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讓鍵盤、顯示器、代碼、計算機語言等變得有魔法,讓孩子們覺得編程序像玩游戲一樣有趣?
當然可以,長沙市天心區幼幼學校的曹曉敏就做到了。她將創新思維貫穿課堂教學,并延伸到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中,幫孩子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魔法夢想師”。
不僅如此,她還將夢想的力量擴展到“天心區曹曉敏科學與技術名師工作室”,和自己的伙伴們為夢想而戰。
如今,集一串串榮譽于一身、愛創新的曹曉敏不驕不躁,依然在創新教育的道路上為夢想努力前行。
讓孩子做主人
也許是緣分注定,1997年從湘江師范學校畢業,曹曉敏就被分配到了幼幼學校,一干就是18年。期間有多次調動的機會,她都舍不得離開。
剛到學校,因為對計算機感興趣,而且英語不錯,她自告奮勇地擔任起了第一任信息技術老師。可沒有學過專業的、系統的計算機知識,如何教好這門課程?又如何將這門課程打造成學校的一大特色?
雖然當時有些顧慮,怕孩子們對鍵盤、顯示器、代碼、計算機語言等冷冰冰的家伙提不起興趣,但曹曉敏沒有知難而退,一方面購買計算機方面的書籍,邊看邊摸索,另一方面暗暗給自己鼓勁,嘗試在教學方法上創新,用一個個小任務引導孩子們去探索。
在教授“鍵盤操作以及文字輸入”時,她先讓孩子們在寫字板中錄入英文兒歌,讓他們自己探索如何輸入大寫字母、大小寫字母如何轉換、怎么換行等。接著,她又讓他們錄入中文兒歌,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錄入的文字最多。為了贏得比賽,孩子們自然而然會想到通過輸入詞語來加快速度,并想辦法解決在輸入時遇到的一些問題。
不僅可以成為專攻任務的大boss,孩子們之所以喜歡曹曉敏的“魔法課堂”,更因為他們可以自己編寫程序,成為游戲的主人。為了專門輔導、組織對計算機有興趣的孩子們學習程序設計,曹曉敏甚至專門組建了計算機小組,設計程序習題,講解題目,逐個答疑。
多少個中午,其他老師休息了,她還在指導孩子們學習程序設計專業知識;多少個下午,已經放學了,孩子們依然在機房里為了某個題目爭得面紅耳赤;多少個晚上,寄宿部寢室的燈關了,機房里通明透亮,孩子們還在聚精會神地編寫程序……
正因為如此艱辛的付出,才使幼幼學校成為了長沙市小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一顆耀眼的星星。學校每年參加長沙地區程序設計競賽,個人和團體分數都名列前茅,16次榮獲長沙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團體總分一等獎。學生個人榮獲一等獎的達90余人次,她自己連續16年獲長沙市小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園丁獎。
一些孩子畢業后,依然熱愛計算機課程,并選擇了攻讀計算機專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任愷在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讀博,王俊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工作,伍昱和陳澤佳在Facebook工作等。他們前程似錦,時刻不忘夢想師曹曉敏,每次回國,總會給曹老師打個電話問候,或者來看看她。
只教授書本知識還遠遠不夠,曹曉敏更注重指導孩子們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帶著他們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實踐活動:“網頁制作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小學生對網頁制作活動興趣的調查”、“請留下我千年古閣的魅力吧——天心閣的現狀調查”、“保護白沙古井,傳承歷史文脈——白沙古井的現狀調查”、“走進地鐵新時代——長沙地鐵2號線開通對小學生科技教育影響的考察研究”等。
其中《請留下我千年古閣的魅力吧——天心閣的現狀調查》獲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其他幾個實踐活動的調查報告分別獲第33屆、第35屆、第36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目前,他們正計劃開展語言類研究或者礦石探尋方面的實踐活動。
快樂星期五
星期五對一般的人來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但對于曹曉敏和“天心區曹曉敏科學與技術名師工作室”團隊的其他老師而言卻不一般。這天上午是名師工作室固定的活動時間。
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9月。它不同于常規的學科工作室,不以發明創新為主要特色,而是立足信息技術學科,通過將科學與信息技術、科學與勞動技術相結合,引導學生將課堂內的學科知識應用到探究實踐中,培養創新人才。
目前工作室的成員有14人,分別來自于天心區11所不同的小學。曹曉敏是首席名師,也是帶頭人。其他老師都愿意跟著她走,常說:“曉敏姐好棒的,我們聽她的,跟她走,準沒錯。”
在她的帶領下,名師工作室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經常鉆研業務,互相說課評課,邀請專家點對點指導等,許多非工作室的老師也被吸引過來參加活動。
一次,工作室的何為老師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實踐活動?”話音剛落,王獻國老師馬上說:“我來給大家做一次講座吧。”由此,工作室的名師講壇開講了。王獻國老師細致分析了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的方法和步驟,并分享了近幾年他帶著孩子們開展的科技實踐活動獲獎作品。
對于陳子年、曾昊老師反映的小學生程序教學很難讓學生聽懂的問題,曹曉敏和奉鵠老師親自示范上課。課后大家一起評課,受益匪淺。
另外,他們向全國著名創造教育專家、中南大學教授肖云龍學習如何撰寫高質量的研究文本、如何提升設計作品質量;特邀湖南省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技活動科科長劉志平做“科學DV”方面的培訓;請長沙市創新教育專家譚迪熬點評學生發明作品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天心區曹曉敏科學與技術名師工作室”碩果累累。老師們的業務能力迅速提升,王獻國、徐裴、譚艷紅老師被評為“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科研先進個人”,奉鵠、陳子年、曾昊老師在小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屢次獲得園丁獎,周贏正、蘭軍老師在第八屆、第九屆長沙市中小學生現場網頁制作競賽中獲優秀指導老師獎,何為老師在2015年長沙市中小學生科技發明成果展中獲優秀指導老師獎等。
他們指導的學生作品屢次在市、省乃至全國、國際賽事中脫穎而出,其中榮獲國際獎項1個、國家級獎項15個、省級獎項22個、市級獎項238個。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接下來,曹曉敏會帶著伙伴們繼續學習,不斷成長,各自找到主攻方向,形成特色,樹立獨有的品牌。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接觸創新教育前,曹曉敏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更別說主動創新了。
她讀書的時候,張信哲的《愛如潮水》剛剛推出。一個朋友跟她說:“張信哲有一首歌叫《愛如潮水》,很好聽。你去聽聽吧。”她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直接說:“一點也不好聽。”結果,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這首歌火了,她才慢慢接受,還興高采烈地告訴那個朋友:“張信哲的《愛如潮水》好好聽,你去聽咯。”朋友都懶得理她了。
后來,她帶著孩子們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活動,自己也慢慢地變了,做任何事情都不愿意按照常規的方式去做,已經將創新當成了習慣。
比如,出去旅游,她會避開熱門線路,按照自己設計的線路出行,而且絕不走重復路線,來的時候走了這條路,回去時就會選其他路線。在選擇衣服方面,她有時會購買一些風格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衣服。買手鏈、發夾等飾品,會偏向于選擇有個性的原創飾品。
前不久,在“創新·飛翔”首屆湖南創新教育發展論壇上,她還客串了一把主持人呢。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角色,但是她敢于創新,敢于嘗試,臺上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廣泛好評。