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郭峰峰 10月18~20日,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章良一行到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臨縣、嵐縣開展呂梁科技精準扶貧調研工作。中國科協農技中心主任公坤后、副主任李彥捷,山西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偉民,省科協副巡視員謝文智,呂梁市委副書記雷建國,市委常委、離石區委書記常書銘陪同調研。
中國科協在呂梁市開展科技扶貧工作已達30年,為呂梁的扶貧攻堅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嵐縣的科技扶貧報告會上,陳章良對近年來的科技扶貧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希望以科技為支撐,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陳章良一行到嵐縣康農薯業公司了解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情況。康農薯業有限公司是2008年在中國科協的技術和資金扶持下建起的呂梁市第一家脫毒馬鈴薯組培繁育基地。目前年培育生產微型薯1000萬余粒、提供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4000余噸,基本滿足嵐縣農戶及周邊縣的用種需求,對推進當地馬鈴薯產業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脫貧起到了積極作用。陳章良希望,嵐縣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品牌投入,將嵐縣土豆這一地理優勢產業做得更大、更強。同時,他表示,中國科協將在資金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進呂梁的農業產業發展。
陳章良一行來到離石區信義鎮嚴村蔬菜大棚種植基地,這是在中國科協扶貧團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蔬菜種植基地,他們一行人深入到村民的蔬菜大棚和蔬菜交流中心了解了蔬菜示范基地建設以及科普惠農等方面的情況。陳章良指出,當地蔬菜種植大戶要當好致富帶頭人,將自己掌握的蔬菜種植技術,通過言傳身教傳授給更多村民,讓更多的人通過設施蔬菜脫貧致富。他要求,山西省各級科協要繼續發揮好農業科技方面的優勢,加強對蔬菜種植的科學管理和技術指導,提升設施蔬菜種植水平,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臨縣千山食用菌基地是中國科協的又一扶貧示范項目,陳章良一行深入企業了解菌棒生產、鮮菇培育、香菇烘干等各個生產流程,對這一項目的上馬給予充分肯定。陳章良希望,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發展多元產品,做好產品包裝,打好棗木香菇這一品牌,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做好示范帶動。他要求,中國科協扶貧團和山西省科協扶貧隊要聯系專家,幫助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呂梁市食用菌產業化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