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OOFER這個詞來自于WWOOF,它的英文全稱是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意為“世界生態有機農場組織”,而來到有機農場勞作以換取食宿的人則被稱為WWOOFER——這個英文縮寫如今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WWOOF于1971年由蘇·科帕爾德率先創立于英國,其初衷是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離開城市,去生態農場中體驗一種不同以往的生活。有機旅行還可以使旅行者獲得幾周甚至幾年的工作機會和經驗,并有機會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如今已有50多個國家的上千家生態友好型農業企業、農場和養殖場加入該組織。
西莫內·達比克是一位資深的有機旅行者。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這種冒險非常適合于那些待業在家的年輕人,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已經放棄找尋工作,放棄學習,失去了自信。我希望讓他們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機會,他們只需要走出家門去體驗和游歷。”
有機農場每天的工作時長約為4-6小時,旅行者可以播種、灌溉、飼養小動物、擠奶、摘葡萄或者橄欖。幸運兒還可以體驗到制作奶酪的全過程。
WWOOF的工作周期是一星期到數月不等。西莫內21歲時開始有機旅行,現在他已經27歲了。“我在有機農場里學會了洗碗、做飯、喂雞、照顧小動物、除草和摘果實。通過勞動換取食物或者一個棲身之地,是一段頗具收獲的經歷,能給人帶來徹頭徹尾的改變。曾經的我是一個城市青年,我和我的兄弟開辦了自己的公司,但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公司難以維持,我們便把公司賣掉,決心開始新生活。我有幸接觸到這樣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使我重新獲得在社會上立足的機會。我建議年輕人都來體驗一下。”
并非所有人都像西莫內一樣長年進行有機旅行,大部分年輕人只體驗數周或幾個月。來自德國的萊貝卡曾經在墨爾本的一家農場旅行,在那里她感受了新的文化,學習了新的烹飪方法,還掌握了飼養家畜和料理菜園的技能。她向有興趣嘗試有機旅行的朋友們提了一些建議:有機旅行前,要事先和農場主取得聯系,確定好工作的形式和時間;盡可能在到達目的地前,對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樣有助于減少因溝通不足而帶來的麻煩。萊貝卡還介紹說,大部分農場主會真誠地把旅行者當作自己的家庭成員或一個來投靠自己的好友一般對待。
瓦藍蒂娜14歲時在愛爾蘭的一家農場參加了一次暑期活動,從那時起她便愛上了這片土地。“起初我只打算在這里生活一個月,但是至今我依然留在這里。我的工作內容隨著天氣變化而改變。如果下雨就在溫室內工作,如果天氣晴好,我會到室外去摘番茄、西芹、玉米和菠菜。有時我會制作一些果醬,比如橘子醬和草莓醬。我非常喜歡這種生活,不僅能結交新朋友,還能學習不同的語言。每當我要重整行裝,告別那些已經親如家人一般的朋友,傷感總是難免的。”
1998年,克勞迪奧·波奇創立了意大利WWOOF,他表達了自己的看法:WWOOF完全建立于交流和分享的基礎之上,沒有酬勞,也不以營利為目的。WWOOF是一種文化,它推崇可持續發展和躬身實踐的價值觀,它對所有人開放,唯一的要求就是雙方都要具有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這是通向生態友好型世界的一扇門。有機旅行者歸來都能有所收獲,哪怕只是體驗了一種更負責任的、與大自然親近的生活方式。同時,旅行者還可以習得有利于生態發展的農業知識與技術。波奇表示,農場和旅行者不僅僅是合作的關系,他們有共同的志趣和愛好,并且都樂于分享各自的日常生活理念。
2013年,有近5000人申請到意大利的700多家農場旅行。申請有機旅行很簡單,只需在網站注冊,并選擇自己想去的地點,總花費不到50歐元,就可以得到一本農場信息手冊。旅行者可以直接和手冊上的農場聯系,交流對方能夠提供的資源和雙方的需求。通常農場會對旅行者的年齡設限,但有些農場也不做限制,既接受有家長陪同的兒童來體驗,也接受未成年人。
在wwoof.net網站上,列有加入了該組織的國家名錄,包括危地馬拉、新西蘭、西班牙、委內瑞拉、塞拉利昂、尼泊爾等國。還有一些國家是獨立的WWOOF組織,比如牙買加、老撾、越南、馬達加斯加、盧森堡。“有的農場一次能接待40位左右的旅行者,有的農場一次只能接待一位。”西莫內說。接受我們的采訪時,他正同一位21歲的瑞典青年馬克斯一起漫游意大利。意大利本土的有機旅行者大多是外國人,很多都是高中畢業生或者在校大學生。
當有機旅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時,人們是否會忘記經常回家看看?西莫內說他上次回家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他的家鄉都靈有一家企業邀請他回去講一講自己的旅行感受。那是一家文化推廣企業,成立于1980年代,每年年會都會請家鄉人分享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見聞。西莫內接受了邀請,他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傳播一些挑戰固有思維的新思想。“新思想的傳播者首先要有足夠的生活體驗:行動在前,傳道在后。有機旅行者能夠從‘做’中更好地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卷起袖子大干一場的時候,所融入的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生活。它還是認識一個國家的最佳方式——在田垅地頭領略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同樣尊重自然環境的人分享經驗。”
有機旅行的過程中是否也會遇到麻煩?“人們有時會對農場主產生誤解,”波奇說,“因此臨行前的了解和準備工作要做足。”意大利本土有40多個有機農場地方協調員,他們會親自督察每一個參與有機組織活動的農場。有機農場也各不相同:有的位于藝術名城,條件優越還擁有自己的游泳池;有的農場則地處荒涼偏遠之境,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只能步行前往;有的甚至連電話和網絡也無法提供。
一旦協調失敗,旅行者可以自由選擇離開。“這里不存在合同關系,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上下級之分。”西莫內解釋說,這些年他只在西班牙遇到過一次不愉快的情況,在約定的日期前離開了那座農場。如果真遇到這種事兒,有必要向wwoof網站說明情況,以對其他旅行者做出提示。很多旅行者在選擇農場時,會參考其他旅行者的建議。西莫內和馬克斯便在其他旅行者的建議下,來到了位于西西里的一座農場。農場主名叫貝內代托,他曾在印度旅居多年,還給自己取了個印度名字:尼拉夫。回國后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小農場。西莫內說:“我不知道自己要在這里停留多久,通常是幾星期。我乘著汽車或火車來到你的家,然后離開這里,奔赴我的下一站。”
大部分有機旅行者只在某處逗留個把月,但也有人像西莫內一樣不停地尋找下一個落腳點。有時,他也會在某個給他帶來“家一般感覺”的地方產生“一直待下去”的想法,比如羅斯奧利弗斯,離馬德里很近的一座生態小城,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離開。目前西莫內依然繼續著他的旅行。他在博客中這樣寫道:每一次旅行,都需要細心體味,需要時間去感受旅行中的方方面面,享受自由和探索,感受自己內心的選擇。“我一直在思索自己旅行的目的,現在,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因此我需要足夠多的時間。我希望了解這個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文化和風俗,學習不同的語言,用不同的方式去生活。”
[譯自意大利《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