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治萍 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研究員,專家學者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先后主持和完成科技推廣與科研項目16項,獲得國家及省部委級科技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與同行合作編著出版植保科技著作8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撰寫科普文章100余篇。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2015年中央1號文件中提出的新要求。針對山西省植保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公共植保體系,穩定壯大植保隊伍建設
就全省目前植保體系和隊伍建設現狀來看不容樂觀,因此盡快建立“公共植保”體系,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推進重大植物病蟲統防統治,穩定植保隊伍建設,已迫在眉睫。一是要明確編制,縣級植保站不少于4~6人,縣級以下設區域站,每站不少于3人,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范疇,實行統一核算;二是應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力度,并列入年度預算;三是加強植保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各級植保機構正常運轉;四是建立植保專業化防治隊伍,推進重大植物病蟲統防統治,引導、扶持、發展一批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的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各級植保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植保工作的新要求;六是盡快出臺《植物保護管理條例》,明確植保工作的權利和義務,推進植保法制化進程。
2.進一步加快“植保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進度,切實解決植保工程項目建設后勁不足問題
近年來,國家實施的植保工程建設項目以及地方配套資金,促使上級撥付的植保經費真正用于植保事業,有效改善了各級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的基礎設施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對有害生物災害的監測、控制和應急防治能力。但沒有被列入項目實施的縣(區)植保基礎設施條件依然很差。建議進一步加快“植保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進度,加大省財政配套資金投入力度。
3.完善應急防控機制,控制重大病蟲為害
農業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應急防治是國家突發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盡快建立農業有害生物及外來入侵生物應急防治貯備金制度和重大病蟲害防治費補助制度。應急防治貯備金主要用于貯備植保機械和農藥,重大病蟲防治補助費應實施直補政策,這樣可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使他們防得起、防得好。
4.推廣無害化生態控制技術,實現農產品安全生產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廣植保無害化生態控制技術,盡快實現植保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的融合,已成為植保工作的當務之急。在推廣植保無害化生態控制技術工作中,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二是要準確監測預警,加強監測力度,確保監測到位、預警及時;三是要加強對高劇毒農藥的監管力度;四是要加強對農民科學、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宣傳培訓工作;五是建立無害化生態控制技術示范園區,加大無害化生態控制技術的科技含量;六是制定無害化生態控制生產技術規程,規范無害化生態控制技術標準;七是進一步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強化信息服務、技術指導和作業監管;八是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加強對農產品殘留的監控力度,逐步實現市場準入制度。
5.強化植物檢疫工作,應對危害性病蟲對農業生產安全的威脅
過去我國的檢疫工作實行的是“零風險”制,隨著入世和國際貿易的需求,必須用“可接受風險水平”替代“零風險”,用“風險管理”替代“拒絕或回避風險”。在這樣的形勢下,疫情控制、封鎖的任務就更加艱巨了。我們必須盡快建設危險病蟲檢疫防疫體系,建立科學系統的有害生物風險評估機制,科學地確定有害生物和制定檢疫對策,對引進的種苗進行隔離檢疫,對國內檢疫對象加大封鎖控制力度,提高調運檢疫檢驗水平,最大程度地減輕危險性病蟲對農業生產安全構成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