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正在全國各地廣泛興起的創業創新浪潮中,有積極進取、帶正能量的創新,也有充滿投機和賭博性質的偽創新。即,以創新之名,圖投機、炒作之實。有些所謂創新項目,著實令人啼笑皆非。
如有個互聯網地產眾籌項目,聲稱要做全球首家眾籌地產的標桿和榜樣。而事實上,他們連容積率、綠化率、建安成本等基本的房地產常識都不懂。其所謂的眾籌,就是融資賣樓。導入眾籌的目的,只是希望趁社會創業創新的熱潮,把長達3年一套也沒賣出去的爛尾樓賣掉。
又如,有個要做互聯網抗衰老辣椒醬的項目,計劃先眾籌,而后面對白領女性市場,以“小米式”的價格、“蘋果式”的創新,3年實現百億收入、千億市值。照此目標推算,全國白領女性每人每年要吃1500瓶他們生產的辣椒醬。這樣,其宏偉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如此這般,不是偽創新是什么?
觀察所見,當下種種娓娓動聽、振振有詞的互聯網創新,頻頻現身國內各大論壇、各種峰會,以及自媒體上。毫無疑問,是某些論壇、會議和公司無節操、隨意性的炒作以及自媒體的泛濫自由,為偽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假作真時真亦假。倘若任由這些名為創新、實為炒作與欺詐的偽創新招搖過市,不僅難以實現經濟新常態的目標,無法促進產業轉型、提升實體經濟活力、增加社會就業崗位,而且還可能助長冠冕堂皇的變相投機。這樣的“創新”,對社會和公眾不是造福,而是創傷。
近些年來,偽創新現象無形中也催生了大量的學術造假、專利侵權、盜版侵權、文化垃圾,乃至貽害無窮的偽創新投機意識。林林總總的偽創新現象,一方面充分暴露了社會發展過程中,部分個人與群體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心態;另一方面,則折射出更廣層面、更大范圍浮躁浮夸的社會問題。
筆者感悟,創新,思維上要有奇思妙想;行動上則要腳踏實地。換言之,任何時候、任何創新都要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崇尚科學的精神,嚴格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學會用理智戰勝沖動,以科學的方法代替盲目蠻干,更要防止單純以牟利為目的的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