泰迪·艾斯特的小伙子。他從12歲時開始練習投標槍,目前在這個領域屬于領軍人物。比賽時,只見他身著遠古獵人的服飾,做好預備姿勢,猛跑幾步后,將標槍狠狠擲出。標槍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仿佛這支標槍正沖著我的腦袋飛過來。剎那間,我感覺自己真的回到了舊石器時代,仿佛自己正生活在亂槍飛舞的叢林中,我開始有些擔心今年冬天可能要和族人們一起忍凍挨餓了,但當標槍落地的那一刻,一陣清風拂過我的臉,我這才意識到,原來秋天還沒過去,今天還是21世紀。
[譯自英國《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