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綠色、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三屆“青海文化旅游節”開幕。“網上旅游節”更是賺足了眼球。將傳統旅游行業及相關延伸產業遷移到互聯網上,不僅為商戶提供增加銷量的渠道,還使他們通過電信網點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翼支付相結合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優惠與便捷,如訂酒店、訂機票、買特產等。
而與這份熱絡顯得格格不入的是,當前在通信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青海省通信市場也日趨飽和,天花板效應明顯。2011~2013年,青海省通信行業收入增幅均保持在15%以上,自2014年以來,行業增長步入低速軌道,目前青海省內三家運營商均呈現負增長態勢,截至2015年6月,全省通信行業收入同比負增長2.82%。
“我們將目光瞄準了農村金融。”青海電信公司總經理曲俊賢告訴筆者,不同于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平臺,他們想選擇做有自身特色的農村電商———建立大數據模式,分析所有用戶的消費行業,建立各領域的數據體系,成立“翼商聯盟服務站”,推出“店小二理念”;力爭以副業帶動主業發展,將產業鏈延伸開來。
為支付“撕開”農村突破口
114MALL是中國電信與旗下號百公司共同搭建的B2C電子商務網站,2014年7月正式運營它。為商戶提供提升銷量的渠道,也為用戶提供優惠與便捷,而且建立了網站大數據模式,包括翼支付實時訪問量、郵包蹤跡、實時訂單數量、訂單金額等。
支付系統是做電子商務的命脈,據曲俊賢介紹,中國電信很早就拿到了支付牌照,翼支付是中國電信旗下運營支付和互聯網金融的業務品牌。“翼支付去年一年交易額為3500億元,
自有賬戶數突破1.1億戶,已經在全國350多個城市拓展了超過15萬家合作商戶。而今年上半年,翼支付交易額已達3800億元,同比增長201%”。曲俊賢說,翼支付從成立之初就拓展線下消費,使用翼支付洗車10元、加油便宜3毛、坐公交車7毛,生活繳費足不出戶,商場、超市、社區都有95折活動。而在青海省,大部分人即使沒有汽車也有摩托車,都需要加油,翼支付推出了優惠活動,于是很容易發展了第一批用戶。
截至目前,青海省翼支付活躍用戶已突破8萬戶,同比增長超過50%;交易額達到9億元,同比增長210%,僅西寧一天的交易額就達70~100萬;翼支付帶動移動用戶新裝累計超過12萬戶。
利用翼支付的線下消費能力,中國電信推出“翼商聯盟服務站”,即中國電信通過給商鋪安裝翼支付POS機,并幫助其進行店鋪推廣以及做優惠營銷活動,增加店鋪銷量及收入,同時,給百姓帶來便利與實惠。曲俊賢介紹,目前“翼商聯盟服務站”已成規模,青海全省有1000多個服務站,僅農村就有700余家。
差異化經營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新莊鄉的新莊綜合服務站內,中國電信的“翼商聯盟服務站”又演變為新的形式,這就是曲俊賢介紹的“店
小二理念”,即小賣部是中國電信農村渠道的發展陣地,商鋪老板就是中國電信的合作對象。青海電信市場部的張欣告訴筆者,服務站提供的服務包括充值繳費、網絡代購、包裹郵寄、火車票代購、翼支付體驗等等,還能免費觀看ITV電視、免費手機WiFi上網、免費體驗電腦上網。在農村的每個電信服務站都設有中國電信的免費WiFi,可以現場下載翼支付。
筆者看到,半小時內,不時有前來咨詢火車票和充值話費以及“蹭網”的村民。今年5月,老板劉曉飛把電信網點與妻子的小商店打通,總面積達106平米。據老板劉曉飛介紹,該站平均每天的交易額達1000多元,青海電信給的傭金也比去年有所提升,每月將近3000元,每月的凈收入達五六千。綜合服務站代購火車票,網絡代購用戶咨詢較多。值得注意的是,大通縣新莊鄉的電信業務量原來每月約15戶C網、5戶寬帶,在服務站的帶動下,7月份已發展到34戶C網、12戶寬帶。
“青海翼支付的賬戶數量已經接近100萬,這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翼支付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入口,連接的是一個產業。”曲俊賢說,青海翼支付半年達到了300%的增長速度。在推廣翼支付過程中,青海電信發現,許多客戶認為翼支付的應用給自己帶來了便捷,因此選擇了中國電信的手機,成為天翼客戶。曲俊賢認為,翼支付可以調動和刺激移動業務的規模發展,在差異化經營中,是重要的競爭元素,青海電信已經嘗到了甜頭。更重要的是,翼支付增強了客戶黏性,用戶不容易流失,減少了企業的客戶維系成本。在這個業務上產生的流量是客戶貨真價實地在使用,而不是電信送的流量。
把翼支付叫做“手段”是低估了它的價值,一通信業內人士表示,翼支付用三年時間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基于安全芯片的手機支付服務提供商、國內第一大綜合民生服務提供商,從個人應用到企業服務,從線下刷手機到線上消費,再到用手機還信用卡、捐款、余額理財……其差異化優勢,快速完成了從支付“新兵”到行業“新秀”的轉身。
用戶是第三方支付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改變一切。通信行業的創新主力,轉向IT 企業;出版行業的創新主力,轉向IT 企業;金融行業的創新主力,能例外嗎?不能。”IT評論人洪波(keso)表示,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擔負著改造金融業的重大使命。對傳統的金融業來說,他們只是擁有一堆死的賬戶,而第三方支付擁有一群活的用戶,可以更好地介入消費過程。用戶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贏得用戶就是贏得未來。“第三方支付只是目前的一種策略性的說法,如果你真的稱自己為在線信用銀行,你就是找死。”洪波(keso)說,但第三方支付肯定不會僅僅停留在支付環節。
對第三方支付來說,最嚴峻的挑戰,來自政策和安全。以某種虛擬運營商的角色,參與金融業的變革,是一個可被各方接受的方案。
洪波(keso)表示,移動支付目前分為兩部分:首先是遠程支付,這是網上支付的延伸,但潛在用戶群比PC 更大;其次是取代刷卡,但這部分目前暫時還不是第三方支付能參與的游戲。對于中國電信是否實現了成功轉型,他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移動支付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未來會與銀行卡一樣,用戶不會只用一張銀行卡,也不會只選用一種支付服務。”曲俊賢表示,盡管目前移動支付最為火熱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但在全國廣大的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移動支付仍是一種較為陌生的事物,仍有巨大的可拓展空間。而在原本傳統金融業不夠發達的地區,移動支付往往更具競爭力,這也是為什么翼支付能在那里如此受歡迎。要做大整個市場的蛋糕、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仍需整個行業共同努力,且還需更多時間讓市場和百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