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福布斯》1月19日封面文章
虛擬中的新世界
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的三維空間虛擬世界,提供多感官模擬,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22歲的美國小伙帕默爾·萊基是一個虛擬現實技術迷,16歲時研發了虛擬頭戴設備,19歲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21歲以20億美元的價格把還未盈利的公司賣給了Facebook。對Facebook來說,這是個大膽的決定,但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認為,虛擬現實將是繼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后第三個改變人們生活的重要技術:“這種讓人身臨其境的‘現實’總有一天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萊基正致力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大眾化,這項技術的運用幾乎可以觸及每個領域。比如人們不再需要去辦公室,只要戴上虛擬眼鏡,在家就可以和同事“面對面交流”;購買衣服前只需通過身體模型就可判斷是否合身;醫生可以通過虛擬手段進行實驗手術,從而降低手術風險等。
英國《經濟學家》1月9日封面文章
私人定制帶來的擔憂
現在,一些企業家正利用互聯網和自由職業者的力量,按照普通顧客的需求提供曾經只為富人提供的服務,比如優步(打車軟件)提供私人司機服務,這就是按需經濟。按需經濟正在發展,規模雖尚小,但成長迅速,2009年成立的優步已在53個國家開展業務,市值估計為400億美元。但按需經濟的發展也為員工、公司和政治家帶來苦惱。以優步為例,監管不力和安全堪憂讓許多國家和城市正禁止這項服務,出租車司機也表示優步擾亂了行規。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1月刊封面文章
拓寬自己
作為一個團體的領導者,不應該死板地忠實于“做自己”,而應不斷拓寬自己的領域,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接納不同的辦事方式,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領導者。包括:一,吸取多種領導風格,如開會時,以幽默打破傳統會議模式的緊張氣氛;二,尋找新的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個只能領導小桌討論的領導者,在主持大型會議后會發現表達能力提升,且收獲了好的建議;三,不要企圖以自己的成長故事來影響下屬,因為故事會過時。
韓國《朝鮮周刊》1月11日封面文章
“石油戰爭”還沒結束
2014年頁巖油氣引領了美國經濟,卻讓其他傳統產油國感到不安。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為了不喪失石油霸權,持續降低自產原油價格;去年11月,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不減產石油,正式發起“石油戰爭”。一部分老牌產油國或面臨國家破產的可能,如最近以能源輸出作為國家經濟重要部分的俄羅斯,新能源的沖擊使其正面臨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困局。由此引發的余波將給其他國家帶來經濟危機,若處理不好,也許將引起軍事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