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的一個大熱天里,當杰布·布什和希拉里·克林頓圍繞著就業和經濟政策互相詬病時,在達拉斯一間開著冷氣的辦公室里,喬治·布什和比爾·克林頓正坐在同一張沙發上,談論著他們對2016年美國大選的看法。
進入大選季的美國,一場平民主義的燎原之火正在競選之路上熊熊燃燒。在這種背景下,兩位前總統——兩大黨派各自的偶像代表一起在達拉斯的布什總統中心亮相。接受完本刊記者采訪后,他們又合了影。這件超越了黨派之爭的事情值得慶祝,但想必他們明白,這張合影在此時登上雜志封面,必定會引爆人們的眼球。因為當下很多美國選民在問:這個國家真的再沒有別的候選人了嗎?為什么10次大選中有9次在選票上出現克林頓或布什這兩個姓氏?當兩位前總統的親人及愛人在大選中狹路相逢,只有一個可能勝出或者兩者皆敗時,為何又要安排這次看似不太可能的會面呢?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兩位前總統彼此熟悉,他們均是在嬰兒潮時期的1946年出生,前后只差了6個星期,不過他們的白宮之路各不相同,在任時的施政方針也大相徑庭。要說共同之處,應該是他們的身體語言。他們互相模仿對方的言行舉止,互開對方的玩笑,甚至在接受采訪時互為對方辯護。
復雜而和諧的關系
如同鳳凰可以浴火重生,一名頗具爭議的政客退休之后再次露面,總會讓人覺得有些欣慰。而布什和克林頓一起出現時,帶給人們的觸動只會更大。“我的確相信人們希望看到我們在一起,不管我們相互爭論還是彼此認同,”克林頓說,“人們從心底里清楚,如果所有的爭論只是為了爭論而爭論,那對美國而言絕非好事,對于整個世界來說也沒什么好處。”于是,當兩位前總統一起出現在公眾面前,比如去年出現在NCAA籃球決賽現場,就引來現場觀眾的陣陣歡呼。“我覺得這讓人們精神振奮,”布什說,“很多人以為在今天,在這個時代,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是不可能站在一起的,可事實并非如此。”
不過,兩位前總統和諧的“二人轉”背后形勢復雜。“瞧,這太復雜了,”克林頓說,“人們不喜歡負面的、存在爭議的氣氛,但在大選時,他們又常常制造這種氣氛。”在接下來的數月里,這兩位政治立場相左,卻因大環境而站到一起的前總統又會有何舉動呢?克林頓與布什是美國政壇中的“貓王”和哈姆雷特王子,但他們最終必須遠離政壇。兩人均不是冬天里毫無生氣的獅子,歲數都不太大,都不太安分,都對自己的直覺非常自信。2008年克林頓試圖幫助妻子角逐總統寶座但失敗了,這給希拉里的第一次大選經歷投下了陰影。現在他有了第二次機會,對布什而言則是第一次。人們可以感覺出他們在極力表現自己有多么“過氣”。如布什所說,“我們就好比兩匹老馬被牽到牧場上”。兩人又會時不時地說要“退出舞臺”,可他們明白,自己比參加此次角逐的那兩位更適合當競選者,所以他們只能從一開始就保持低調。
布什在回顧往屆和現在的總統候選人時說:“諷刺的是,我們當中有一位父親(老布什),兩個兄弟(他本人和弟弟杰布),以及丈夫和妻子(即克林頓與希拉里)。”不過這些經驗的確讓兩個家族在參選時更得心應手,即便唐納德·特朗普(共和黨黨內初選的另一候選人)和伯尼·桑德斯(民主黨黨內初選的另一候選人)眼下能獲得媒體的關注并擁有不錯的人氣。“我沒法預測誰會勝出,但我可以告訴你接下來將會發生什么。”布什說道,“大選有一種慣有的模式,它會有稍縱即逝的決定性時刻,會有籌款,所有這些都會發生,但是最終只有那個能更好地領導其政黨的人才會獲得提名。”對于布什的這一席話,克林頓在一旁點頭贊同。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至少在目前,布什家族與克林頓家族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背負著祝福與重任;都有著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卻也面臨著一場反對“家族政治”的起義;都有實力強大的利益集團提供資金支持;在極端議題喧囂鼓噪的政壇中,他們仍是主流。因此在競選中如果能提醒人們他們懂得如何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里治理國家,讓人們認識到大選中那些陌生的候選人許諾的美好前景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切實際的,便能取得戰略優勢。
兩位前總統不僅僅在這次大選中支持自己的親人,他們甚至早就鼓勵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參選。去年,布什勸說弟弟杰布參選,而克林頓早在40年前就勸希拉里進入政壇。
“我向她求了3次婚才成功,”克林頓回憶說,“第一次求婚時我對她說:‘我希望你嫁給我,但你不應該嫁給我。’”在克林頓看來,希拉里是他們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政治家,是個天生的領袖。如果不是嫁給他,那她應該進入芝加哥或紐約的政界。希拉里的反應卻是:“上帝啊……我才不會去競選呢!我太強勢,沒有人會給我投票的。”
克林頓停頓了一下,然后搖搖頭說:“這是真事。”

家族淵源
人們總是認為政治家行事無非出于政治原因,然而布什家族與克林頓家族間的往來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盡管大家都覺得這兩個家族的人不可能融洽相處,尤其是在1992年老布什與克林頓之間那場慘烈的選戰后。不過老布什離任時留給克林頓一封頗顯涵養的私人信件,融化了兩家之間的堅冰。老布什在信中寫道:“看到此信時,你已成為總統。我堅定地支持你。”
布什則表示這件事讓他獲益匪淺:他的父親雖然敗了,但保持了尊嚴;克林頓即使勝了,仍然無比謙卑。后來布什在執政時派遣他的父親和克林頓在全球籌集善款,第一次是為印度洋海嘯的災民,第二次是為卡特里娜颶風的受害者,兩個家族的友誼也愈發濃厚,很快克林頓就成為布什家族在緬因州肯納邦克波特老宅的座上賓,他在那里打高爾夫球并過夜,還開著老布什的汽艇乘風破浪。2004年克林頓做了一次心臟手術,老布什親自打電話噓寒問暖:“醫生是怎么說的?疼不疼?能做多大強度的運動?可以用跑步機嗎?”2011年,克林頓陪同老布什的妻子芭芭拉前去參加貝蒂·福特(美國前總統杰拉德·福特的夫人)的葬禮,之后布什開始說克林頓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杰布則干脆直接稱呼克林頓為“兄弟”。“哈,我是布什家族的害群之馬,每個家族都會出這么一個。”有一次與布什家族不期而遇時,克林頓如此自嘲道。
甚至連芭芭拉都覺得,自己的丈夫扮演了克林頓還未出生時便死去的父親的角色,不過克林頓與她的大兒子即布什的人生經歷并不相同。從表面上看,循規蹈矩的布什在人生道路上追隨了父親的腳步:菲利普斯·安杜佛中學(美國最古老的寄宿高中之一)、耶魯大學,大學畢業后從軍,退役后在德克薩斯州做石油生意。克林頓出生于阿肯色州一戶不甚為外界所知的家庭,曾親歷1960年代美國社會的動蕩,但沒有沉溺其中。越戰時他逃過了兵役,上大學時也因為參與不切實際的民主運動而錯過了許多法學課程。那么,他和布什兩人誰更叛逆呢?克林頓參加過軍樂隊,還曾是“美國少年”(少年領袖素質培訓項目)的成員,在喬治敦大學讀書時獲得過“羅德學者”獎學金,年僅32歲就當選阿肯色州州長,成為當時美國最年輕的州長。布什在40歲前身陷權力與內訌的漩渦中,身染酗酒惡習,為生意而焦頭爛額,可謂一事無成。
不過他們的從政之路截然不同,二人的首次會面也不甚愉快。那是1999年,身為得克薩斯州州長的布什與剛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不久的杰布,在一次州長會議期間拜訪了白宮,克林頓對杰布印象不錯,卻覺得布什比較粗魯。不過當助手提醒他說布什格外令人討厭時,克林頓馬上為其辯護道:“他只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表達出來,還能指望他喜歡我嗎?我擊敗了他的父親,而他愛他的父親。”到了2000年大選時,克林頓對布什更加尊重。布什大選獲勝后前往白宮拜訪,克林頓不惜缺席會議,在白宮設宴款待布什,并稱“低估布什是個嚴重的錯誤”。
卸任后的生活及給奧巴馬的建議
離開白宮后,兩人都沒有迅速變成“老古董”。克林頓卸任時54歲,布什也才62歲,都還有數十年的時光要度過,人生卻已經沒有高峰可攀。“我敢肯定,每位總統卸任后都會經歷一段低潮期,因為每天的日程與以往完全不同了,”布什說,“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忙碌了。”
克林頓卸任后似乎更失落一些,他曾在離卸任還有幾個星期時說,“我喜歡這份工作(當總統),因為它讓我更出色,如果可能的話,我真想再次參選”。
卸任后,克林頓也做了不少事。那時,希拉里剛當選參議員,每天要工作很久,身為丈夫的克林頓則在全球各地舉辦有償演講,收益頗豐。他還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克林頓基金”,成為民主黨在這個時代最積極的代言人。而在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僅數周后,他又為參加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站臺。在2012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克林頓的演講廣受好評,以至于奧巴馬總統開玩笑地說要請他當“宣傳部長”。
至于如何能給妻子提供同樣的“服務”,情況就不同了。對金錢的欲望以及當年同萊溫斯基的緋聞,成為了克林頓始終擦抹不掉的污點。如果他支持其他民主黨人,或許還能起到作用,但希拉里是個特例。2008年大選時,克林頓沒能幫上妻子,他起的只是反作用。最終,希拉里失敗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訓,這一次克林頓格外謹慎,始終沒有走到臺前。


即便早已退休,克林頓的日程也安排得滿滿的。今年6月中旬,他先去越南河內出席了美越關系正常化20周年紀念活動,接著回國到孟菲斯參加一位民權活動者的葬禮,然后到費城參加美國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后又前往倫敦出席“包容性資本主義”大會。在來達拉斯接受訪問的前一天,他還趕到紐約,在深夜新聞諷刺類電視節目《每日秀》上亮相。達拉斯的訪談結束后第二天,布什要回他的農場,克林頓卻要飛往波斯尼亞參加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20周年紀念活動。很明顯能看出他瘦了很多,嗓音嘶啞。不過他說自己的狀態還不錯,在達拉斯做長時間的訪談時,他一直講個不停,期間還表達了對奧巴馬總統的同情,后者正面對從伊朗到希臘等多個全球性挑戰。“在這個多事之秋,你的所有外交政策幾乎注定都是不受歡迎的。”克林頓說道。
布什離任時的支持率只有克林頓離任時的一半,此后他的支持率一直低于克林頓。不過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歐維希市場信息咨詢公司(ORC)今年6月的一項聯合調查,布什的支持率在這個夏天終于過半。其助手也表示,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會給布什一個公正的評價。
布什退休后沒有像克林頓那樣四處拋頭露面,而是一直默默地積極幫助退伍老兵回到正常生活中來。他每年夏天贊助一場全程100公里的自行車賽,每年秋天贊助一次高爾夫錦標賽。不過因為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新聞稱,他曾在2012年從一個老兵組織那里拿了10萬美元的演講費,這給今年的比賽蒙上了一層陰影。布什對此不加辯解,“靜靜地等著歷史做出評價”。他還在去年夏天催促杰布參加共和黨內的初選。當時考慮到希拉里幾乎確定要參選,他還推算了一下最近幾任美國總統的順序:到底是(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希拉里)克林頓,還是(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杰布)布什?就算美國人渴望新面孔,但2016年的大選,布什家族仍然非常有希望。
一位朋友說布什卸任后似乎回歸了本色,布什也稱他“沉浸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里”。卸任后他與妻子勞拉去了5次非洲,在5個非洲國家推廣治療宮頸癌及乳腺癌的藥物和新療法。今年,布什、克林頓、老布什以及林登·約翰遜總統圖書館一起創建了為期6個月的領導能力訓練營,學員是60位處于職業階梯中期的公共及私營部門的管理人員。正是因為要參加訓練營的畢業典禮,布什與克林頓兩人才在達拉斯相聚。
布什喜歡畫畫,盡管曾被取笑過,但他仍說“畫畫對我幫助很大”。很多退休的政治家也都認真地把畫畫作為一種精神療法,比如丘吉爾、艾森豪威爾、吉米·卡特。助手稱,布什可在任何時候加入別人的討論,然后大談特談繪畫術語。他的畫架和顏料也在緬因州的家中堆了滿滿一個房間。目前他已完成了狗狗系列及領導人系列的創作,正在創作關于其孫女的畫作,并坦誠說自己曾努力想把妻子畫好,但不太成功。當被問及是否想過畫克林頓時,他先是說“我試過很多次”,接著又“招供”道:“還沒畫過呢!我可不想毀掉我們之間的友誼。”

“他畫不好我的大鼻子。”克林頓故意板著臉說道。
兩位前總統就是這樣愛開玩笑,從他們在達拉斯相聚時就開始了。他們在接受采訪前拍照留念的間隙,還不忘取笑對方參加訓練營畢業舞會時的樣子,以及在畢業典禮上為了學生而發生的爭論。訪談中布什說當總統重要的是“發現能不被權力陷阱吞噬,并能提出良好建議的人……不給那些溜須拍馬之輩提供鉆營的機會”。接著,布什又馬上停了口,只是說:“不知道我說這些有沒有用,他們告訴我要用一些大詞。”
一旁的克林頓轉了轉眼睛,把頭使勁往后仰,然后笑了起來:“剛才他說到這兒時我摸了摸后褲兜,看看我的錢包還在不在。”——很早之前克林頓就說過,布什“本分老實鄉下小伙兒”的長相很有迷惑性。這時,被克林頓取笑的布什也笑了起來。“可我說不出什么大詞來,”克林頓模仿著布什的神態說道,“我只是一個可憐的流浪畫家。”
說起小他們15歲的奧巴馬,兩位前總統能給即將卸任的他提一些建議嗎?“我無法給出建議,”布什說,“我只能說,去做讓你快樂的事。但什么事情能讓你快樂,得由你自己去發現。比爾,你覺得呢?”“我覺得奧巴馬能做得很好,”克林頓說,“他卸任后會過得不錯,會很成功。”
誰會成為奧巴馬的繼任者?
看著兩位美國政壇的“大拿”雖然躍躍欲試卻也只能安靜地坐在一旁的樣子實在有趣。當然,他們各自投身大選的親人也在竭盡全力地與他們“劃清界限”:今年6月中旬,杰布和希拉里在相隔不到48小時內先后正式宣布參加大選,但均沒有將姓氏寫入競選logo。 CNN與ORC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在“希拉里前第一夫人的身份會不會讓選民不愿意投她票”這一問題上,有39%的受調查者表示會,另有39%表示不會。同樣的問題,對于作為一位前總統兒子以及另一位前總統弟弟的杰布來說,有56%的受訪者表示這個身份會讓他們不愿意把票投給他,只有27%的受訪者表示會因此投票給他。可不管是希拉里還是杰布,都將從其家族分布廣泛的籌款網絡中受益。《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當年為布什提供贊助的“大金主”中,有136人在杰布6月中旬宣布參選后的15天內再次解囊。
據稱,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私人籌款活動上,布什曾說希拉里雖然很難對付,但并非不可擊敗。即便現在還能感覺出他仍持這種看法。“我會全力為他鼓勁。”談到弟弟時布什說道。他說他的弟弟有智慧,有能力應對大選,“如果需要我的幫助,他自然會給我打電話,否則我還是在一旁靜觀其變吧。我倒是很樂意這樣。”
對于克林頓來說,情況又不一樣。兄弟還可以袖手旁觀,丈夫就不得不投身其中了。如果妻子當選,那么他將創紀錄地由一位前總統變為“第一先生”。
今年6月,希拉里在紐約羅斯福島舉行首次競選造勢大會,克林頓驕傲又安靜地站在妻子身旁。談起妻子面臨的選戰,克林頓說:“我們的情況(與布什兄弟相比)有些不同,因為我們生活在一起。”作為“過來人”,克林頓很清楚要搞定其“克林頓基金會”的問題,他打算讓女兒切爾西接手,這樣他就能“消失”,從而不影響妻子的選情。
克林頓表示,2016年大選的重點議題一定會是經濟,如何讓經濟更加強大、更加成為一個整體。在談論這一話題時,他原本興致勃勃,繼而卻又猛然“剎車”,像是在自言自語。“如果議題是關于如何讓全球經濟繁榮起來,讓人們廣泛受益,那么美國人民一定會覺得很新鮮。如果希拉里向我征求建議,我就會說出我的想法。如果她不問,就算是在家里我也不會多嘴。不過目前來看她還是很樂意向我征求建議的。”
訪談結束前,克林頓和布什都談到了當下新聞界膚淺的政治評論,“無聊季節”(指沒有重大新聞,無聊報道充斥媒體的時期)何等地無聊,以及吸引選民眼球的做法是何等地不切實際。兩人都經歷過并強化了“同步批評”時代。這種話剛說出口或剛有行動即遭公眾批評的經歷也曾伴隨并困擾著他們的繼任者,很明顯,二人現在已經解脫了。
兩位前總統如今都在忙著塑造他們走向幕后的新形象,這就是美國政治王朝的吊詭之處:想要讓自己的家族有持久的生命力,你必須否認自己是其中一員。
那么美國政治究竟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家族生意”?“我并不這么認為,”布什答道,“這么說的意思就是,當我小的時候,家里人會對我說:‘小子,我們希望你關注政治問題。等你長大后,我們會把你引進政界。’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就我來說,我長大后結了婚,我得賺錢養家。不錯,我對政治感興趣,可那主要是因為我非常崇拜我的老爸。”布什還說,政治“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為他人服務的召喚,杰布一定是聽到了這種召喚。從政是服務他人最好的方式”。
然后布什轉向克林頓:“你覺得政治是家族生意嗎?”“不!”克林頓回答,“我覺得人們普遍感興趣的東西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你足夠幸運,有愛心,有天賦,且愿意努力,那么你或許會獲得支持。”
這或許是克林頓式的解釋,其潛臺詞就是:是的,政治是一門家族生意,不過只有最優秀的家族才會笑到最后。
[譯自美國《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